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三十四天

学而篇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敬职守礼尊崇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感悟:三年无改于父道:长期不改变父辈合理的行为礼节,这个解释真是活学活用,不至于陷入教条主义。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感悟:又是中庸之道,灵活应用的体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万物万事阴阳相济,平衡最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诗人处世,和为贵!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1.13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感悟:李零先生认为,“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这三句都是条件句,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言可复”、“远耻辱”、“亦可宗”。这个解释给我们学习古文经典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我们不能只见字面意思,古语言简意深,要有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联想,有场景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三十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