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分享和培训到底是不是必须的?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需要找到符合自己team合适的方案而已。

  最近刚刚读过《打造Facebook》和《淘宝技术这十年》,发现这两家互联网中的巨头公司都有完善和庞大的内部培训机制。一个拥有强制的新兵训练营,对所有新入职的员工进行脱产培训。另一家,有淘宝技术大学,有个大淘宝技术委员会及众多的分会。在这样的企业中会有浓浓的技术和学习技术氛围,推动工程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而对这些企业外的人来说,这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诱惑点。

  作为工程师,学习注定要伴随我们整个的职业生涯,我们的工作技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危机感几乎时时刻刻存在。如何化解这种危机感?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不被淘汰。但是学习又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我们如何学,选择那些去学,学到多深入,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哪里获得知识? 这些都是问题,并且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解决方案,也只有自己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级别或者部门级别的培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认为重在营造氛围,营造一个集体学习的氛围。虽然个体学习可以做到很针对,但是集体学习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在和他人进行思维碰撞的时候,产生的思维火花或许会更加耀眼。

  当然一个内部的培训必然涉及课程设计,讲师机制,受众人群等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具体实施的时候面临的,到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但是只要大家都认为这种学习的氛围是我们大家都需要,这就产生了价值,可以推动个人进步,也推动部门进步。

  我们具体说部门的内部分享和培训,首先有几个原则是务必要遵守的。

1、既要收获,也要付出

  作为一个部门,注定手中的资源和公司级的相差甚远,唯有充分调动部门内所有同事的积极性才可能将内部培训实施下去。我们必须做到及从培训中收获,也付出成果到培训中,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只想着从培训中获取而没有输出,那么迟早慢慢枯竭。

2、坚持,坚持再坚持

  其实不用解释,任何事情想要成功,坚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3、不拘泥于形式

  作为部门的培训,不用遵循某些固有模式,不用固定时间,不用固定地点,不用固定模式,灵活将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以上仅仅是个人对内部培训分享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在最近一年组织部门内部分享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缺乏资源,缺乏热情带来的种种挫败感,不止一次觉得还不如放弃算了。但是真要放弃的时候又总觉得没有了学习的氛围,作为一个技术团队就像瘸了一条腿,一定会走的更艰难。

  目前的部门培训,更多的其实是内部分享,主要提供大家交流的机会和对自己工作的宣讲,并没有达到想facebook和淘宝那样,有着系统化的流程,可以使新入职的同事迅速融入团队,可以使各部门的经理找到更适合自己部门的人才。非常可惜的是,这需要公司级更大力度的支持,及专人的投入。在目前,唯有脚踏实地的前进,才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