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7

7.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子之所慎:齐、战、疾。

注:“齐”同“斋”,祭祀前的斋戒等准备工作。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原句译文

7.12 孔子说:“如果能致富,哪怕是赶车的活我也干;如果不能,那就随我所好。”

7.13 孔子慎重的事:斋戒、战争、疾病。

7.14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三个月里吃肉都没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7.15 冉有问:“老师打算辅佐卫国的君主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人?” 孔子答:“他们是古代的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后悔过吗?” 孔子答:“求仁而得仁,有什么可后悔?”子贡出来说:“老师不会去的。”

我的感悟:

7.12 这一则似乎是孔子和学生的玩笑话。孔子的意思是如果能通过干比较卑贱的差事成为有钱人,获得富贵,我都可以去做;如果挣不了钱,那还是做一些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也许他在告诫学生,好好干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跟风口,瞎折腾。其实真正能成功的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7.13 孔子最慎重,小心对待的三件事情是:斋戒、战争、疾病,这三件事情往往都会带来历史的转折点。斋戒祭祀这样的事情是人与上天的关系;战争打仗是人与生命的关系;疾病是人与死亡的关系。一个人如果能把握好信仰、战争、疾病这三件事情,这个国家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7.14 这句话讲了孔子听了好听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孔子到了发愤忘食的地步,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在音乐方面。进入到心流的状态,时间概念会没有了。这是一个人能处的最好状态。当我们能找到这种心流的状态,就享受其中吧!

7.15 这句话中的名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给了我很多力量。在不被周围人理解时,在受到委屈时,在遭遇低谷时……在所有人生中的困难时刻,只要记得自己的初心,坚守心中的道德,那时你就会明白:求仁而得仁,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不能为了利益或者别人的评价等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想做一个好人,认真读书,改变自己,就努力朝一个好人的方向走下去,不用和别人比较。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