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逃跑闹钟”吗?

你听说过“逃跑闹钟”吗?

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戈丽·南达发明的,是一个长着轮子的闹钟,晚上入睡前调好时间,第二天早上到了时间,闹钟不但会响个不停,还会在房间里窜来窜去,你不得不起来追着它跑,等到关上闹钟,早就睡意全无。

逃跑闹钟一上市就热销,两年时间卖了三万多个。要知道这闹钟可不便宜,相比普通闹钟不过多了个会跑的功能而已,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偏爱?

答案很简单,想想看如果早上闹钟响了以后,你睡眼朦胧的按掉开关,想着再躺五分钟就起,然后干脆睡过了头,那么一两次迟到的罚款,价值就超过一只逃跑闹钟了。

逃跑闹钟的热销恰恰证实了我们所说的观点,人内心的愿望和头脑中的想法常常难以统一,理智的一面想早上六点就起床,上班前还能挤出时间出去慢跑一圈;

而情感的一面却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上班前再多睡五分钟。

即便是起床这个一件小事情, 也暗含着情感面和理智面的交锋,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获胜方常常是情感面。也许,你也该买个逃跑闹钟了。

人类早就意识到自身存在着两股矛盾的力量。柏拉图曾说,人类头脑中有一位理性的御车人,必须驾驭一匹桀骜不驯的马。

无独有偶,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一书中,把人的情感面比作一头冲动的大象,把理智面比作骑象人。

“大象”好逸恶劳、反复无常,会被橱窗里好吃的蛋糕吸引,因为朋友的邀约放弃锻炼计划;

而代表理智的“骑象人”也不是完美无缺,它会过度分析、过度思考,晚饭吃什么要查20分钟的大众点评,有很多想法,却迟迟做不了决定。

要想控制横冲直撞的大象是件难事,可也不能把什么事都归结到大象身上,骑象人的问题也不少。

如果骑象人没弄清楚方向,很容易带着大象转圈子,改变还是很难达成。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两位研究健康饮食的教授想让当地居民的饮食更健康,他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一个选择以“健康饮食,健康人生”为题制作宣传短片,另一个则向大家推荐了一款脂肪含量低于1%的脱脂牛奶,来代替全脂牛奶。

你猜结果如何?推荐牛奶的教授大获成功,该区域的8家商店脱脂牛奶销售量大增。

脱脂牛奶是个明确的选择,而健康饮食则是主观的,可以有很多的解读方式,是应该多吃蔬菜少吃肉?要开始多运动吗?运动后要吃什么?

是不是该开始喝零度可乐?如果骑象人开始无止境的思考各种选项,短时间内就停不下来了。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改变,而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从何做起。这正是阻碍改变的三大原因之一: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听说过“逃跑闹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