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身边的好女人、坏女人和孽女人

  前几天,MALINGCAT老师写了一个埃斯特拉和博尔赫斯的段子,我顺口跟她扯了几句,她也觉得博尔赫斯跟他母亲的关系略显奇怪。然后,黎戈老师写了个段子,聊作家们的伴侣。纳博科夫家那位薇拉阿姨——替他打伞、对付出版商、备课、在康奈尔上课时坐第一排、康奈尔校内戏言“雇纳博科夫先生还不如雇纳博科夫夫人”、随手带心脏病药以防纳博科夫见着好蝴蝶就厥过去、带支手枪以便见了托洛茨基就枪毙之——获得盛赞,而菲茨杰拉德夫人泽尔达得到的定评是:
  “老公没日没夜工作,供她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结果活活被榨干了灵感,枯竭而死。她是文学史上的女罪人之一,类似陆小曼之于徐志摩,海明威到老都在写回忆录骂她。”
  
  
  先说博尔赫斯他妈妈。
  博尔赫斯作品里,情欲戏出现不多。看他小说的读者或者会注意到,《第三者》、《玫瑰角的汉子》里,情欲都是悲剧的主由。《乌尔里卡》末尾有个“占有了她肉体的形象”,但其篇意味隐约。博尔赫斯追求的,是但丁对阿特丽丝那种高尚的情色遭遇。
  他和埃斯特拉没成,一部分原因是他妈妈不喜欢埃姑娘。
  博尔赫斯晚年视力渐弱,需要人做他秘书,为他读书,为他誊写一些活。这些活是他妈妈做的。
  博尔赫斯结婚是68岁。他许多朋友认为,博妈妈,时年90岁了,觉得自己大限不远,得有个人来照顾“我可爱的瞎儿子”。婚姻很短,博尔赫斯离完婚,回去她母亲身旁继续生活,直到母亲大人以99岁高龄逝世。
  
  
  再说泽尔达。
  泽尔达16岁时是舞会皇后。她高中毕业照有段话极见性情:
  “Why should all life be work, when we all can borrow.
  Let's think only of today, and not worry about tomorrow.”
  白话就是能借钱就不工作,今朝有酒今朝醉。
  20岁不到她嫁了菲少爷,金童玉女。23岁上夫妻俩去了巴黎。海明威在《流动的圣节》里提到俩事。一是菲少爷想写字时,这姑娘就拉他到处灯红酒绿去,不让他安生;二是这姑娘骗菲少爷,说他尺寸不对,换别的女人根本没人要。菲少爷就信了。海明威总结这姑娘的性情是“兀鹰不愿分食”。
  但这姑娘的怪事远不只此。此前,菲少爷写《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泽尔达海滩游泳、舞会闹腾,认识一个男人后,跑回来跟菲少爷要离婚——连那个男人自己都不知道泽尔达会为了他闹离婚。菲少爷后来的总结是:这女人有种戏剧性的需求,她是自己那奇怪梦想的受害者。人生如戏,她是真入戏了。后来泽尔达犯病,又是写半自传小说来和菲少爷闹腾,又是要日夜不停跳舞,进精神病院,把菲少爷逼成酒鬼,终于早逝,之类不提。
  
  两个小细节。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著名的题词:
  “Then wear the gold hat, if that will move her;
  If you can bounce high, bounce for her too,
  Till she cry "Lover, gold-hatted, high-bouncing lover,
  I must have you!"
  (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遭,直到她喊:“郎君,金帽儿跳得高的郎君,我一定得拥有你!”)
  就在泽尔达跟菲少爷闹离婚这事平息后不久,《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完了。菲少爷原本想的题目是:《长岛的特立马乔》、《特立马乔或盖茨比》、《金帽盖茨比》、《高跳爱人》,最后泽尔达一锤定音决定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按正常人标准看,博尔赫斯和他妈妈的感情,菲少爷和泽尔达的婚姻,都有些怪异。泽尔达对菲少爷的压榨尤其吓人,菲少爷早夭短寿,决然和她脱不了干系。但是换个角度想的话,“女罪人”三个字对菲少爷本身确实,但对文学史倒未必。
  
  
  
  
  博尔赫斯妈妈祖上参加过阿根廷内战,所以你可以发现:博尔赫斯很爱写到阿根廷内战。比起马尔克斯、卢尔福这类更接地气的小说家,他的博识、结构、诗情、智性,都显得更贵气更小径花园。这些评价无分褒贬,单只是风格不同而已。设若他的妈妈不是这么个背景,不是那么个监护他一直到老的性情,博尔赫斯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
  
  
  
  泽尔达对菲茨杰拉德的影响,以前谈到过。菲少爷的小说里的南方,炎热、温柔缱绻、慵懒、醉人。《松包蛋》、《最后一个南方女郎》皆类此——而泽尔达是南方姑娘。
  与南方相匹配的,是他喜欢勾勒璀璨烂漫、流金溢彩的半梦幻式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不提了,《一颗里兹饭店那么大的钻石》就是如此——而泽尔达喜欢璀璨华丽梦幻的戏剧性。
  一定有一个主角无法掌握的,独立自主的女主角——以上四篇里皆是。
  如果没有遇到泽尔达,菲少爷或者会健康长寿。但他写出来的肯定不会是我们如今所见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夜色温柔》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比如说,司汤达对他早逝的老妈,抱有一种“情人般的爱”。后来他进社交圈,想勾搭姑娘,可是他想得出好词儿却嘴上表达不能,人矮胖,于是情路不顺。毛姆认为他勾搭姑娘通常不是为了情欲,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很长一段时间,别人猜他是性冷淡,直到发现他给情妇们写些文笔花艳的艳照级情书。如果他不是伟大的小说家,很容易被归类为一个情色猥琐男。但是把这些一归清,你很容易理解许多细节:
  《红与黑》里于连第一个情人莱纳夫人年纪比他长;他对女人简直是招之即莱;他完全可以靠才华和相貌谋一条富贵之途……
  
  比如说,福楼拜15岁时爱上了26的施莱辛格夫人。到1871年施莱辛格先生去世后,福楼拜——距离他初见施莱辛格夫人已有35年——给她写了第一封情书。我想提一句的是,在福楼拜爱上施莱辛格夫人却又知无望后,他陆续谈过几段感情,失败了,他一度误以为自己没有性欲,于是进入了著名的乡间写作状态。
  
  DH劳伦斯一辈子的小说都多少会沾一点“矿工;一个心灵细腻的女人不满意粗疏冷漠的丈夫,而寻求一些更自然更原始但更纠结的爱恋”这一主题。无论是《儿子与情人》里的劳工老婆还是查特莱夫人。和他自己的童年影响就不必提了。
  
  
  
  
  当然也不是说,孽缘才成就大师。海明威刚到巴黎前后,他太太曾经把他所有手稿都丢了。马尔克斯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当然,他们二位艰苦时,太太很帮忙。马尔克斯在墨西哥排队等移民局签证(顺便读卢尔福的小说)时,他太太在家里料理孩子。海明威直到《流动的圣节》里还在怀念他第一位太太,“我要是不爱她,还不如去死了好。”他20年代的许多经典短篇,以及《太阳照常升起》,就在穷迫但还算恩爱的环境下完成的——虽然最后离了婚。雨果的太太阿黛勒夫人在他写《巴黎圣母院》时负责把雨果衣服藏起来,把人锁屋里,避免他钻出门去。这事可以推而广之。托尔斯泰那位管理大师但占有欲强的太太;巴尔扎克那堆离离合合折折磨磨的情妇;柴可夫斯基那位富婆赞助人;维瓦尔第那位女弟子安娜·吉罗。这些故事里喜剧不多而悲剧不少,但如果抽掉她们?我们如今所见的世界会多少不一样。
  
  
  
  可是大师标准的太太是没法选的。泽尔达能催生菲少爷,但是把她扔给纳博科夫,情况想必不会太妙;海明威第一任太太年长温柔,但拿去配对亨利·米勒那基本会完蛋。
  
  大理论上,泽尔达式的灵感激发和灵魂折磨+纳博科夫太太薇拉的后期管理护持身心,疑似是最完美的: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又保证有个好身体有点儿安全感可以量产伟大作品。但这种想法也只是空中楼阁。一来女性不是物件,不能随一分配。二来这感觉就跟我们讨论怎么个五花肉最好吃——最好那五花肉啊,是肥瘦相间,一层又一层,来个十层夹心五花肉,这红烧完,丝丝郁郁,一口下去那叫一好吃,然后大叫一声好猪啊。猪听到这儿都会暴起伤人了。
  
  
  说这么多,也无非是一个意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就大师们的,不一定是好女人,也可能是坏女人或者怪异的女人带来的畸形感情。虽然许多女人坏得让人咬牙切齿,怪得让人毛骨悚然,但没了她们,我们如今所见的世界多少会不一样些——当然这么说也有点只图把大师们当烤鸭吃,不管他们被填鸭时如何痛苦了。但拿米特福德说菲少爷的话:有时看去,他简直就像自己撞去泽尔达网中那样子。他写盖茨比的命运时未必没有一瞬间想到未来自己的命运,但不如此痴绝也写不出痴绝才子文章。
  
  非常之人为非常之事。用村上春树的话,就是要叙述与众不同的小说,必用与众不同的语言。按此延伸,则与众不同之人,也得经历与众不同的感情。伟大小说从来不是纯善的道德文章,好比一个四平八稳清俊洁白羔羊一样的圣人当演员肯定演不太好。就像泽尔达把自己人生当戏,追求戏剧性一样,许多大师的感情之所以奇妙或畸形或诡异或传奇,有一部分也是因为他们这种自我美化倾向(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勾情妇时都很容易把自己当偶像剧男主角)。所以许多孽爱情一半是对方折磨,一半是自投罗网。末了也只能合上书页感叹一句“孽缘啊”,灯灭散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