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创始人:我们身处可怕泡沫

TechCrunch创始人:我们身处可怕泡沫_第1张图片   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

  导语:随着科技创业公司估值急剧攀升,关于科技股估值存在泡沫的质疑声也接踵而至。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周日就撰文指出,互联网行业的确再次出现了泡沫的风险,与上世纪末期科技创业公司注重营销不同的是,如今这类公司更加重视工程技术和盈利,试图以此为铺垫推高估值。

  以下为文章概要:

  如果你是早期风险投资人或是天使投资人,现在对外宣称互联网存在泡沫风险正是时候。你可以说估值已经失控,并预测科技行业的末日将在不久后到来。因为风险投资人或天使投资人从事的就是“低买高卖”的行当,所以在他们看来,任何有关买价应该更低的观点都是那么的悦耳。

  如果有证据表明泡沫确实存在,所有媒体都会将这些证据吞掉。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2000年的时候没有购买科技股,而只是从事本职工作,报道纳斯达克即将崩溃的信号。现在,媒体也参与了这场盛宴,他们肯定不会过早宣布泡沫到来,或经常做出这样的猜测。问题是,这样的证据比比皆是,部分私有科技创业公司估值过高,投行对初期“A轮”创业公司的估值已突破了400万美元的重要界限,如今平均估值都在600万至800万美元之间。

  大量观点认为,今天科技行业的情况与1999年至2000年毫无相似之处。如果你不是业内人士,对Facebook在二级市场估值达到700亿美元感到担忧可以理解。2000年互联网泡沫最大的问题不是数十亿美元被投入到新的创意——尽管大多数都没有奏效,相反,最大的问题在于没人清楚如何对这些科技公司进行估值。很显然,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每个人都想参与这场盛宴。人们纷纷涌向硅谷从事像“商务开发经理”的工作,每个人都能成为所谓的商务开发人员,因为这是个虚职,就好比做销售,你没有任何的配额,只管“签单”即可。

  商务开发、市场营销和销售这样的工作岗位出现了指数级增长。如果你有销售经验,愿意尝试新的领域,那么就有资金充裕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聘请你,而且薪酬在10万美元以上,还会向你提供大量股票期权奖励,借款给你去立即购买这些股权,让你看到长期的资本收益前景。

  那时我29岁,离开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到一家创业公司担任负责商务开发的副总裁。我在几个月后还成了销售部门的主管,尽管以前我从未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历。摩根士丹利告诉我,我在那家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4000万美元。但不久我的美梦破灭了,到2001年我基本上身无分文,搬到伦敦后整天借酒浇愁。这就是我在那个时期的经历。

  我认为,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根源在于,所有人最关心的是营收,用户和页面浏览量似乎并不重要,利润更是白日梦。华尔街分析师都将营收作为判断一切的基准,以此为依据进行估值,而且估值都数倍于营收,他们根本不关心这家公司亏损多严重,认为股价仅与营收有关系。

  以我曾经工作的创业公司RealNames为例,当我负责销售部门的时候,我被告知公司要在既定时间内营收达到100万美元。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和伪造账目取得了这一目标。摩根士丹利此时建议我们上市。

  在有关IPO的首次内部会议上,摩根士丹利告诉我们,RealNames将能以10亿美元的估值亮相纳斯达克,而且在一片看涨的预期中估值迅速达到90亿美元,这可是当时Ask Jeeves(Ask.com的前身)的市值。我持有RealNames大约0.5%的股权,所以我的净资产也达到4000万美元。RealNames的IPO梦想从未实现,2001年3月,纳斯达克全面崩溃。

  当时所有公司都在不择手段从事以提升营收业绩为目的的交易,例如,A公司从B公司购买广告或其他产品,签订为期24个月、价值500万美元的合约,而B公司再从A公司购买一批产品,签订为期18个月、价值400万美元的合约。上市公司对这种交易尤为热衷,他们要通过这种营收数字来支撑估值,请注意,我对利润只字未提。当时还有涉及至少三家公司的“三角交易”。

  美国检查机构指控房地产信息服务商Homestore就从事了这种交易。该公司从第三方厂商购买产品,后者再从另一家厂商购买产品,而这家公司接着将其他公司的广告投放到Homestore网站。诉状称,Homestore不应将上述交易产生的营收计入财务报表,但该公司却采用了这种不当做法。

  以下即是我的结论:

  2000年泡沫:从风险投资公司融资至少1亿美元,然后全部花掉,聘请各类人才尤其是销售人员,不择手段获得营收,将你持有的股票卖出,这样你就能一夜暴富。

  2011年泡沫风险:将天使投资人引入A轮融资,令公司估值达到600万美元而非400万美元;尽可能多地聘请工程师;不到迫不得已,不要招募非工程人员和其他会加大公司投入的人。同时通过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以支撑公司的快速发展,例如控制开支。如果碰巧创建了像Facebook、Groupon或Zynga这样的公司,你可以通过在后期融资中筹集大量资金以充分利用高收益率,不断推高公司估值。如果你创建了Twitter,没有任何营收,则可以利用你在全世界建立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推动公司估值升高。(扬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