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ties and Entropreneurism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所有的学科,都站在人性的基础上研究问题。

有两种科学:自然科学与人科学。分别以自然与人为研究对象。

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可以统一在自然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统一在大脑中。

从这个角度,现在的所有学科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认识。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总体认识。至于为什么自然与人没有办法统一,是因为自然比人简单得多。人实在太复杂。大脑实在太复杂。到现在为止,也只停留在神经元的层次,没有办法取得更深的结果。

比如,经济与文化就是最先可以放到一起研究的。因为显然,消费是一种文化。

人性是一切的基础。包括自然。

因为一切本不存在。有了人以后,才有了所谓的“一切”。

刨根问底的态度也要看环境。在科学环境或者说学术环境中可以并且应该赞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正确的生存态度。

也就是说,“求真”也要看时候。

追求真理是所谓“科学”的终极目标。或者至少,极近地接触真理是它的目标。

但人活着就只是为了追求真理吗?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应该要这样,应该要那样,果然吗?

果然,我们是被那样教导的。但这仍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按被教导的方式活着或者说教条似地活着。

我们是人。我们有选择的权力。教条式的生活方式不止是中国的问题,他是全世界的问题。由此也可见,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也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人们在生存哲学上的普遍误区。

认识论的态度对人们影响至深。

普遍地,科学家或思想家们被奉承为人们思想的鼻祖。这种结果是,人们变相地从旧式宗教转向一种完全全新的,并且以实证主义为主教旨的新迷信------科学迷信。而这次信仰的转向,与以往唯一的区别是:人们开始讲“证据”。不止是法律,从最底层的物理学到更高层的社会学,人们开始讲求证据。

人们可能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受够了愚蠢的教条式的旧式宗教。我们需要眼见为实。不再相信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就在这种思想的控制下,又不知不觉地陷入到另一种信仰。

这种信仰将人们带向所谓“真理”。

可“真理”式的信仰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有。

或者说,信仰本身就有值得细细探讨的地方。

首先,为什么你的信仰只是关乎如何“认识”或看待这个世界,而并不关心任何除此以外的事情?

也就是说,是否“认识”就是一切人生的真谛?

就连培根也只不过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并没有作出“力量就是一切”的陈述。

“认识”是人类所具有诸多意志中的一种。

“好不好?”“是不是?”,都只不过是分类。你急于这么想,是因为它们是决策的依据。而你是“理性”的人。你当然会“据”而动之。“理性”本身当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不然它就不能传承。

但是它传承了,所以它必须是有价值的。

但是它的价值存在其实并没有否定其它事物的价值。

知识长此以往地发挥着它的价值,以至于它变成一种坚固的信仰。并且最后变成一种习惯。

旬子说:学不可以已。并不是说学习不能停止。或者说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这个事情是个无底洞。它本身自己不会停止自己。你应该学会自己停止自己。否则就会因为驶得太远而“苦作舟”。 

Entrepreneurs走的是另一条路。

企业家的核心精神并不是创新。

企业家的核心精神是经济运筹。经济的基本元素是人,工具(生产资料)与货币。企业的目标是服务。一切服务都是由企业提供的。至于自由职业者,可以视为一人制企业。一人制企业同样存在着经济运筹的问题。

企业的价值也并不在于创新。企业的价值如果只在于创新,那么成本管理,流程优化,信息化等等一切都不可能进入企业系统。

服务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但看问题有多个方面。如果反过来看,要赚钱,企业就必须提供服务。大家都想赚钱,于是才有企业家,才有资本,才有就业。而赚钱的原因又是为了得到服务(一切商品都可以最终归结为服务),因此,为了服务,服务。

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我们服务我们自己。货币系统只不过是一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存在的工具。或者说,因为它是一种更好的工具,所以它才存在。

所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将资源整合成服务的精神。象云里面的SAAS,PAAS,IAAS一样。只不过两者处于不同的层次所以所面对的“资源”有所区别而已:企业家的主要资源是人。而云计算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或软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Humanities and Entroprene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