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繁荣时代,团队的N条死路

手游市场繁荣背后,创业者不能盲目乐观

海豚(手机游戏从业者)

首先写这篇东西,真是抱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写的,几年前我针对WEBGAME(网页游戏)市场写了WEBGAME繁荣下的危机,之后之前写的所有东西都被市场一一验证了,同时各种类型的WEBGAME创业者该怎么死的也就怎么死了。现在同样的手机游戏也是开始了一片繁荣景象,满世界的投资资金,满世界的小创业团队,甚至可以说这波手游热潮比WEBGAME有过之而不及。本人希望这次写的东西能让正在满脑梦想的创业者对前路能有些清晰的认识。

这次不写市场分析了,手机游戏市场的火热种种网络上很多,不再多说,这次就说各个层次中的团队的死亡可能情况。

A类团队

已经拿到了千万的资金,这类团队是幸运的,在现有市场初期有了大把的钱可以用,短时间里不用为生存而烦恼,可以很开心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产品。但是事情往往又不会以我们所想的去发展,这种团队往往大多会死的很突然,完了只有少数的公司能成功,怎么成功不分析了,就分析这类公司会怎么死。

第一种死法 有的只是鸡蛋,不是篮子

A类团队因为有了钱必然会迅速组建团队,同时起N个项目组同步走,从正常的思路来讲爷有钱,我多弄些产品,把鸡蛋多放些篮子里没有错,但恰恰就是这种思路是错的,因为我们的创业者其实没发现他们不是在放多个篮子,而是在多做N个鸡蛋,而他们的手就这么大,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鸡蛋太多了他拿不住全砸了。当然有的会说我们有钱我们砸的起,但实际情况是杂技不是一天练成的,如果你的团队没有练杂技的天份,你有再多的钱也先静下心做好一款产品,当一款产品真真能赚钱了,再练杂技也不迟。

第二种死法 想当年

A类团队能拿到钱往往是有其原因的,大多比较普遍的是以前参与过某款千万级的成功产品,而投资方往往看重的也是这点,但也因为就是这点他们死在了想当年上。实际一款产品要做到千万级是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来完成的,而如果人员只是参与过,而不是真真的团队决策者或老板的时候他们所能接触的面往往很局限的,一旦自己操作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的犯想当然的错,我听的最多的就是我们以前的产品就是砸XXX百万的广告费的,所以我们也得砸,完了把所有的弹药都砸光了,最终鸡蛋成了荷包蛋再也孵不出小鸡了。所以如果你以前参与过成功产品,但绝对不表示你就能做出成功的产品,真正的成功是需要自己摸索出来,有钱了那就一点点摸石头过河,别急着表现自己。

A类团队的死法还有很多,只是上面两种往往是最可惜的,可能这些团队是真心想做事的,只是他们的认知偏差了,所以错过了机会。

B类团队

已经拿到了百万的资金,这类团队同样也是幸运的,在市场初期他们起码不会饿死,B类团队因为资金有限所以不会犯A类团队的错,因为他们的钱有限,所以不会有n个鸡蛋的问题,也不会有满世界砸钱的傻事。同时就个人认为在这波热浪里的确也是B团队是最有概率做出好产品来的。但是同样的这类团队也存在着致命的盲区。

第一种死法 自己把自己坑了

B类团队往往是先做一款产品,我们的创业者产品研发完毕沉浸在兴奋的愉悦中,完了团队的对外部门负责大量的渠道做接入,一切的一切很正常,也很自然的发展,但当团队接了无数的渠道后,突然发现产品怎么也赚不了钱,完了怎么办?产品质量有问题必需改,但同时业务部门不能停还得继续接,大多的决策者在面临这种状况的时候都会这么决策,而恰恰这看似对的决定,却会把大多的团队带进坑里。

现实的状况是渠道因为前期的进入时不够成熟,在同一时期所有的渠道将问题都反馈了回来,完了技术团队玩命似的解决问题,技术团队好的硬接住,技术团队不好的立马就接不住了,很快运营团队就会因技术团队不给力而抱怨,完了运营团队又同时不断的给技术团队大量的产品修改意见,整个团队因为前期的快速发展渠道而进入彻底的混乱,最终进入一个死循环,渠道越多产品团队的工作量越大,而修改内容也越多,最终产品的整改很可能会进入盲目性阶段,这时候团队离死就不远了。

当你的产品还不能真正赚钱的时候,先只做个别渠道,别急于开展业务,你的产品的研发是上线后才真正开始,当产品达到真正能赚钱的时候再全速开展渠道才是最适合的。

第二种死法 渠道太坑爹

B类团队上面的那种死法的很多,那正确的就是先集中在一个渠道上,把自己的产品优化好,完了再迅速扩展出去,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往往我们的团队还是会死。因为会被渠道坑死,现在稍微大些的渠道都会配备一个运营团队用来审核和评估产品商的产品质量,但有点千万记住,只是审核和评估,不是优化。

我们的创业团队往往会盲从大渠道的运营,这不是说渠道的运营团队不会做运营,不懂得优化产品,只是产品团队不明白渠道商的运营人员每天面对的是海量的产品,他们对一款产品的关注度是有限的,往往渠道的运营是处于好意将自己对产品的感受会告诉产品商,完了产品商就会按渠道商的意见去改产品,但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渠道商实际看的主要数据就是ARPU值和留存率,一个运营在不了解产品本身内部用户行为数据的情况下,给出的产品意见,往往是运营人员本人个体的感受,针对个体感受去改产品可想而知。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团队不断的按渠道意见改啊改,渠道不断的反馈数据还是不行,完了改个两三轮,产品团队基本也就又一次迷茫了,我们的产品是不是选错了,这时要么团队开始硬铺渠道回到第一种死法,要么团队开始做新产品回到A类产品的多个鸡蛋的死法。

其实团队要优化好自己的产品首先必须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如果没有,那就外部引入资源,但绝对需要保证自己的团队能把产品向正确的方向优化,而不是带进坑里。完了记住一点一款产品优化不能超过3个月,3个月还没优化好,那就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在哪个环节一定出错了,迅速找出问题的人,解决了再前进。

B类团队最有可能出精品游戏的层次,因为容易专注,但专注的同时是不是真的够快,够精准了将会决定团队的生死。

C类团队

C类团队是现在市场里最多的,苦逼的创业者,没有大的资金,蜗居在小办公室里,几台电脑,埋头苦干,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这类团队是最有活力的,同时也是死的最快的,但也是市场的砥柱。对于这些团队怎么死就不写了,就写些大多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 有了想法和几个核心团队人员就能找钱了

很多的创业者都以为有了想法和几个一起拼的兄弟就可以找投资了,但事实是人家为什么要为你的想法而买单,这个问题这些创业者都没想过,想法还没成为产品前那只是一个想法,对于投资人而言这个一文不值。当然有人会说人家不是有人拿个想法找到钱了吗,的确这个是有,但那个是可遇不可求的,就投资人的角度而言最好的是风险越低的项目他们越愿意投,而不是想法越新颖他们就越愿意投,因为投资人做的是一门纯粹的生意,生意的基本原则是赚钱,你连自己能不能赚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一个想法能找到钱的可能几乎和中奖差不多。投资人的钱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碳。如果你有了想法和团队,尽快把想法变成现实,完了再去找钱会顺利的多。

第二个误区 产品出来了就可以赚钱

很多创业者开发完毕就以为可以赚钱,事实是产品不能让市场认可,那产品出来就是团队的死期了,团队老大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尽可能的借用外力达到自己产品赚钱的目的。产品的数据挖掘,产品优化,渠道资源如何解决,这些是必须要考虑好的,不然就真的产品出来了,你也就死了。合理利用外部资源让自己活下来很重要。

第三个误区 我产品赚钱了还要找钱干吗

创业者说既然我的产品能赚钱了还要找钱干吗,当然是不能赚钱的时候找钱,但其实他们一样的一个问题,投资人是在做门生意,你的生意不能赚钱那只能求人家,但你的产品能赚钱了,哪怕只是比够养活团队多1块钱,那你的生意就是赚钱的,这时候你去找钱,投资人是会很欢迎的,而不是你去求投资人或说服投资人,另外找投资人的最大目的不是改善团队的现有生存环境,更多的因该是通过投资方资金以外的资源来支持自己的项目这个是重中之重,只能给钱不能给团队别的帮助的投资人,对团队而言是最没价值的。团队需要具有生存能力,当你的生存能力修炼成了,之后你会走的更好。


原文地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