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观后感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它浓缩着诸葛亮对自己过往一生的总结与深刻感悟。其原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家书开头,诸葛亮提出希望儿子能做到“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他认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要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诸葛亮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紧接着,诸葛亮提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在告知儿子如何为之?即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男儿欲遂平生志。在一“静”和一“学”中广才成学,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目标。

同时,他还告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是在提醒儿子,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使人勤奋学习、励精图治,而冒险草率、急躁不安是无法磨练性情、修身养心的。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敦敦教诲瞬间跃然纸上、感人肺腑。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诸葛亮则以慈父的口吻教导儿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时光而飞逝,意志随岁月逐渐消殆。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性,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将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寄语其中,堪为后世历代学子养性立志、修身齐家之名篇与典范。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