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代人类?

屡次陷入劳动争议的富士康终于要有大变化了。这次他们准备——关门,放机器人!

8月初,郭台铭郭总裁宣布:三年内,富士康要添置一百万台机器人。于是,郭老板同时上了娱乐版、经济版头条。

科幻中的机器人时代就要到来了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机器人是个什么角色。


现实的工业机器人并不像“人”

“机器人”(捷克语Robota)一词诞生于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的《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是一种人造的人形苦力。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对机器人的定义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目前工业环境下的机器人,和科幻中的拟人机器人还是差别巨大的。这种根据专业性功能需要设计出来的工业机器人,没法和根据美术设计的“恐怖谷定律”设计出来的拟人机器人比亲和力。

富士康这次准备使用的,就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并不长。1954年,美国的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制造出第一台样机。1959年,第一台真正意义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业机器人在日本率先进入产业化阶段。根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统计,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已经部署的各种工业机器人总存量也不过100万台左右。所以,富士康豪言要在三年内再造一个“全世界”,让人有点一步踏入科幻时代的感觉。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代人类?_第1张图片

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代人类?_第2张图片

电影《我,机器人》中的NS-5型智能机器人。


为什么机器人的发展不如我们幻想的快?

在《终结者》中,在《我,机器人》中,在《瓦力》中,在《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机器人似乎像小强一样满地跑。为什么现实中我们花了50年,工业机器人才推广出了100万台?这之中有很多原因,包括成本压力和技术上的不成熟。

一般来说,功能比较简单的工业机器人价格在35万-100万之间,大规模制造可以降到单台10-20万元的水平。1台工业机器人在适用岗位上的效率相当于10个工人。成本上有短期冲击,长期来看是划算的。

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的机器人,能工作的岗位比较狭窄。以富士康最知名的iPhone手机代工为例,一位富士康离职的主管估计,大概不到20%左右的工序能使用机器人进行代替。这些工序大多数是重复操作多但是枯燥、功能简单的喷涂、焊接、装配……


未来的脚步无法阻挡

目前,能抢“人”饭碗的机器人还比较少见。而技术是可以发展的,五年后也许十年后,机器人就会开始虎视眈眈的挺进众多原先属于我们的“领域”。

会不会机器人上岗,我下岗呢?大约300年前,英国的织袜工人也是这么想的。1811年,诺丁汉郡的织袜工人开始有组织地捣毁新式的织袜机,他们认为就是这些“机器”导致了他们的贫困和下岗。这种“捣毁”机器的行为被称为“卢德运动”,在19世纪屡有发生。后面发生了什么,大家都能看得到。汹涌的技术发展无情地摧毁了阻挡的势力。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代人类?_第3张图片

砸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一般来说,技术每剥夺了一个岗位,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岗位。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应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日本,其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较低;而对工业机器人抵制情绪很深的英国,其失业率反而高。原因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不懂得运用机器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不只是某个工厂的工人失业,整个产业都会衰弱,灭亡……

所以无论如何,机器人都必须硬着头皮上。


现实依然充满幻想

机器人从现实走向未来是一条漫长的路,尽管如此,现实仍然充满了想象的可能。

笨笨的机器人变得“聪明”起来也并非不可能。日本声称最新的智能机器拥有相当于6岁儿童的智力,欠缺的只是感情和情绪。《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马文会感到孤独、机器人瓦力会感觉到爱,这是现实机器人跟人相区分的“最后一公里”。事实上,人对自身的情绪和感情如何运作了解都不够深,也就难以通过模仿的形式让“人造品”智能机器人拥有相近似的爱恨情仇。不过,很多时候,技术的进步诞生于意外之中。

有爱就有恨,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未来的一个普通加工厂内,某一天一个计划外的微小电流波动,巧之又巧地击穿了某个主控机器人的核心模块。在微妙的物理反应下,机器人内心升腾起“过电”的错觉。就在那时,他看到了静静地躺在流水线上的她,通体洁白、曲线优美、闪着幽幽的透明的光泽……他觉得,那就是爱和强烈的独占欲……

这个指令迅速传达到通过物联网联结起来的358200台机器人的“心”里……散落全球的3000万台iphone、ipad、imac在同一时刻闪出了诡异的微光,一场巨大的危机袭来……


最后,来看一则欢乐的机器人漫画吧。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代人类?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人,百万,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