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我们的理想:你还记得曾经的理想吗?

我们曾经乐观,我们曾经坚信不疑,但是今天我们有一点犹豫和不安。

为什么我们正经不起来,为什么幽默感变得如此重要?我们至少曾经真地以为我们是拥有一种未来的。

少年时,我们对于未来展开过大规模的想象。这些想象基调是乐观主义的,我们的歌者用《明天会更好》来表达这种乐观。

小时候我们父母和长辈都会问我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想要当什么?”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天真的说“我要当老师”、“我要当律师”、“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医生”、“我要当……”

当长辈们听到这回答的时候,都会显得十分高兴,似乎这个答案符合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十分满意。

可实际上当我们逐渐长大之后,好像理想和目标已经越来越模糊,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工作目标和生活目标是什么,整天都在浑浑噩噩中过生活,而努力赚钱也不过是为了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人的“理想”境界。理想是非现实的观念性存在。然而理想并不是虚幻的观念,它产生于现实并表征着未来,是现实的人对人的未来的预设与希冀。

莱布尼茨曾说:“现在包含着过去,而又充满了未来。”当未来还在时间之维的遥远彼岸潜伏时,它已经被处于时间之维的现实此岸的人们构建为具有人文价值意义的“理想”了。而“理想”一旦在人们心头浮现,它就会成为人们在精神上的栖息地。

然而,理想一旦成为现实就不再是理想,任何现实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想的,而处于现实中的人们总要萌生并追求理想。

于是,“理想”在现实中重新升起并逐渐获得了普遍的终极的意义,成为人们借以观照并批评现实、激励并引导自己的绝对尺度。

也正如卡西尔所说:人的理想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期望,不如说已经变成了人类生活的一个绝对命令。而且这个绝对命令远远超出了人的直接实践需要的范围”。

这种理想也就是信念或信仰,这种理想、信仰永远也不能彻底实现于人生的当下之中。但因此它就永远吸引着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更完满的人格。

你知道世上哪些人最喜欢谈理想吗?

伟大的喜剧之王周星驰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呀!这句名言,让多少年轻人斗志昂扬。

是啊,理想能让人上进,能激励人心,能跨越泥泞驶向繁花盛开的彼岸。可是,这句台词从哪里来?在电影里,周星驰是一龙套演员,什么都没有,连盒饭都需要看吴孟达的脸色。这时候,他大声疾呼,提出了“理想”宣言。

而看上去没什么理想的李诞,在《十三邀》里谈到:

我以前的想法是,都没劲,我就都不想干,现在可能是都没劲,那我就干什么都行,我就在这个中间找乐,找有趣的东西。为什么我要说,我是为他人活着,这样我才能好好活着,你让我做自己,你就见不着我了,我只能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大家才能看到我活得积极阳光健康。

那些东西都是靠后天找的,只不过有些人找得比较快,很早就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把不想要的剔除后,想要的东西可能也就清楚了。

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自己想要什么,我一定会拼命地、用尽全力地去实现它。

保尔他说到了,并且做到了,即使在常人看来是不可逾越的困难,保尔以他超人的毅力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将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解放全人类的斗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诉说着一切,我们也从他身上看到了学习的榜样。

保尔·柯察金,一个时代最可贵、美好的精神品质凝聚于他的身上——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而比起保尔,我们是幸运的。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那样一个无助的世界里,在一片黑暗和寂静的世界里,站起身,靠着刻苦、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警世之作。

是他坚强不屈的意志,使他变成世界上第一个一辈子聋而不闻、盲而不见、而却不是哑而无言的人,他的精神筑就了他的伟大。

我们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耳朵,这些都是海伦不可求的。我们还有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亲切和蔼的老师、快乐友好的同学……这一切都这么美好,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珍惜它们呢?

如果我们都像海伦所写的那样“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的话,我们过得每一天都会非常有意义、有朝气,对生活充满热情;假如我们的每一天都那样充实,我们何愁只有三天光明?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代替了眼睛!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虽然因得罪了汉武帝,而被“净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终于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着成功。然而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那么多名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从今天开始,不要再虚度年华,不要沉湎昨天,不要观望明天,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谈我们的理想:你还记得曾经的理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