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璜》 拜伦式英雄

【拜伦生平】

拜伦是 19 世纪初期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出生在英国伦 敦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05 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他正在剑桥大学读书。1807 年拜伦出版处女作诗集《闲暇的时光》。1809 年大学毕业,在上议院获得世袭议员的席位,第二部诗集 《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1809—1811 年,他游历了葡萄牙、 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1812 年,拜伦因创作诗体游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 记》第一、二章,名声大噪,旋即因婚姻问题招致上流社会的恶意攻击。拜伦 1816 年 4 月 被迫离开英国,起初他侨居瑞士,1817 年到意大利。他先参加烧炭党人革命活动,后又赴 希腊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斗争。1824 年,拜伦在行军中淋雨生病去世。

拜伦用多种诗歌体载创作,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抒情诗有《当初我俩分别》、 《雅典 的少女》、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等精品。叙事诗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希 隆的囚徒》以及被称为“东方叙事诗”的《异教徒》、 《阿比道斯的新娘》、 《海盗》、 《莱拉》 、 《科林斯的围攻》、 《巴里西纳》等。东方叙事诗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的形象。剧诗有 《曼弗雷德》、《该隐》等,政治讽刺诗有《审判的幻景》、 《青铜世纪》等。



【《唐璜》简介】

长篇叙事诗《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出色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拜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唐璜》通过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的漫游历险和抒情主人公的观感议论,讽刺和批判了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政治的黑暗、上层社会生活的虚伪和保守。 

唐璜,据说历史上确有其人,他被传说成魔鬼的伙伴、不知羞耻的少年,下地狱的罪人。

而在拜伦的笔下,唐璜成了一个普通的贵族青年,因爱情风波逃离故乡西班牙,在希腊岛上和强盗的女儿恋爱。后在君士坦丁堡唐璜遇海难德拉克罗瓦现藏于巴黎卢浮美术馆的奴隶市场上被卖到苏丹的后宫,他又从这里逃走,参加了1790年俄军围攻伊斯迈尔城的战役,因作战有功,被俄女皇派作使节出使英国。

长诗通过主人公奇特、复杂的经历,广泛描述欧洲社会生活,抨击虚伪、残暴、专制,歌颂纯真的爱情、正义、勇敢以及为自由而斗争的英雄气概。长诗的构成,故事中有故事,叙事又写景,还夹杂诗人的议论、感叹、反思,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十分丰富精彩,代表了 19世纪英国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璜》这部长诗背景广阔,展现了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社会政治的广阔图景,通过唐璜的经历,深刻暴露了封建专制的暴虐和伪善,对专制政治表现出坚决彻底的憎恶。


【《唐璜》之《哀希腊》】

《哀希腊》是《唐璜》中的一个独立插段,唐璜在海上遇险,漂流到一个小 岛,被希腊海盗首领的女儿海蒂搭救,二人相爱结婚。在婚礼上,抒情主人公设想这种场合必有 游吟歌手吟唱助兴。于是,他假歌手之名,插入一曲“哀希腊”。

《哀希腊》是一首抒情诗,在这段抒情诗中以古今对比的手法体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诗人从“文教”和“武功”两个角度回顾了古希腊民族的辉煌成就。“文教”提到阿波罗神 话、荷马史诗、萨福和阿那克里翁的抒情诗, “武动”列举了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海战,以 及三百斯巴达勇士以血肉之躯抗击强敌的温泉关战斗,这些著名战例彰显了希腊民族勇于抵 抗侵略,捍卫独立、自由的光荣传统。

诗人在几乎每一诗节中,总是先历数 古希腊隆盛时期的文教或武功,然后笔锋一转,指向希腊屈辱的现状,这种倒高潮式的对比, 使古今产生强烈的落差,把情感引向对现实的思考,起到了明确方向、强化斗志的效果。


诗人在回顾希腊民族光荣传统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国 破家亡、山河破碎的屈辱现实加以对比,把古代希腊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下 希腊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麻木沉沦状态作对比,以图唤醒希腊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其反抗 异族统治的战斗精神。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蕴含着殷切期望, 加强了激励的效果。最后一节诗人流露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也不是完全消极的, 其中混合了责备和忧愤,总体上深化了爱国主义主题。 


【拜伦式英雄】

拜伦笔下的“英雄”都是一些“孤独绝望的反抗者”,具有以下共同的精 神特征:抑郁孤独,桀骜不驯,鄙视一切;明知反抗的结果是失败,但仍然在绝望中对社会进行不妥协的反抗,而反抗也常常以悲剧而告终。这些人物有拜伦本人强烈的个性色彩。

所以歌德说:“《唐璜》是绝顶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今天,我们依然期待拜伦式英雄的出现:期待不妥协的精神,期待战斗的激情,期待忧国忧民的大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璜》 拜伦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