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芯片提升消费电子产品设备的安全性能

随着IT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手机、平板,消费电子类产品以及可穿戴智能设备应接不暇的步入消费者的视线。各个品牌也在每年推出新的系列产品,让新的技术更加惠及消费者。例如智能手环、watch上对人体心率,消耗热量的测试,用户可以随时了解自己身体的状态,制定健康管理。而这些功能是需要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交由内部单片机程序处理后才能得出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非常复杂。但往往此类单片机对于加密防护都比较薄弱,不仅用户的个人信息容易被盗,生产厂商的产品技术信息也容易被盗。所以加密防破解就非常重要了。

正因为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市场上热销,所以盗版商对此类设备的破解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设备被破解,山寨设备横行,对于厂家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为了尽可能保护厂家的利益,加密这块就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应用在市场上的加密方案多为序列号认证以及单片机比对认证,此类方案对于盗版商而言是一种很常见的加密方式,他们可以通过反编译得到全部程序并摘除其中的对比点,或者根据线路跟踪模仿数据交互流程来完成破解。虽然此类加密方案耗费了盗版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破解了单片机端全部程序从而复制了设备功能。因此选择更加可靠地加密方案就十分重要了。由于主控单片机的加密性能较弱,同时全部程序也在单片机端运行。因此对程序的分离保护便成了另一种加密方法,主控单片机可以配合一个智能卡平台的加密芯片来使用,单片机实现的一部分功能移植到加密芯片来实现,并以指令交互的形式实现单片机和加密芯片的通讯。如果盗版商想要实现设备全部功能就要去破解加密芯片端程序,因为加密芯片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防读取防篡改,在内部也有自毁和防攻击机制,安全等级普遍都达到了国际的EAL4+标准,达到此安全标准即可制作银行卡,也就是说和银行卡的安全等级相同。并且众所周知目前银行卡也逐步在从磁条卡往芯片卡(智能卡平台芯片)过度,所以智能卡平台的芯片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智能卡平台的加密芯片LKT系列的加密芯片采用的是算法分离保护的加密方案,安全等级也都达到了EAL4+标准或者更高。加密芯片算法移植就是将MCU中的程序,取出一部分,放到加密芯片中运行。这样一来,就算盗版商能够破解MCU中的程序,但是他也只拥有一部分代码,无法正常运行程序。而其想要破解移植到加密芯片中的代码,又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为加密芯片的安全等级要比MCU高得多。一般的盗版商都是没有能力破解的,就算是有实力的高端破解机构,也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大量经费以及时间,才有可能破解。而且破解成功率也是没有保障的。因为得不偿失,所以一般公司也就不会去花精力破解加密芯片。这样一来,由MCU和加密芯片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才是真正安全的。而此种芯片的缺点就是,通讯接口一般多采用串行接口,所以开发起来相对比较复杂。只有算法移植类芯片,才能真正做到保护MCU中的程序。

加密芯片提升消费电子产品设备的安全性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加密芯片,加密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