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力量从哪里来》

暑假的两次分享均为线下,但是分享的老师并没有因为天气热的原因而改为线上。梁敬波老师从小冀骑车到市里,孙永姣老师,孟云老师,贾山玲老师骑车从古固寨到市里,那么是什么驱使他们有这样的行为呢?我想这正和我们这次的分享主题不谋而合,力量。那么力量从哪里来?我们一起走进孙永姣老师的分享。

分享这本书是历经波折的,因为孙老师在准备考研,势必会因为读书会而影响复习时间,在此之前孙老师也说自己害怕这次的分享,尤其上次梁敬波老师分享过厚重的《我的人生故事》后,孙老师害怕自己分享的不好,也向我们求助能不能代为分享。但是孙老师是有“力量”的,成功的说服了自己,并向我们分享“力量”源自哪里。

.. 高兴讨论

一,从突破不敢开始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突破不敢开始。比如我们害怕分享读书,总是想着会不会自己分享的不好影响了大家的时间,我们不敢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在这的“不敢”不是指那些莽撞的行为,比如我们不敢“辞职”,不敢和领导顶撞,一些“不敢”的行为是我们需要考虑现实问题,需要心怀敬畏之心。但是一些“不敢”,是我们真的在怯弱,比如讲课,这是任何一位老师都要面对的,这是一件磐涅重生的事情,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害怕,害怕承担对应的后果,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害怕年龄大了丢失面子。但是我们要进步,要成长,就要抛弃外在的想法,就要站到讲台上。(我也一直在这样告诉自己,但我也不敢突破这一步。)

在我们看来,这本书的作者李一诺就很优秀了啊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加州大学博士毕业,进入麦肯锡,这些就是我们普通人仰望的,但是在李一诺本人而言,自己依然有着“不敢”的事情,不敢发声,其实这和我们每个人面对的职场是一样的,但是李一诺在发现自己与公司的人格格不入时,拼命学习,为了学PPT和Excel,把公司内网的各种培训视频课程都上了一遍,搭进去很多周末的时间。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职业上突破了自己。

反观我们自己,面对害怕的时候采取行动了吗?不,我在逃避。比如晋级,因为国家的政策,我就想着反正毕业后两年我就可以直接晋级了,那不会讲课就不会呗,但心中也有一个声音在鄙视我自己。鄙视我的懦弱胆小。

孙永姣老师

二,必须与应该

李一诺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前两个孩子是她在麦肯锡时候生的。职场怀孕,对于女性而言一向是不友好的,关系到晋升。可能我们学校这点并没有那么明显。

但是在养育孩子方面,对于妈妈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全部。李一诺说,孩子是我们的外展,是我们的一个项目,孩子失败了,我们的项目就失败了。我们害怕失败。但是柴老师说,这是一个投资,只要是投资就会有失败。

而李一诺从不敢面对孩子到生了三个娃,她是怎么做的?

从对孩子的期待里照见自己。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其实也对是对自己的期待,人最终的成功不是外在的标签,而是灵魂与外在的一致,活出人生的无限的可能性。

爱自己才是爱孩子。我们会看到很多家庭都是妈妈在操持孩子的一切,爸爸很少参与。但是梁敬波老师说家里要有两种教育,爱的教育和底线教育,一般情况下,爸爸就是负责底线教育,妈妈负责爱的教育。

不要逼着自己成为超人,也不需要有失败的匮乏感,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

我觉得这一点离我倒很远,因为我没有想让自己成为超人,可是在成为普通人的时候,我也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我们把“我应该”换成“我选择”。我选择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选择让家庭成为什么样的氛围,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逼着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我愿意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三,面对困境

“我们痛苦的根源是无知,是和我们的真我分离而非合一的状态”。

对于困境我们是绕不过去的,以为自己绕过去了,却又掉进了同一个坑里。因此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直面恐惧,克服它。

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把包袱扔过墙。”因为包袱已经在墙那边了,不管你准备好没有,你都得尽快开始行动了。如果你不翻墙,你贵重的包袱就没了,如果你翻墙晚了,包袱也可能被别人捡走了。所以此时,你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再拖延,而是尽快想办法,早点翻到墙的那头,把你贵重的包袱拿回自己手上。

一本有力量的书籍总是会带来许多人的共鸣,但最重要的是在引起共鸣后我们的行为改变能否真正落地。我一直在期待更新后的自己

参加人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分享《力量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