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不加班

  随着工龄增长,我一年大概有14天的年假,平时用不着,集中在春节前休了6天年假去柬埔寨旅游。为了走得洒脱一点,最后几天拼老命。平时大概在公司里待10-11个小时,最后几天待到12小时以上,回家还得继续干点活儿。

  同行柬埔寨的一个姑娘是500强企业的技术主管,很不客气地说,你经常加班,说明工作方式差。我随口回了句,现在美国加班够狠的企业,第一是Facebook,第二是Apple(信息来源[李开复微博])。她愣了一下,又冷笑一下,意思是不可信啊不可信,再说这些新贵的管理水平能和我们老牌500强相比吗?

  我和她不熟,再加上旅游遥远,不打算吵架,话题就此打住。

  有趣的是,不久后又有个不认识的同行发了条微博,讲我去旅游的事儿,意思是我休年假去东南亚旅游,证明了什么呢?证明我好逸恶劳,活该不成气候。只有像他这样,大年初一还在工作,才算是心安理得成功在望。此君含笑挖苦道:熟悉和尊敬的某位职业经理人,你看见了贼吃肉,你没看见贼挨打。

  原来我一年休6天年假是这么大的罪孽啊!

  你们看,加不加班都得挨骂。可见做人难,做博主更难。人在江湖奔,哪能不挨喷。只要你露点小头,躺着也会中枪。这条挖苦我的微博又被人[无聊]转给我看,还被若干表示赞同的人继续转发,不停有新消息通知我,你又中一枪,你又中一枪(机关枪突突突)……

  原来全年无休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我悟了!

  悟你妹哦!

  说回正题吧。加班是一个敏感的事儿,总有人说,加班意味着你的工作效率太低,或者任务分配不当。也有人说,不加班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或者不爱加班的人就做不成大事云云。这两拨人面对面地喷,会不会拔刀砍起来呢?

  首先站在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长期加班(还不一定支付加班费)肯定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要求,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这个要求才是合理的,即公司存在强烈的危机感。有可能是创业阶段,因为得支付昂贵的试错成本,在业务模式稳定下来,业务规模越过某一道临界线之前,加班是难免的。跟时间赛跑就是跟死亡赛跑。

  也有可能在一个激烈竞争,或者高速发展的市场,敌进我退,跑马圈地。必须击败对手,在某个紧迫的时间目标前达到理想的业务规模,才能实现战略目标。这时候也得加班,你停下来对手可不闲着,先到终点者为王。

  所以那位500强经理无法理解我为什么常加班。在她管理的部门,业务模式是稳定的,市场份额也是稳定的,只需要按照一套多年修订而成的业务流程,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就可以了。不需要频繁试错,也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惨烈竞争。工作中的变量相对较少,仅仅凭个人素质就可以决定业绩高低。她当然认为常加班相当于素!质!低!

  纵观整个市场,这种处于稳定状态的公司或者部门,可能是多数;存在强烈危机感的则是少数。但危机感带来压力,压力制造动力,因此一支爱加班的团队通常是被赞赏的,也是更容易成功的。在相同的天数内,他们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跑赢对手;同时在强大的压力驱动下,也有可能爆发出极限潜能。

  随手剪辑一段关于iPhone诞生的报道:

2006年秋季早晨,Steve Jobs看着一台由200位顶尖工程师花费一年多开发的原型机,问题并不在于有多少地方需要修正,而是这东西完全无法运作。会议结束时,Jobs静静地说:“我们还没能做出一款产品。”

这句话的效果远比Jobs发怒更加恐怖。某个参与那次会议的员工叙述:“这是我在Apple少数几次感到寒意的时刻。”

之后的三个月,参与开发的Apple工程师们过着整夜讨论代码的生活,所有人都拼命赶工。到了2006年12月中,Jobs将原型机展示给Stan Sigman看,这位全美最大电信公司的CEO一反常态并且热情地说:“它是我看过最棒的装置。”

  上面的小段子对于“加班可耻论”者恐怕是一记重击。当然,人不能长时间生存在高压之下。换成职员的角度该怎样看待加班呢?这取决于你的工作环境与职业目标。如果通过加班的方式去完成更多的任务,有助于你更快速地实现职业目标,那么加班就是值得的。反过来说,不加班也能实现目标,或者在当前环境下即使加班也不能加速靠近目标,那就没有加班的必要。

  主观上是这样的一个废话逻辑。

  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更欣赏主动加班的职员,不仅仅因为勤劳,而是这个人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韧性和自我驱动力比较强。而那些“一到下班时间准走人”的职员,相对更计较得失,也更快疲惫,即便到了非加班不可的地步也难保持连续的战斗力。后者常常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由于管理上的不合理导致加班,并且抗拒加班。他说得对不对姑且不论,反正结果都一样,该拼的时候拼不下去,整个团队都是loser。

  不过加班这种事情,很少取决于个人取向,主要看公司氛围。你身边的人都加班,自己想不加班也不行;但别的部门6点整走光了,再要求自己的团队留下来就很难。所以重大项目往往搞封闭开发,甚至去宾馆包几个房间来开发,原因之一就是杜绝工作时间上的攀比。人家6点整下班又怎样?你又看不见,身边每个人都干到深夜,你也不好意思嚷嚷着回家。在这一点上,创业公司比起大公司有天然的优势。人少,才容易制造集体狂热的氛围,再说创业期的压力与自我驱动力与大公司比起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春节期间,雷军发了条微博说:“大年初三米聊团队就恢复上班了。”我也觉得很赞。但雷军没说整个小米团队都跑来上班了。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小米科技的其他产品,米聊是竞争最激烈,危机感最强烈的一个项目,既在创业阶段,又不乏恶斗的对手,非得一路狂奔不可。若让小米便签大年初三也跑来加班更新,又是何苦。


  本文链接:http://news.cnblogs.com/n/90565/

你可能感兴趣的:(加班,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