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愿你内心永远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自焚的外卖员

先来看一段悲伤的新闻:

1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47岁的外卖员刘进(化名)站在他工作的江苏泰州一配送站门口,将汽油淋到了自己身上,引火自焚。

据知情人透露,事发18天前,刘进发现自己的工资被扣了约5000元,他多次找过配送站站长,也试图和公司老板沟通。

可是,老实巴交的刘进没有要回自己的工资,据说还遭到了嘲笑和羞辱。

最后,这位不爱说话的外卖员选择去死.

自杀,可能是这个底层劳动者最后的倔强,即使在抢救台上,他仍然反复念叨:“我不想活了,我活够了,太累了。”

而就在十几天前,国内某互联网知名公司里那个因过度疲劳而猝死的女孩,引起了社会性热议。人们感慨,科技越来越先进,我们越来越忙,但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有多少人愿意选择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01

早在100多年前,大洋彼岸的小说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就创作了这样一部小说《彼得·潘》,讲述了一个不会长大的淘气男孩彼得.潘和他的同伴在梦幻岛的冒险经历,似乎是对这种心理的预见性构思。

詹姆斯·马修·巴利,1860年出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农村的一个织布工之家,他小时候就酷爱读书写作,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和童话剧,而《彼得·潘》便是他的代表作。

故事的主人公彼得.潘是个害怕长大的孩子,因为他害怕长大后像大人一样从事着平庸而琐碎的工作,远不如做个满脑子装满快乐的孩子,可以铲恶除奸也可以给自己起个吓人的艺名客串一下坏蛋。

于是,彼得·潘就永远是个孩子,永远是一口乳牙,永远一张娃娃脸,永远没心没肺,永远无牵无挂。当彼得潘可以选择,有机会长大时,彼得·潘立马拒绝了,他的拒绝是那么坚决——“没人能抓住我让我成为大人的。”


梦幻岛

02

在一个下雪的晚上,彼得·潘来到了达林先生家,达林先生家的三个小孩温蒂、迈克尔、斯莱特利在彼得·潘的带领下学会了飞行,几个孩子当然抵御不了这样的诱惑,他们趁着大人不在,连夜从窗外飞向奇异的梦幻岛。

梦幻岛上既有凶猛的野兽,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红人”,还有可怕的海盗,还有仙女和美人鱼,总之,经常出现在儿童梦中和幻想中的一切,这里都有;因此也就有与猛兽搏斗的打猎,有红人与海盗之间或孩子们与海盗之间的真正的战争。

三个孩子们脱离了成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领下,自己处理一切事务,尽情玩耍,也历经了各种危险。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他们看来,没有妈妈照样可以过得很愉快。只有当妈妈的才认为,孩子离开了妈妈便不能生活。”

直到有一天,大姐姐温蒂想到了因为失去孩子正在伤心的母亲,想到了母亲可能每天都在窗前等他们回去。在她的动员下,迈克尔、斯莱特利孩子们告别了给他们带来过无限欢乐的“梦幻岛”,飞回了家中,这是他们长大的开始。

03

当一个孩子开始顾及别人感受的时候,就是开始长大了。

后来温蒂成了妈妈。迈克尔成了火车司机,斯莱特利成了勋爵,只有只有彼得·潘永不长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飞来飞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离家庭,让他们到“梦幻岛”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欢乐。

其实,我们和温蒂一样,和迈克尔一样,和斯莱特利一样,不会拒绝长大,我们会与童年告别,然后踏上新的人生阶段,童年的记忆会模糊,会消失。我们心里知道摇篮尽管舒适,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襁褓之中;童年令人留恋,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童稚之中。

彼得·潘永远长不大,但他依然幸福。因为彼得·潘有一个特点——什么都可以忘记。

彼得·潘和温蒂分别的时候,那么难过,那么不舍。他们约定,每年“温迪去他那儿一个星期,帮他进行春季大扫除”。

可是当他们两个人再次相逢的时候,彼得·潘什么都忘了,忘记叮叮铃、忘记胡克船长,忘记了温蒂,忘记了曾经的喜欢,忘记了曾经的难过,忘记了曾经的约定……

彼得·潘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含义。“彼得”是英语世界一个极为常用的男孩名字,作家巴利用了这个名字,似乎想告诉我们:绝大部分人,长大以后都想想念小时候的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我们渴望长大,我们又拼命回忆小时候。


时光是一把无形的刻刀,将我们一点点雕刻成大人的模样。人生实苦,但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点“孩子时间”,就像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得潘。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青春不再,即使到了年事已高、步履蹒跚的时候,都不要忘记,大人也只不过是过了期的小孩。我们的心要永远保持年轻,脸上的笑容要时刻灿烂,依然要记得自己仰望星空时眼中的那份清澈。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不易,愿你内心永远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