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历程和前途

在经过了主机时代,PC时代之后,IT世界正在进入云计算时代。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主流计算机技术是如何进化到云计算时代的。
  主机时代,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但PC时代,我们正在经历,所以,我们从PC时代开始讲述,看看技术如何变迁的。
  
  PC刚刚发布的时候,因为其价廉物美。买不起主机,甚至买不起小型主机的企业开始大量采用,开玩笑,就是小型机,当时也要十多万美金呢,加上其他软件和服务成本,换算成人民币不得2-3百万啊,有几个人几个企业用得起啊,所以大小型机都是专门机房里的高科技怪物。本人有幸在小型机上开始了自己的计算机学习之旅,那也是小型机衰落之后,大学把他开放出来给学生做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工具。
  不过PC刚刚发明的时候,价格也要4000美金,Apple和sun的有些类同机型,还要1万美金呢。所以,大多数企业,刚使用PC的时候,也就是买上1-2台,用在关键岗位上。比如,财务部给用来算账,设计部门用来做科学计算。
  这是纯真美好的单机阶段。人们用软盘来交换数据。但终究不太便利。
  
  在摩尔定律的指引下,PC价格的日益便宜,企业机构中单机PC的数量也越越来越多,财务部几台,设计部几台,销售部几台……甚至办公室用来打字都有两台。数据交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数据也越来越大,软盘根本不堪重负,早期PC硬盘相当昂贵,资源共享的需求很大。CD-ROM也非常贵,不可能每台电脑都配置,CD-R刻录机就更不用说了,并且也不方便。
  这个时候,以太网风靡了起来,各个单机,被连成了局域网络(LAN)。PC价格很快下降到1000-2000美金,30台PC的局域网,加上网路设备,最多也不过6万美金,和十几万美金的小型机比较,当然更适合中小企业,加上PC局域网灵活的打印服务和文件共享功能,所以,PC局域网很快打败了小型机,成为企业的首选。
  恩,大多数今天的网络管理者和决策者,恐怕也没有想过要用小型机吧。在中国也没有可选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没有光驱和硬盘,便宜的无盘工作站,加1-2台高档PC作服务器,组成的PC局域网,性价比很高,可比什么娇贵的小型机来得实在。估计今天的读者,更多的是小时候在网吧,用过这类无盘系统。
  同时,一些基于局域网的C/S应用开始普及,在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和服务软件,通过PC作为客户端来访问,提高了企业工作的效率,帮助了PC局域网更加普及。
  接下来,互联网开始普及了,服务器的概念开始更多涌现,企业中,文件打印服务器之外,还需要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互联网应用的出现,一方面加强了PC客户机/服务器这种局域网模式,另外一个方面,新的种子也在孕育。
  举一个案例:在初期,企业网络中,服务器上安装一个邮件服务器,客户端安装Outlook应用软件来收发邮件,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当互联网技术更进一步:服务器上安装的是Web版企业邮箱,每个人只需要在任何一个地方,用任何可以访问网络的设备,登录Web邮箱,就可以处理自己的邮件了,这是不是更加便利呢?
  当然更便利,开玩笑,现在还有几个人用Outlook收邮件,处理邮件呢?
  于是人们忍不住会联想,要是所有的应用程序都用这种形态,岂不是更加简单。
  于是,这种客户端只要一个Web访问软件(浏览器)Brower,一切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模式,开始流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B/S模式。
  因为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只用为服务器端开发程序,客户端部署和维护都非常简单,在人力成本高昂的西方,网管的工资可不便宜,非常受欢迎。我们中国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迟早也有这个问题。
  当然,C/S和B/S模式各有优劣,大家普遍认为,将来二者会走向统一, Rich Web就是这个思路,flash流行了很久,HTML 5正在路上。
  
  前面差不多是目前企业网络中的情况。
  但是,摩尔定律还在继续。我们知道,就CPU来说,PC机走到双核心,基本上倒头了,剩下就是优化整合(比如吃掉主板北桥和显卡),略微提升性能,关键是降低功耗。
  但服务器领域呢,PC服务器,从06年Core 双核心发布,按照摩尔定律,08年4核心,10年8核心,12年16核心。大家去查一下,现在是不是有16线程的服务器CPU出现?
  过去,服务器不过是高档PC,性能强一点,有些特别的数据冗余和安全技术而已。可是你看现在的服务器,性能和PC的差距,已经有数量级上的差距了。更何况,硬件集群技术的出现,可以让几台服务器联合起来干活,对外感觉是一台服务器,你说这服务器性能可以有多强大?
  同时,从06年起,虚拟机技术比较风靡了,试想一下,过去你公司里有几个服务器,都是在Pentium III时代配置的,什么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现在好了,一次性购买一台服务器,通过虚拟机技术,安装若干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上运行过去的一套程序。你会发现,性能还绰绰有余……
  这个时候,有员工提出,自己的电脑性能不够用了,按道理应该添加一台PC,但是网管员说,在服务器上安装一个虚拟机吧,什么PC的性能,也赶不上服务器啊。
  于是,服务器上虚拟PC,然后通过PC上安装一个View程序连接服务器,这种形态出现了。
  一个单位,以前一般更换电脑,都是一批一批的更换,我们算一下,假设更换10台,就是便宜的PC,也要3万块。但是如果你买个服务器呢,一万搞定,上面安装10个虚拟机,过去的PC还可以继续用,安装虚拟机的View程序即可。
  所以,我常说,PC机发展到 Windows XP操作系统就倒头了,后面是服务器的虚拟机时代,Windows 要转型,要简化为云终端操作系统,但惯性巨大,Vista和Windows 7还是出现了,相当的浪费。当然,PC机这种工作站形态还是需要存在的,有些大型程序,还是直接运行在高档PC机上来得方便。但将来绝对不是PC机的主流,
  所以,我大胆预测过,未来Intel只生产两种CPU,一个叫Atom,一个叫Xeon。Atom供应给云终端,Xeon供应给服务器端和个别需要高性能的PC工作站。
  
  而云终端操作系统,iOS最像我想要的样子,ChromeOS是终极目标,不过我觉得ChromeOS还是太激进,目前Android这种形态比较合适。
  未来云终端操作系统上,运行三类程序,
  一类是前面提到的View程序,应用其实运行在局域网的虚拟机上。这边只是终端显示。
  一类是iOS和Android上的小程序,比如我们前面说云计算提到的语音输入法,客户端只不过是负责显示介面,和用户交互,和云端数据传输,大量的计算,在云端。恩,有点前面说的C/S的意思。
  另外一类是浏览器应用程序。
  这三种应用程序运行模式,会并行很多年的,但客户端日益变轻,计算重新朝服务器端集中,这个大趋势不可逆转。
  朋友们,你就不要纠结你的电脑里是i3还是i5了,都一样,目前终端的性能,总体来说,是过剩的。
  这三种形态,长期并存,但也会走向统一,什么时间点,很简单,什么时候,基于Web网络服务的性能和体验,能达到现在服务器虚拟机+客户端View的感觉,就完成了。
  很简单,我一度思考过,第一种虚拟机模式会不会走向第二种模式,客户端会有一个专用程序,答案是这样还不如第一种模式来得简单。所以,应该是第三种模式的体验提升后,最后网上全部是各种应用和服务,我们去访问,得到相同的体验,
  再也不用烦恼客户机上的软件版本不一致这些问题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客户端的各种软件,都有了一个浏览器的内核,然后,在浏览器内核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独特的客户端应用。把网络和自己的特色融合在一起了。
  未来最后会走向我多年前说的,在任何设备上登陆,得到自己想要的体验。
  在自己的手机上登陆,使用这些应用,典型的是电话通话应用。
  在自己的平板上登陆,使用这些应用,比如导航应用。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登陆,同样使用这些应用,比如文字处理。
  在自己的办公室上的一体机上登陆,可能也有通话应用,因为座机连接在一体机上。
  在自己家的一体机上登陆,可能就有了视频播放应用,像电视。
  在自己家的电视机上登陆,可能就有了打xobx游戏的应用。
  ……
  在不同的硬件上登陆,根据你的需要,剪切相应的应用和服务,但体验都是一致的,比如邮箱。但也许在各种硬件设备上,略有不同,比如同样的文字输入服务,假设电视没有接键盘,就只有语音输入一种提供。
  
  就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运算环境,逐步走向云计算是比较可行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企业走向集中计算,恐怕第一件事,比较低成本的事情,应该是上文件服务器。
  很多PC之所以升级,不过是因为硬盘太小了。因此而把一个小组的电脑都更换了,这个成本太高了。
  假如一个小组不超过10个人,都是80GB或者160GB的硬盘。确实可能空间不够用。
  增加一个文件服务器,不过2000-3000元左右。一台电脑的支出,增加1TB,2TB共享空间,合适。
  不过,如果这个文件服务器还提供一些文件访问功能区别就好了。
  比如在一个工作小组里,可能某些文件,最好只给小组中某些成员只读功能,以免他们更改,比如一些标准合同。甚至有些文件,为了安全,不让外传,连copy都不容许。
  有些文件,多人合作,希望增加版本管理和备注功能,记得住每次文件的变化,和那些人参与了这个文件,我就经常看到,一个文件上,每个人都有一些标注,乱得很。
  不知道现在那些文件服务器,是不是具备了这个功能。
  
  现在SSD电子硬盘开始普及。
  迟早我们的C盘就会变成电子硬盘,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然后其他DEF盘,其实就转移到了文件服务器上。就是C盘,也被同步到文件服务器上备份了。
  加上光驱确实在企业环境汇中不再需要,恩,大多数电脑变成一体机,看来这是大势所趋啊。只等64GB或者128GB的mSATA接口电子硬盘价格下降到300元以内。
  从这个角度,mSATA和mini PCI-E是一体机普及的关键啊。
  
  所以,我估计,中小企业的云计算之路,肯定是这样的。
  2006年后购买的电脑,采用了core内核的电脑,会一直使用,当发现有些电脑,硬盘空间实在太小,会增加文件服务器解决。
  当继续发现,性能空间不够用,会购买添加服务器,
  然后这些老的PC和新员工加入所购买的PC,会逐步过渡为SSD硬盘的一体机。价格便宜,更加稳定可靠,管理维护方便。使用年限更长。
  当整体运算性能还不够用,继续升级添加服务器即可,云计算的弹性性能增加优势,这就体现出来了。服务器和PC,都只会在确实坏了的情况下被淘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用2-3年之后,性能不够用了而被淘汰。
  
  当企业计算环境,或者说PC局域网计算环境,在朝这个“客户端日益变轻,服务器端日益变重”的新格局进化的时候。基于各种互联网的云计算应用,也在日益成熟。所以,企业计算环境,同时也在向互联网的云计算中心转移。
  比如,以前还有企业自己买电脑做Web服务器,现在也有不少有点规模的企业自己养Web服务器,以后不会了。现在不少企业自己的服务器上管理邮箱,提供邮件服务,以后也不会了,云计算中心会提供这一切。甚至有些企业,如果外地有分公司,为了管理的方便,会把自己的机房,建立在网上,把文件服务,也包给网上的云计算中心,伴随在线办公软件的发展、日益成熟稳定,很自然的,连办公软件,也采用网上的系统。
  这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未来之路,这是一条从PC时代,走向云计算时代的路,使用更加便利,管理维护更加简单,系统更加安全,也更加节约和便宜。
  
  
  那么,在云计算时代,那些厂商会在未来胜出呢?
  首先我们看客户端,大家也比较熟悉。Wintel联盟一直主导PC机的发展趋势,Wintel联盟中的两家,都出现危机,不过看起来,微软的Windows 8转型还不错,应该比Intel要稍微好点。
  
  首先我们回忆下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DOS之后,为了彻底解决多任务问题,在DOS上增加了一层,名字叫Windows,通过多个窗口形态,完成了PC多任务的实现。
  开始,DOS和Windows 3.x并存,从Windows 95开始,DOS就隐藏了。直到Windows 7。
  今天,Windows 8又在玩过去Windows 3.x的游戏。
  在Windows 7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MetroUI层,说起来,是增加了对平板电脑更加良好的支持,但实际上,这是Windows 走向轻操作系统,走向云终端操作系统的开始。
  因为,程序员可以为MetroUI层编写新的应用程序,而这些应用程序,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第二类简单的C/S程序;加上隐藏在MetroUI下面的Windows层支持老程序;而不管隐藏在下面的OLD Windows层,还是MetroUI层,都有浏览器,相信也都有View程序,这样,各种各样的客户端程序,微软都照顾到了,并且,让用户逐步朝MetroUI类程序转移,微软的步伐很稳健,保持了最大兼容性,而ChromeOS就太激进了。
  微软希望渐进变化,而且就是激进变化,他们也早有准备,MetroUI同时也运行在ARM上,如果Intel的芯片太贵,竞争不过ARM,在云客户端,云终端领域,微软,也不会丢掉江山。
  本人测试了一下Windows 8,感觉微软的这个演化,是完全正确的方向。
  就是有些操作太奇怪了,比如开始按钮,应该保留,保留为MetroUI层和过去的Windows桌面互相切换的按钮才好,但就这样取消,加上我的鼠标很不习惯去最左下角,很不方便切换。
  
  但是,这次微软落后了,另外两个操作系统,也是非常不错的云终端操作系统。
  这两个操作系统,分别是Android和iOS。
  iOS大家都很熟悉了,最近我测试了一下Android 4.0,其实2.x就比较完备了,就是小问题很多,在平板上,Android 4.0的可用性已经很高了,接近苹果的iOS了,当然,细节体验,还是有差距。
  如果Google把Android和ChromeOS整合,我相信,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进军企业,代替Windows,要知道,Android 上的虚拟机View类程序很多,同样,可以连接服务器虚拟机运行过去的PC程序,那我干啥非要购买昂贵的PC呢。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iOS,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计算历程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