带你读懂《黄帝内经•素问第12章异法方宜论篇 》

殹→→→毉→→→醫→→→医。

      以上是“医”字的演变过程,有没有看出来医字书写起来越简化,可是吃药看病却越来越贵越难了。这是说个现实的玩笑,从我国文字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医药发展的大概,古“殹”字有防役的意思。在巫祝盛行的时代,“殹”字下面加了一个“巫”字,而写作“毉”字了。后来,人们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发明了酒,并把酒的功效应用到了医药上,酒成了制造药物的基本原料,“毉”字才变了“醫”字。这次只讲“殹”字与《黄帝内经•素问第12章异法方宜论篇  》的关系,毉和醫两个字将在别的篇章里有机会再来说。

        殹字中的匚是你的手爪子,如果你不相信伸出你的手,弯下你的手指头,看看形象不。内经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引导发展到现在是推拿。按蹻指现在的按摩。推拿两细推敲一下也细分推为导引,拿为按蹻。

        殹字中的矢指石头,古代原始人打架互相投石头,相当于现代战争双方相互发射导弹。内经说:“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这种砭石现在还有生产的,最好的在中国东方大省山东省开采生产。是现在用于刮痧治疗的趁手工具之一。

        殹字中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而古代针刺有九种不同用途的针,针刺用针可能和这种古代兵器比较相象。内经说:“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现在中医说的针灸中的针刺原于此处。

        “西方者,金玉之域,…………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治宜炙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毒药和灸焫虽然没有在文字体现,并不是说他们与医疗无关。看病后照方抓药的药就是毒药,是药三分毒。至于灸焫就是保健界喜闻乐见的各种艾灸。

下面附上原文读友对照着学习,最后一段是我的总结,不要当原文看哦。

     

《黄帝内经•素问》第12章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可以看出来,这里讲的生病你因基本上都是来自外界因素,环境气侯,当地产物,饮食习惯等方面引起的。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天有五行御五位风暑燥湿寒造成的。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你读懂《黄帝内经•素问第12章异法方宜论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