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银河补习班》中那些感人肺腑的“语录”

原本以为《银河补习班》是讲述作为父亲的马皓文(邓超饰演)如何给小孩补习的故事,其实这个想法太狭隘了,甚至都不只是探讨中小学的教育问题。以下,是根据上周六(7月20日)看完该电影后摘录的一些感触较深的话,期待与大家共同分享对该部电影的理解和感悟。

请输入图片描述

1、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文艺范儿,说到心坎儿,振聋发聩。

2、“永远不认输”。--马皓文

邓超饰演的爸爸,即马皓文,7年刑满释放,在陪马飞去体验大自然的时候,被一伙儿小痞子揍了一顿。因为那会是1998年,遇上亚洲金融危机,邓超失业了,靠着卖血、捡垃圾、做苦力等艰难度日,还要攒钱给小马飞买电脑。

设计院的老同事们,挤到老马家,指责他是一个“废柴”:设计了一个倒塌的桥,丢了设计院的脸。老马站起来,用满是伤痕的右手掀倒书架,向众人咆哮:“来啊!我永远不认输!”

这个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更是说给小马飞听的。从此,“永远不认输”就成了小马的座右铭,随身携带。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除了死亡能暂时将一个人的斗志浇灭,否则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挡他向着更有希望的目标前进。

请输入图片描述

3、“他没有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他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均匀分布的”。--马皓文

小马喜欢航空,老马想给小马请假15天,带他去南海市看航空展,当时正面临着期末考试,离主任之约(小马在一年级期末考不到年级前10就要退学)很近了。正在小高老师为难,说老马不懂轻重缓急的时候,老马说出了上面的话。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太多的日子被赋予了它所原本不包括的含义,成为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精致”的负担。“如果这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过?”这样的问题从小到大都在我们耳边响起,这其实也是个伪命题。你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但凡还有点体力和思想的话,会很理性的去选择做那些很“高、大、上”的事情,而忽视内训的想法吗?可能这个时候人的最生理化的反映就出来了:我要吃遍这江河湖海!

每一天,都是你的一天,不应该赋予它太多的负担和含义。

请输入图片描述

4、“观察你周围的一切,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马皓文

小马和老马搭大巴车从南海市回来的路上,停在休息区。小马去给老马打开水,回来时候坐错车,父子走散。又突遇1998年的洪水,小马停留在失散的地方差一点就要淹死的时候,老马从救护官兵手中抢下一个话筒,对着河提下的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儿子呐喊:“观察你周围的一切,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

结果就在小马快淹死的时候,他找到一块门板,成功从洪水淹没的房子中划了出来,并获救。

一息尚存,绝不放弃。工作中和生活中有太多面临困境和逆境的时刻,仔细观察周边环境,换个思路,也许就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讲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上周六看完电影回家后,丈母娘说要把床垫搬起来压住蚊帐,因为当时蚊帐是直接罩在床垫上面的,容易滑动。一开始,我和小舅子、丈母娘三个人就集中在怎么把床垫从文章中间穿过去这个问题,从中间是不可能的,因为房间太小,门口进来的位置摆了一张床垫,太窄了,床垫无法伸缩。于是从左边试一下,发现不行,床垫立起来是1.8m,虽然能钻到蚊帐中去,可倒下来时却要把蚊帐压坏了,所以行不通,从右边进,同理可证。

请输入图片描述

这个时候,正在为难之际,我看到还有一张床垫立起来放在门边,于是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这个床垫铺上去呢?把现在床上的这个床垫挪出去,不就有位置了吗?(其实就是B换A的过程),关键点在于:给床垫挪位置的地方够不够?只要把地方空出来了,不管放A还是放B都是可以实现的。

5、马飞:“你今天准备怎么教我?”

     马皓文:“我已经教你一天了”。

老马利用物理学中的“连通器原理”给旧厂改造的包工头找到了一个适合爆破的地方,从而赚了500元,让众人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小马和老马在桥下休息时,小马问老马打算如何给他复习,老马说已经教了一天了。小马过了很久才醒悟过来老马的用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通过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而不是停留在课本中的概念。

请输入图片描述

6、“当学生以撕书来纪念高中生涯结束时,还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吗?”--马皓文

老马对教导主任说的这番话,是老马最“强悍”地面对当时教育方式的一次。教导主任为了学生,呕心泣血,可最终自己的孩子却因为大学时考试失利,受不了刺激变成了疯子。教导主任倡导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所得到的的结果,可谓是全剧中的一个较大的“反讽”用法。

7、“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座桥”--马皓文

全剧最经典的、倡导的价值观。面对质疑、责难,要选择坚毅、果敢地走下去。不要虚荣、不要名利,只为自己内心。

8、“反复学?反复学?反复学就像蒸馒头,反复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吗?”--马皓文

请输入图片描述

小高老师要求小马好好学习时,老马这么说。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个比喻用得非常恰当。但实际上,工作中,这个看法实则跟“10000小时”定律有些冲突,没办法,有些事情,真不是做1次、2次就能熟练的,必须反复学,学到成为下意识的反映,就像机器开模之后,做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模一样的。

​9、“你啥都不多,就是爸爸多。”--马飞继父

谁都能看懂,不解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盘点《银河补习班》中那些感人肺腑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