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脑好厉害》作者: 赵思家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502]

。。ISBN: 9787559661197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55个日常问题,带来了一门学校的老师不教但非常重要的课——脑科学。

全书以基础篇、五感篇、情绪篇、学习篇、健康篇和未来篇六大篇章,为读者搭建了一个科学完整的脑科学知识框架。作为科普作家,赵思家很擅长把复杂、艰深的脑科学知识转化成俏皮有趣又不失严谨的文字,帮助每个孩子都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认识自己厉害的大脑。书中还加入了作者多年来科研工作的思考和实践方法,设计了有助于孩子培养科学思维的栏目。

这是一本孩子自己就能看懂的脑科学书,也是值得家长和孩子共读的、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好奇心的科学启蒙读物。


。。作者简介。。

赵思家

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科普作者,知乎神经科学领域大V,46万关注,擅长为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新鲜、有趣又不失严谨的神经科学知识。

2013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本科,2014年获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15年攻读同校的神经科学博士,并于201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于牛津大学做博士后。

著有科普畅销书《大脑通信员》,被《人民日报》推荐为中国好书。


。。短评。。

#

第一次知道麻和辣不算味。。

#

这是一本探索大脑打开方式的书籍,在这本书里你好奇的哪些问题都有一个权威的解答,并且可以借助有趣的实验过程帮助你真正理解这些脑科学内容!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知觉偏差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补”,英文叫pareidolia (空想性错觉),当人们看到无意义、不相关的事物时,会将它感知为有意义或有关联的。

>> 它显示出大脑日常运作的一个关键,那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并非简单地映照所见到的现实世界。视觉也并不是简单地把光投射在一张相纸上那样简单。我们的感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都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反射,而是大脑对现实的解释。

>> 当你在速读的时候,阅读速度极快但还是能够理解文字,其实在速读时眼睛并没有仔细看每个字。那你是怎么在提速的情况下理解语句的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提前预测”,很多时候我们看了句子的开头就能估摸出句子的后半部分,或靠几个关键字大脑自动就会把句子捋顺。当然,如果你想要提高阅读速度,达到无意识地“提前预测”,就必须要多读,只有见过类似的句子,你才有可能脑补出来。

>> 大脑从我们一出生起,就不断地在吸收各种各样关于世界的信息和知识,看多了,它才能够做到“提前预测”,才能够给出它对世界的解释。

>> 换一个角度来看,它揭示了人的思维的致命缺点。当同时面对“熟悉的事物”和“完全没见过的怪物”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偏向于前者,排斥后者。特别是当面对信息不全面的情况时,我们往往会相信自己的推断,即使后面出现了更多的客观证据,我们也会倾向于用证据来证明自己推断的正确性。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证实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就是指人们会倾向于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也更加关注,或是把已有的客观信息往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类似的,还有另一个心理学现象,叫作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当人们接收到和自己观点相抵触的观点或信息的时候,除非这些外界来的观点信息足够强,能够完全摧毁原有的观念,否则,人们会选择忽略和反驳这些新观念和信息,甚至强化原有的观念。

◆ 19 人为什么需要情绪? 理智与情感

>> 本节并没有讲神经科学的知识,反而是讲我对情绪的一些看法。这样的做法本身是不太科学的,但如果知识带来的只是知道一些事实,那也太无趣了。

◆ 20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努力? 多巴胺和快乐

>> “多巴胺就是快乐”这一说法是片面的,说到底是对快乐和奖励的关系产生了误解。

>> 多巴胺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但它参与了产生愉悦感的过程。

>> 多巴胺的重点不在于它和快乐的关系,更有价值的是它和学习的关系。

◆ 21 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惊喜感? 多巴胺和奖励

>> 虽然造出一颗大脑并不是神经科学的最终目标,但如果我们能造,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完全全搞明白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 有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最好不要努力,这样就不会有期待。让期待的奖励值恒定为零,那任何奖励都会带来愉悦感。如果你这样认为,那说明你没有搞明白奖励的本质。我们在上一节提过,奖励的第二个特征是行动,这是奖励作用生效的必要条件,用产品经理的话说,就是衡量网站用户的活跃度的分析指标——参与度。

>> 原本为零的期待值,如果完全随机地等待天降奖励,奖励的不确定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将基线提高,比如变成0.5。不仅如此,人们会对小概率事件产生“它很常见”的错觉,这就更导致基线会不成比例地提高,比如变成0.6。这时,你的奖励基线从0变成了0.6,但随机出现的1分奖励还是完全随机的,而你能得到的奖励预测误差会随着得到更多奖励而逐渐归零。这如同警报疲劳(alarm fatigue),类似“狼来了”的故事,我觉得可以把这种回归现象称为奖励疲劳(reward fatigue)。也就是说,即使你是宇宙第一“锦鲤女孩”,你也会慢慢感觉不到奖励。你可能令人羡慕,但自己有没有体验到满足感那是另一个问题了。那如何能够确保一直有更多的奖励预测误差呢?很简单,答案是努力寻找奖励,让奖励从偶然事件变成必然事件。这就解释了多巴胺和奖励之间的准确联系,更进一步解释了大脑是如何通过一种这么简单的化学物质驱动我们达成各式各样的成就的。

◆ 22 人为什么有时会犯懒呢? 多巴胺和懒惰

>> 决定一个人是否懒惰或者对贪欲的反应有多强烈的,就是多巴胺。

>> 比较勤奋组和懒惰组后代的大脑,可以发现勤奋组后代的大脑里多巴胺受体更多,这可能说明它们更容易有动力,也有可能说明它们像是天生就对跑步上瘾。如果长时间不让它们跑,它们反而会觉得浑身难受。

>> 虽然这一点还没有在人类身上得到证明,但有可能我这么懒还真不完全是我的错,得怪我爸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只能懒下去,只能说可能相比于其他人,想要我努力需要更大的诱惑,我也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而已。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自己可能真的天生就比其他人懒惰,那你更要比他人努力才行。这样,大脑才会让你体验到常人体验不到的奖励。

◆ 23 恐惧是怎么产生的? 肾上腺素

>> 我们先说肾上腺素,它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点:· 血液流速加快。这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更多血液涌入肌肉,方便其发力做出反应;· 瞳孔放大。这个影响的作用不是很明确,有一种说法是,放大瞳孔理论上可以让更多光线和视觉信息进入眼睛,但也有可能只是一个副产品而已,没有特别的作用;· 呼吸加速。这是为了得到更多氧气,这对运动和大脑运算来说,无论是决定要逃跑还是要战斗,都非常重要;· 增加血液里的糖分。这也是为了给大脑提供足够的能量。你可以看到肾上腺素真的是战斗或逃跑反应中的一大功臣,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反应都是为战斗或逃跑做准备的。

>> 当然,肾上腺素也会在没有明显危险的时候升高,比如你看少年漫画感受到激昂的情绪时,或者听现场演唱会进入亢奋状态时,简而言之就是“燃”的时刻。这些感觉和肾上腺素有关。有肾上腺素,不一定会产生恐惧,但你感到恐惧的时候多半都会有肾上腺素。

>> 一般来说,学术界往往会用拉丁文版本术语,一般一个名词仅有一个名字。在欧洲,很多古老的正式文献是用拉丁文写的,自15世纪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拉丁文是欧洲科学家的通用语言,这导致很多科学名词来自拉丁文。甚至直到几十年前,懂拉丁文是进入牛津大学的必要条件。

>> 最开始学术界确实都统一用拉丁文adrenaline来指“肾上腺素”,但后来有制药公司将adrenaline注册为药名,为了避免和其产生瓜葛,学术界改用了希腊语版本。在英国,大多数肾上腺素的研究人员偏药物领域,所以用adrenaline居多,而偏重学术,想避免和制药公司有瓜葛的学者多在美国,所以就出现了英美差异。

>> 虽然这个小故事与本书主题关系不大,但是肾上腺素的名字不断提醒我,科学也是人做的,有人就会有利益的争夺,有利益的争夺就会有分歧,而语言就是分歧最好的记录。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大脑好厉害》作者: 赵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