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毛泽东》第一集有感

01


昨天,我的同学给我推荐了49集电视剧《毛泽东》


她建议我好好看看,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思维模式

电视剧《毛泽东》是一部大型的文献史诗片,该片采取纪实与政论相结合的方式,用典型的侧面塑造一个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领袖形象。




02


我刚看完了电视剧《毛泽东》第1集。

第1集讲的是毛泽东小时候进私塾读书,帮父亲管理账务,因表哥文运昌的推荐,到湘乡东山学堂求学的故事。

这一集触动我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酷爱学习的精神。

17岁时,毛泽东的父亲把他带到一个米店当学徒。店老板先让他打算盘,他三下五除二就把账目算清楚了。米店老板很满意,问毛泽东是否愿意来当学徒。毛泽东不敢违抗父亲,又想读书,他问米店的老板可否在干完活后晚上点灯读书。米店老板欣然答应。

毛泽东酷爱读书,时刻为自己读书创造条件。

2. 对百姓的悲怜之心。

在米店面试时,突然传来长沙城里大乱,闹饥荒的消息。毛泽东的父亲给了他一些银子,让他先回家。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乞讨的小女孩,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她。没想到来了一大群饥饿的难民,他的钱就一抢而光。他空手空脚回到了家里,遭到了父亲的责怪。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对百姓有悲怜之心,深知百姓的疾苦,同情老百姓。

3. 想要走出去的决心。

毛泽东的母亲病了,他很虔诚地去庙里叩头祈祷,为母亲烧香拜佛,额头上血迹斑斑。

当他回来后,见到了文运昌表哥,表哥带来了西药,很快就把他娘的病治好了。运昌表哥并对毛泽东说:“只见吃烧香的灰会死人,不见能治好病。“说罢,把毛泽东从庙里求回来的那一包香灰扔了。

然后,文运昌表哥给毛泽东介绍外面新鲜的世界,给了他一本书《盛世危言》,并介绍他去东山学堂读书。

毛泽东听了很兴奋,铁定了心想去读书,他父亲不同意。于是,运昌表哥来帮忙做思想工作,并给他支付了第一年的学费。

毛泽东不知道他父亲会不会同意,当夜就卷起铺盖走人了,给父亲留下一封信: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 虚心的求学精神。


到了东山学堂后,校长问他是否学过音乐、外语等,毛泽东都摇摇头。校长说他只好把他安排在1年级,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学习。毛泽东同意了,说自己以前读的都是私塾,没有接触过新学,就从小学一年级读起。

他没有觉得自己个子高,年龄17岁了,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读书会丢脸。他认为自己不懂,就重新开始学即可,没有什么丢不丢脸的。

5. 脚踏实地的精神。


当毛泽东的同学和他说起华盛顿和彼得大帝如何如何,建立了丰功伟绩。毛泽东说:华盛顿起先并不知道他以后会建立一个新国家,他首先是召集了几十骑兵,一步步推进,稳打稳扎。彼得大帝也进工厂,乔装打扮,并没想着以后会取得辉煌的成绩。我们就做好眼前的事情,一步步来比较靠谱。

当他的同学问他最崇拜谁时,毛泽东说最崇拜他同学的哥哥萧子升,因为萧子升已经去省城读书了,可以看到外面更宽广的世界,了解最新的消息,萧子升就是他努力的方向,他也要去省城读书。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和他同学的对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经常被问起以后长大要干啥,最崇拜谁等话题。

小时候,我们一般都回答得很高大上,要当科学家,要当医生,要当画家等。最崇拜的都是一些很厉害,很顶尖的人物。

毛泽东和他同学的对话深深地震撼着我,他不去想要做华盛顿和彼得大帝这样的英豪,他想到的是立足现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而且,他分析华盛顿也是先召集几十个骑兵开始闹革命的,彼得大帝乔装打扮行走于民间,进工厂等。这些不是一夜就可以完成的,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

他最崇拜的是他看得见的,萧子升去了省城读书,这是他努力的方向,他就崇拜萧子升,也要去省城读书。

到了东山学堂后,毛泽东求知若渴,发奋读书,过了四五个月就考入了省城的学堂。



03


看完电视剧《毛泽东》第1集,我从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身上学到了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求知若渴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同情百姓疾苦,立志走出去的探索精神。

他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懂就学,不谈面子不面子,掌握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才是硬道理。

这种务实的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依旧有现实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电视剧《毛泽东》第一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