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刃(三)2
龟兹不好对付,一个是它地广,姑墨、尉头都在它的控制之下,匈奴人也支持它,另一个是它人多兵多,有2万多兵,实力很强。要对付龟兹,就要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来一起对付它,龟兹的东北面是强大的乌孙国,乌孙国光弓箭兵就有十万,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班超决定攻击龟兹,就需要得到乌孙的帮助。他向皇帝上书,请求和乌孙结盟。
汉章帝同意了,建初八年也就是公元83年,汉章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赐给了旌旗乐器等,作为仪仗,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候李邑为使者出使乌孙,为了能够结盟成功,东汉王朝下了血本,乌孙王及下面的大臣都赠送了锦帛,表示了自己的诚意。
西域三十六国为什么打仗?为什么要不断反复叛乱?大家这么拼命打仗是为了什么?我一直也在想这个问题,西域所产的无非就是桑麻、粮食、牛羊之类的,这些商品在中原就可以得到,没有什么商品交换的必然性。后来在新疆发现石油、铁矿、煤矿之类的,那是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资源需求。在东汉时,为什么大家要打仗?为了土地或者人口,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西域各国受制于地域,又养不起太多的兵,所以占领了也无法控制,最终当地人又开始反抗,于是战争周而复始。
各国互相攻击,就是为了控制商道,这条商道就是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运到罗马,利润可以达到百倍,这才是致命的诱惑。丝绸之路在西域分为三道,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这三条道是当时陆路通往罗马的主要商道,谁控制这几条路,谁就可以收取高额的税收,自然就获得了财富,这是西域各国争斗不休的主要原因。
东汉的绸缎锦帛是硬通货,只要往商人手里一交,就可以换回财宝,所以西域各国对绸缎锦帛非常喜爱。现在李邑带着绸缎锦帛来了,他从南道走,刚到于阗,就得知龟兹人又开始进攻疏勒了,局面非常混乱。李邑是个公子哥,来的时候就听说西域战乱,自己忧心忡忡地,赶忙在于阗停了下来。
但不走就要给朝廷一个交待,李邑胆子不行,办法却多,赶忙上书给朝廷,说班超平定西域的办法不可行,不会成功的。班超在这里娶妻生子,在西域这里逍遥快活,早就不想回中原了。班超知道这件事之后,感慨说到:我虽然没有曾参的三至之嫌,但是现在也有人怀疑我了。曾参是春秋时秦国人,他是孔子的学生,以学识著称。秦国法律杀人有株连亲属的罪,有一天,他的母亲在家里织布,有个人进来,对他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母根本不信,继续织布,过一会,第二个进来也说了曾参杀人,曾母半信半疑,继续织布,等到第三个人进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赶紧爬墙跑了。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假消息说的多了就成真的了。班超很明白,李邑只是第一个怀疑自己的人,后面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朝廷早晚会怀疑他的。
李邑奏章递到汉章帝手里,汉章帝大怒,他可不是个糊涂虫,立刻就指出李邑的荒谬,就算班超一个人不想回,抱着爱妻、爱子,那他身边的1000多人就没一个想回的吗?你把皇帝当傻子嘛?于是下诏,让李邑归班超节制,并且告诉班超,如果你那里有职位可以安排李邑,就让他在西域就职吧。
李邑没办法,抗旨是死罪,这点他是知道的,于是不得已到达了疏勒,让他没想到的是,班超把乌孙王的质子(就是把王子质押到洛阳以示诚意)交给他,让他带着质子回洛阳。徐干觉得奇怪,李邑这么诬陷你,差点让你平定西域的功业毁于一旦,你为什么不把他留下来,让别人互送质子去洛阳呢?班超说道,你这人没见识啊,正因为李邑诬陷我,我才派他回中原。我问心无愧,就不拍别人说什么。现在因为他诬陷我,我就把他留下来,这不是忠臣的所为。
聪明人是什么人?有很多说法,不过我认为有些聪明人是让对方舒服,让对方高兴,自己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李邑留下来早晚思归,人心不定,势必会影响班超队伍的稳定,他着急回去,自然会想些办法,留在身边,李邑就成了班超身边的炸弹。现在遂了李邑的心愿,李邑能回去,自然会感激班超,回去之后不会说班超的坏话。这样一举两得的事,班超早就驾轻就熟。当然明里他不能这么说,说些宽厚表忠心的话,也让朝廷放心。
建初九年(公元84年),朝廷又派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带领800军士前来支援班超,这800人是正规军,跟前面1000多人的罪犯可不相同,这次班超的实力大增,他决定联合疏勒、于阗的兵,先平定南道,攻击莎车。莎车前面归顺了于阗,但是后面又反叛了,投降了龟兹。这次联军攻击莎车,让莎车王很惊恐。
两军下莎车城下对垒,一时间战况胶着,班超的军队一时没有办法攻下来莎车城。前方打仗,后方紧吃,疏勒王忠就舒服了,他躲在疏勒城里,吃喝玩乐,完全不管前方的战事。莎车王的使者到了,献上无数珍宝,然后又游说忠,让他和班超决裂,莎车王将献上更多的奇珍异宝。这个国王忠本来就对班超有点二心,这次莎车王又收买他,他一下就动心了。
第二天就宣布造反了,没想到的是手下有的官员不同意,当即两帮人马就在疏勒城开打了,忠这个人,没什么谋略,他贪财好色,要说打仗玩命之类的,第一个跑。于是他跑到了乌即城躲了起来。。班超只好从莎车撤军,跑回疏勒。他首先安排疏勒国的府丞(类似于太守的官职)成大作为疏勒王,然后又集合没有反叛的军队,去攻击乌即城。打了半年没打下来,因为康居人来帮忠了,康居王派遣了几千精兵,协助国王忠防守乌即城。这半年下来,可不好耗,几千人马吃喝拉撒,疏勒国都有些承受不住了。
乌即城这个史书上一直没有说明在哪,但按照逻辑判断,它在疏勒的西面,离康居国也近,我觉得它应该在现在的阿图什境内,这样就符合史书的记载了。
以利去自然会以利来,这康居王帮疏勒叛王,自然是为了利益,他想借用叛王的力量在西域建立据点,所以他才派兵前来。但西域只是自己利益的很小一部分,一旦有更大利益,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班超这次玩了个曲线平叛,他首先派大使出使月氏,重礼向月氏王示好,月氏王那时候也想结交汉朝,以期获得更大的利益。他自然不会为了叛王得罪东汉。康居这个国家有些尴尬,他的北方是匈奴和乌孙这两个强大的国家,南方又是实力强大的月氏(也叫贵霜帝国),他只能靠棵大树。匈奴和乌孙是靠不了,这两还想吞没他呢,他只能靠月氏。月氏是需要康居作为自己南方的屏障,以对抗乌孙和匈奴的进攻。两国各有所需,就采用了最古老有效的结盟方式-结亲,两国就成了姻亲。
月氏拿人钱财自然要帮人做事,于是就问班超的使者有什么要求。使者就提出来了请月氏王跟康居王说一下,从乌即城撤兵。这事好弄,乌即城本来就是个小城,也没什么物产,康居王拿下了也没什么用,不如卖汉朝一个面子,让康居王撤兵。
乌即城的人谁都没想到月氏王会让康居王撤兵,康居王考虑了一下,自然会选择更大利益。于是康居从乌即城撤兵,带走了叛王忠,乌即城的人立刻就投降了。后方已经稳定了,进攻莎车有一次提上了日程。
叛王忠到了康居,日子可不好受,吃喝都要靠别人的脸色,自然不舒服。他一心想回疏勒,重新开始自己吃喝玩乐。于是他提出向康居王借兵,重新回到疏勒。康居王同意了,忠就带着人马占据了损中城。这个损中我个人认为在现在克州境内,因为忠到了这里以后,偷偷联系龟兹王,自己要重新占领疏勒国,希望得到龟兹的支援。
龟兹王本来就看不上叛王忠,当年是他把自己立的兜题赶走了,现在又求着自己赶走班超,龟兹就很生气。但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现在班超占据疏勒,成了龟兹的敌人,要想打击班超,就要拉拢疏勒国内的势力,叛王忠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但龟兹王不信任叛王忠,他支援可以,但是不会明面上直接跟班超冲突,至于怎么干掉班超,那是叛王忠的事情。叛王忠这人见利忘义不说,而且思想简单,他用了诈降这条计。写书派使拜访班超,表示自己愿意投降班超。老江湖班超久经风浪,这样的把戏他见的多了,你要投降,还向康居王借兵,回来占据损中城?你完全可以单骑回来向我投降,借这么多兵,想要干嘛?你若真有诚意,也会先献出损中城,打发康居兵回国,现在带着一支军队要回来投降,你想干嘛?
班超表面上答应了,因为这是解决叛王忠的最好机会,他要是不回来,在联合龟兹人康居人,是时不时骚扰一下疏勒,自己平定西域的计划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叛王忠得到班超准许投降的消息大喜过望,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只要自己重新回到疏勒,执掌大权,在暗中联络康居、龟兹,找个机会就可以除掉班超在疏勒的势力。
两帮人各怀鬼胎,班超偷偷把兵埋伏在疏勒城外,这里是两军相会的地方。叛王忠把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跟着他去见班超,大部队躲在后面等他通知。他来到了疏勒城外,就看见班超带着一帮人在路边迎候,人不多,十几人个人,叛王忠这边是一些骑兵,也是十几号人。看到班超这么点人,叛王忠这下就放心了,觉得班超没有对他起疑心。两帮人马好多都是旧相识,叛王忠还是班超的大舅哥,聚到一起自然要好好聊聊。酒宴是早就准备好的,几张桌子摆满酒肉,还把朝廷赏赐的乐器也用了起来,大家一边喝酒一边看歌舞,自是十分热闹。
酒至半酣,班超看着酒菜吃的差不多了,就喊手下的人赶快上酒菜。这是暗号,几个上酒菜的人端着盘子来到桌子跟前,班超忽然掷杯在地,上酒菜的人一拥而上,就把叛王忠绑了起来,忠的手下还没明白过来,就被刀剑围住了,动弹不得。
班超也没废话,直接就砍了叛王忠,然后命令埋伏的军马立即出击,向后面的康居人发起攻击。康居人正等着叛王忠的消息,没想到疏勒人杀了过来,连防备都没有,立刻就被打的丢盔卸甲、抱头鼠窜,这一战康居人损失了700余人,南道就算是安定了。
扎在后背的刺已经清除了,该对付莎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