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智

继续《论语》,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孙氏诬告子路,子服景伯就跑来告诉孔子说:“公伯寮在季孙氏那里说你家子路的坏话,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不过,我的力量,还能让季孙氏明白是非,并把公伯寮明正典刑,陈尸于市朝。”

孔子听完拒绝了他的好意说:“道之将行,那是天命。道之将废,那也是天命。公伯寮能奈天命何!如果他的谗言,就能把子路给废了,那也是命该如此。如果天命要我的道行之于鲁国,公伯寮也不能把子路怎么样!”

孔子之所以会选择拒绝子服景伯的好意,不仅仅是因为接受命运的安排,更是坚持原则。孔子做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原则来,结果是怎样就是怎样。

张尔岐说:“人道之当然不可违者,是义。天道之本然不可争者,是命。贫富、贵贱、得失、死生这些事,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控制不了。命,是不可知的,君子呢,是以义知命,按着义去做就是,凡是义所不能为的,那就是命里不该有的。所以,君子如果进而不得其命,至少退而不失其义,不会落到命没得到、义也没遵守的地步。小人就不一样了,小人是以智力争命,要不择手段争一争,力不能争,再加之以智,智穷力竭,啥手段都用尽了,还是没得到,这时候他才接受命运。所以君子的接受命运,和小人的接受命运,有本质区别。君子以义安命,所以君子心中泰然。小人以智力争命,所以心中多怨。君子的安于命运,并不是以命为准绳,而是以义为准绳,虽然力有可争,势有可图,而泰然处之,说义所不可也,义所不可,这就是命。”

这一点在做交易中也很常见,错过了一个票的最佳开仓时机,很多人不甘心就这么错过了,于是第二天心一横,做危险的追高动作,想要强行“跳车”,结果最后吃了大面。

君子以义(自己的原则)为准绳,能接受命运的结果。义所不该为,就是命里不该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义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