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2」《六项精进》读书笔记(二)


微信读书制作书签

第四章:稻盛和夫论谦虚

       谦虚是一个很老生常谈的概念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对于创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先生来讲,能够在如此巨大的成就和荣誉中仍然能保持谦虚,甚至皈依佛门研修佛法,着实令人敬佩。不必提这样巨大的成就,就是我们普通人,考学升职过程中倘若超出同龄人都难免骄傲,适度的骄傲是自信的体现,过度的骄傲就是傲慢了。“谦受益,满招损”的千古名言早已铭刻在我们心中,剩下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意识流淌在骨血中,时时谨记,时时自省。

第五章:盛和塾塾生心得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受到盛和塾经营哲学影响的塾生的心得体会,个人认为比较值得看的是第二节: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探源

       白先生主要是从阳明学说的角度来阐述:

       阳明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称为“四句教”。

       1、无善无恶心之体:开悟后的阳明先生与释迦牟尼一样,他发现,吾心即天理。

       2、有善有恶意之动:天理与良知虽是无善无恶,但是触景生情之       后的喜怒哀乐,却有善恶之分。

       3、知善知恶是良知:意念有善有恶,良知则像24小时工作的雷达随时侦测意念的动向。

       4、为善去恶是格物: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

       第一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我理解是说,我们所追寻的天理就在我们心中,不为善恶的外物所遮蔽;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大意是说尽管内心之中有天理,但我们仍然会产生善恶的念头;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是指当我们心中浮现某种念头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它是善是恶,这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天理和良知;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追求知行合一,当我们心中浮现恶的意念时,就应当用我们的良知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的而言就是说,是非公道自在心中,只要我们跟随内心的良知而行动即可。颇有些“性本善”的意思,这四句话,或许我理解的不够到位,只是读书过后,有这样的想法。

       先人哲理,总是劝导我们向善,盖因这是人世间最淳朴的最基本的真理。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好人没好报、坏人乐逍遥”的现象也不少见,物欲横流,人类某些善良的品质也逐渐流逝,自私自利的学问也开始大行其道,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人皆有向善之心,只是有些人无法守住底线,有些人侥幸心理作祟,最后深陷泥潭,害人害己。

       在经营哲学中点出善恶,实在是有些奇怪,这更多是一种做人的道理,或许,稻盛和夫所推崇的扬善抑恶的管理哲学有更深层次更具体的内涵,我没有领会到。

       总的来说,这本书讲了一些正确但是用不着的道理,特别是对于非创业者来说,关于管理和经营部分的经验比较空泛,难以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本书第一章讲述的「六项精进」,加深了我对某些观念的赞同和坚持。大道至简,尽力与自省,利他与谦虚,常怀感恩之心,总是做人的本分,心中有正确的信念指引着,也不觉得辛苦和迷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32」《六项精进》读书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