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女儿》(三):当孩子遭受霸凌时。。。。。。

昨晚读的是《陌生的女儿》第281-477页(全书完)。

故事在280页左右的时候,主人公凯特顶不住警督卢.汤普森对细节的拷问,也为了推进对神秘短信的发出者进一步的锁定追查,终于道出了自己一直非常避讳的女儿的亲生父亲——律所同事丹尼尔。

在全书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时,艾米丽亚已经完成了“喜鹊会”所有入会闯关,彻底成为了这个社团的成员。但厄运也由此开始,并很快将她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正如之前她跟好友西尔维娅说起的那样,“喜鹊会”的确是一个可怕的地狱,是欺负别人没有下限的罪恶团伙。可惜青春躁动而又寂寞无聊的优等生艾米丽亚非要用自己的命运与前途去体验,当她在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她。对初恋的同性女友迪伦的依恋和淡漠的自我保护意识,葬送了她的所有。

全书的这一阶段,该死的“喜鹊会”将十五岁的艾米丽亚抛入了暗涌湍急的罪恶漩涡,任由她在里面孤独的挣扎、奋力的逃脱,但都无济于事,因为把柄都在别人手里,裸照已经上传到了“同道中人”,并且还收到“喜鹊会”的恐吓:如果胆敢告密,她的好友西尔维娅就会倒霉。西尔维娅是艾米丽亚从小到大唯一的朋友,除了妈妈之外这个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她拖下水的。

“喜鹊会”开始不断向她出招,一招比一招恶毒而致命:

1.先是撞破了她与迪伦在课间的约会,并被追着拍了不雅视频。

2.接着在半夜里收到不忍目睹的一些恶毒短信,每一条都像一把小刀插在艾米丽亚的心脏。

3.她储物柜里的书本、衣服和曲棍球杆都被扔进了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十多只蟋蟀。

在这期间,她的女友迪伦背叛了她,站到了“喜鹊会”的那一边。

4.这还不够,接下来担任英语老师丽芙助教的另一名“喜鹊会”成员掉包了她的论文,给老师造成她作弊的事实,这一招是最要命的!在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艾米丽亚竟然会作弊!但是她无法说出实情,更不能供出“喜鹊会”,因为那样,对方将会对她的好友西尔维娅下手!可是按照“恩典堂”的校规,作弊将会受到留校察看的处分,那么她一年后申请上大学的梦想将要破碎。没有哪个大学会招收一个档案上有污点的学生。

5.尽管如此,这个善良的、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子却还是疯狂思念着她的女友迪伦,盼望着她对她回心转意,她爱的那么单纯,那么卑微,将自己彻底的低到了尘埃里。她向西尔维娅坦白了自己的同性恋情,在好友的理解和支持下给迪伦写了一封“求复合”的电邮,却很快被无情的转发到了全校学生的邮箱里。

即使在美国这样开放的国度,人们对同性恋的包容程度也并不大众化,在周围学生奇奇怪怪的眼神和指指戳戳的非议中,这个十五岁女孩子的自尊被践踏的一片稀碎!

到了这里,艾米丽亚已无法坐在课堂上正常的听课学习了,她眼神恍惚,精神濒临奔溃。只有好友西尔维娅支撑着她,陪着她逃课,逃到校园里那些鲜有人去的角角落落来让自己静下来喘息片刻。就连这,也是一种奢望!

6.在空无一人的大礼堂,他们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遭到保洁的驱逐后来到楼顶,总算找到了一方人间净土,温暖的阳光、和煦的微风,天空是那样的干净湛蓝,仿佛又回到了数周前跟“喜鹊会”毫无瓜葛时的无忧无虑。

西尔维娅的手机在这个时候响了,她收到了一段视频,竟然是艾米丽亚跟迪伦约会时视频,但迪伦的脸部完全不在视频里,很显然拍视频的人只是要拿艾米丽亚一个人下手。这个时候的艾米丽亚已经不在乎那么多了,裸照、“求复合”的电邮已经被公之于众,多出这一段视频与她也没有多少所谓了。

但是西尔维娅却又收到一条短信:看镜中倒影。同时附着艾米丽亚的一张裸照。那个镜中倒影竟然是对自己若即若离的男朋友尹恩!也就是说,艾米丽亚的这张裸照是伊恩拍的!自己一直非常信赖的好友艾米丽亚竟然跟男朋友尹恩做出了这等事!

这是“喜鹊会”故意设的一个局,就是要让西尔维娅误会,要让他们两人多年的死党反目,这样一来艾米丽亚就彻底的孤立无援了!可是此刻的西尔维娅哪里能相信这是一个局呢?她认定了眼前的事实,所谓艾米丽亚说的自己是同性恋,或许只是为了障人耳目!

西尔维娅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她在楼顶上跟艾米丽亚激烈的争吵了起来,将手机拼命向艾米丽亚砸去,艾米丽亚被逼的步步后退,一个趔趄身体往后一仰,从楼顶坠了下去!

以上便是“喜鹊会”向艾米丽亚使出的连环杀手锏,直到最终要了这个花季女孩子的命。

这本书里将人性的黑暗面展露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喜鹊会”成员卑劣的手段和毒辣的计谋,以及对同伴无情的摧残!

然而“喜鹊会”的成员,归根结底也是一帮十五六岁的孩子。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的受害者,他们背后的家庭对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竟然一无所知,这是最令人唏嘘的。

校园霸凌的起因是那些性格较为强势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模仿了身边或学校老师的一些带有敌意、不负责任、冷漠的行为,例如遗弃或施以暴力或冷暴力,让孩童的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则孩童将来成为加害人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

孩子人格的养成与家庭生活有密切关联,家人,尤其父母,通常是孩童的第一个重要他人。这些重要他人对孩童的身心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少或从未给予孩童关怀的父母,其子女极可能成为霸凌加害人。

霸凌是一种模仿行为,霸凌者通常都有攻击前科,而攻击则从模仿而来,这种模仿得自父母对待孩童的态度,采取权威、斥责、惩罚和冷漠做为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在家中得不到关怀,甚至遭到虐待的孩童容易将痛苦加诸于他人,借此宣泄情绪或获得关注;那些相对地采取开明、关怀、宽容和温暖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有较多正向心理,也较不易产生行为偏差。

在《陌生的女儿》中,“喜鹊会”的领头人赞迪正是来自这样一个长期缺爱的重组家庭。她的行为中带着与年龄严重不符的冷酷和残暴。

由于霸凌的边界不明确,有些事情明明是欺凌和侮辱,却会被旁观者认为是玩笑和打闹,另一方面是绝大多人不正视欺凌现象。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有句话说“孩子的事无小事”。在大人看来是一件小事,也许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待孩子,我们不能总站在大人的角度,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孩子总是没有大人的阅历和对待事情的成熟思考能力。

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些人很容易受到校园霸凌:

1.性格非常内向的。

2.身体有缺陷的。

3.逆霸凌者。也就是曾经也是加害者,但往往有更厉害的人来“征服”他们。

校园霸凌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因为霸凌的隐秘性,往往在心理上产生的创伤更为普遍。在《陌生的女儿》里,最后艾米丽亚不堪重负,连课都无法去上,开始了逃课的日子。当然没多久,意外坠楼结束了她的逃课。

被长期霸凌会让孩子恐惧、消沉抑郁、忧虑、胃痛、厌食。进而容易走上吸毒、酗酒、自残、自杀、厌学、逃学、甚至干脆成为欺凌者去欺负别人。最终人格扭曲、价值观错乱、失去对人性的信任。

因霸凌事件界限模糊,故无法采集有效的法律证据来保护和解救孩子。在《陌生的女儿》中,直到艾米丽亚身亡,她的母亲凯特都不知道女儿身前曾经历了什么!而在智能网络时代,欺凌的时间和形式也不再受校园局限,所以对加害者更加难以管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孩子,引导孩子拥有健康阳光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对家长来说就成了一门“技术活”。

我们要真正的从细节深处关注孩子的世界,Ta交的朋友,接触的人,读的书,学业的难易,最近的心情等。

在《陌生的女儿》最后,艾米丽亚的好友西尔维娅质问她:为什么要背叛两个人的诺言去加入那个贱人组织?艾米丽亚的回答令人心酸却又在意料之中:你总是恋情不断,我妈妈又常常不在家,我只是很多时候太无聊了。。。。。。

工作忙到焦头烂额的凯特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她一直认为自己品学兼优的女儿是乖巧懂事的,可谁知,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是一个安静的洋娃娃般的存在。

以上是我对《陌生的女儿》这本书自己的一些见解。育儿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孩子受教育程度,拼的是原生家庭的格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陌生的女儿》(三):当孩子遭受霸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