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5次打卡《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艾德勒强调读者要像棒球捕手一样,去主动阅读,做书的主人,要带着问题读书,避免盲从,避免没有实质性收获,只是文字到文字,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血肉。

伴随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还完整地阅读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可以小试牛刀哈。

先来回答四个问题:

(一)整体说,这本书在谈些什么?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书,是写给父母的10堂心灵成长课,注意不是侧重怎样管教,当然有管教,重点是父母心灵的成长,做主动型父母,确立家庭价值观,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模式和特点,列出三个清单,评估。本书重点是解决子女问题,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勒口上说的,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二)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本书共10章

      1.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做父母,看到自己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一方面是心甘情愿的奉献,全心而无私的付出,一方面是是愤怒、困惑、刻毒等负面情绪的集中营。痛定思痛,要先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性情,设计并书写自己的人生,列出三张清单,确定家庭的核心理念,并评估调整。

        2.父母心中的爱与怕。看到自己内心的恐惧,看到孩子需要空间但不是过多的空间,过多会使孩子缺少安全感,过小就会包办过度帮助,平衡之道就是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3.透视父母的童年。有5种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童年的痛苦,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宝藏,去关注子女需求,勇敢管教,专注品质培养,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孩子流露负面情绪,信任世界,信任孩子。

      4.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要先了解自己的期望,自己的底线,自己的性格,正面思考,淡化问题,多回想过去的自己,关注孩子时,留有余地,提前15分行动,分清大小事,允许犯错,犯错时,看孩子动机,不妄下结论,考虑孩子实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父母首先照顾好自己,心身舒畅,平和喜乐。

      5.了解子女年龄特点,确立家庭价值观,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更有实效的管教。本章实用性最强,而且强调父母要真心管教,做权威型父母,让孩子明白原则和底线,让孩子更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强调父母坚持原则,孩子才有安全和自由。

      6、和孩子一起玩,热情参与,轻松喜悦,孩子需要我们一起玩,这样孩子更自信,促进亲情。

      7.关注孩子需求,有敏锐性,和孩子就书、电影、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进行交流,增进亲情纽带,给孩子安全感。孩子的兴趣就是父母的兴趣,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生活要充实快乐。

      8.父母要相信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其实鼓励需要父母自己冷静,客观细致深入地观察子女,发现子女隐藏的恐惧,倾听孩子心声,父母自己要乐观向上,有坚定的信念,不讽刺挖苦,不隐藏式批评,不与人比较,不急于帮助孩子,摆布孩子。鼓励能促进亲情,治疗伤痛,树立自我形象,创造希望。

      9.爱的逻辑与谎言。父母要追求精神成长,有权威,解放自己的内心,有自由的心灵,相信和接纳自己和孩子。其实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孩子们都听父母的话,可以借老师机构他人来辅助教育子女。管教要持之以恒,真心坚持,孩子经历风雨才有真收获,父母其实样样都行,要看好自己。

    10.教育子女是父母心智成熟的旅程。父母要信任尊重理解孩子,去除功利心,反省自己,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反思,接纳,宽容。

    本书的重点在父母身上,父母要主动发展,主动教育,净化自己。

三、这本书有道理吗?是全部,还是部分?

      当然是部分,毕竟更符合美国人的生活。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而且跟中国父母是不同的。比如,父母自己乐观轻松,充实,情绪平稳,冷静客观。我们大多自己不求上进,而求孩子上进,不求自己改变,只求改变孩子。

    我们对自己也要动真格,真正改变,成长,才能成熟。

 

四、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发现了我的盲点,我只讲道理,而不是动真格。要与孩子划清界限,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坚持原则,孩子更有安全感与自由。

        发现照顾好自己是很重要的,自己要冷静客观,明察秋毫,乐观向上。

        做主动型父母,要有格局定位,多思考家庭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理念,来调整,来改进。

        健康活着第一,开心平和客观第二,品质与责任第三,思考第四,学习第五。

     

你可能感兴趣的:(5月17日第5次打卡《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