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个很恼人的病,有时连名医都束手无策。
我小时候就贪玩游水,因此感染了风寒,以致咳嗽了整整一个冬天,手和臀部被针打肿了,煎中药的药渣都装了一箩筐,也没有治好。最后还是天气转暖了以后,身体正气慢慢恢复,才算是基本好了。结果还得了慢性咽喉炎,一到严寒的冬天咽喉就会不舒服,干咳。
跟上述不同的是,夏天外界天气湿热,有时也容易引起咽喉发痒,继而红肿疼痛,头晕乏力,发烧咳嗽。
其实“咳”与“嗽”是不同的。“咳”指有声而无痰,是因为肺气伤了所以咳出声响。而“嗽”指有痰而无声,是因为脾被湿邪困阻而引发的。
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我们这里所讲的,只是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通常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风燥咳嗽,这三者必须分清楚,才能有选择性地购买中成药来对症 治疗,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风寒咳嗽的症状及中成药内服法】
风寒咳嗽大多发生在冬季,咳嗽,痰白而清稀,多伴有怕冷症状,可能加盖几床被子都还觉得冷;发热,头紧痛,像头部被紧裹着一样;鼻塞流涕,舌苔薄而白。
风寒咳嗽可选用二陈丸或者苏子降气丸治疗。
二陈丸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组成。半夏化寒痰;橘红使气顺,痰自消;茯苓能健脾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气。
如果您有上述风寒咳嗽的症状,同时又有胸膈满闷之感,腰疼脚软,甚至下肢浮肿,就需要服用苏子降气丸。
中医认为咳嗽是因为本来应该往下降的气却往上冲了,苏子降气丸中的紫苏子能降气止咳,厚朴行气宽胸,降逆平喘,前胡长于降气祛痰,还能宣通肺气。此外,肉桂温补肾阳,当归养血补血,甘草既能调和诸药,也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风寒咳嗽的外治法】
除了内服二陈丸或者苏子降气丸以外,您还可以选择外治法治疗风寒咳嗽。
方法一:
用伤湿止痛膏或麝香风湿膏,剪成一寸见方的小片。将大蒜捣成泥状,放在剪好的膏片上,贴到大杼、风门、肺俞、天突等穴位。每次2穴,每日1~2次。
方法二:
用伤湿止痛膏或麝香风湿膏,剪成一寸方的小片。用藿香正气水适量倒入到药艾绒,取适量艾绒,用预先剪好的膏片敷在大杼、风门、肺俞、天突等穴位。每次2穴,每日1~2次。
【风热咳嗽的症状及中成药内服法】
风热咳嗽多发生在春、夏季,咳嗽痰黄而浓稠,苔薄黄,兼有口渴,咽痛,或者还有发热头痛,怕风,出汗。
治疗风热咳嗽的中成药比较多,我常用的有橘红丸和清气化痰丸,两个都是经典名方。
痰多不易咳出,用橘红丸:
对于风热咳嗽中明显表现为咳嗽痰多,痰不易咳出,胸闷口干的情况,一般用橘红丸治疗。
橘红丸出自明代的《古今医鉴》。它的组成除了前面已述的陈皮、半夏、茯苓、紫苏子、甘草以外,还有橘红、桔梗、杏仁、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以及生地、麦冬和石膏。主要是加强了化痰、生津、润燥的功能。
痰多而黄稠,用清气化痰丸:
如果咳嗽比较剧烈,同时痰多而黄稠,且胸腹部满闷感明显,就要用到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丸出自明代名医吴昆的《医方考》。该方中除了橘红丸所含有的半夏、陈皮、杏仁、茯苓之外,还有黄芩、瓜蒌仁、胆南星和枳实。上述各药都能从不同方向给人“清气”,即清肺热之气。
【风热咳嗽外治法】
风热咳嗽外治,可用川贝母8克研末,鲜竹沥水1支,倒入混匀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每日1次,3~5次即可。
【风燥咳嗽的症状及类型】
风燥咳嗽主要发生在秋季。秋季气候干燥,冷热无常,容易感染风燥而咳嗽,症状主要是:燥咳无痰,或者痰少而黏稠,很难咳出,鼻燥咽干。
风燥咳嗽的治疗要点,讲求一个“润”字。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和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都是治疗风燥咳嗽的良药。
风燥咳嗽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咽喉干燥疼痛的咳嗽,要用养阴清肺丸。它主要由生地、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组成。生地与玄参养阴而清热,牡丹皮凉血,白芍养血,薄荷疏散风热,清咽利喉,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清热,加之甘草调和诸药,兼以解毒。
2.久咳干咳兼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等症状,主要用百合固金丸。百合固金丸在养阴清肺丸的基础上加上百合、熟地、当归和桔梗,百合和熟地养阴,当归补血。
3.如果有以干咳、咽喉燥痛、鼻唇干燥为主要表现症状的风燥咳嗽,要用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此药组方与橘红丸较为相似,但更注重润的功能,加上是用蜜炼成的膏剂,一喝进去,干燥的咽喉立刻得到百倍的滋润。
【风燥咳嗽的食疗方】
风燥咳嗽者,须多吃冰糖雪梨糖水。做法如下:雪梨一只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加水和冰糖适量煮开10分钟左右,放至冰凉再喝汤吃梨,同时应多喝凉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