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笔记(十九)

  1. 维特比算法是一个特殊但应用最广的动态规划算法。

  2. 假设输入的可见序列是y1,y2,...,yN,而产生它们的隐含序列是x1,x2,...,xN

    x1,x2,...,xN=ArgMax P(x1,x2,...,xN | y1,y2,...,yN)=ArgMax ∏P(y| xi)· P(x| xi-1)。

    数学之美笔记(十九)

    这是一个没有状态跳跃,也没有状态自环的相对简单的隐含马尔科夫链。

    P(y| xi)是每个状态的产生概率,P(x| xi-1)是状态间的转移概率。

    这个马尔可夫链的每个状态的输出是固定的,但是每个状态的值可以发生变化。如果把每个状态的值展开,就得到下面这个篱笆网络(Lattice)。

    数学之美笔记(十九)

    维特比算法是针对篱笆网络的有向图的最短路径提出的。

  3. 维特比算法的基础:

    1. 如果概率最大的路径P(即最短路径)经过某个点,比如图中的x22,那么这条路径从起始点S到x22的这一段子路径Q,一定是S到x22之间的最短路径。否则用S到x22的最短路径R代替Q,便构成了一条比P更短的路径,这显然是矛盾的。

    2. 从S到E的路径必然经过第i时刻的某个状态,假定第i个时刻有k个状态,那么如果记录了从S到第i个状态的所有k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必然经过其中的一条。这样,在任意时刻,只要考虑非常有限条最短路径即可。

    3. 假定当我们从状态i进入到状态i-1时,从S到状态i上各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已经找到,并且记录在这些节点上,那么计算从起点S到第i+1状态的某个节点xi+1的最短路径时,只要考虑从S到前一个状态i所有的k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以及从这k个节点到xi+1,j的距离即可。

  4. 维特比算法:

    1. 从点S出发,对于第一个状态xi的各个节点不妨假设有n1个,计算出S待它们之间的距离d(S,x1i),其中X1i代表任意状态1的节点。因为只有一步,所以这些距离都是S扫它们各自的最短距离。

    2. 对于第二个状态x2的所有节点,要计算出S到它们的最短距离。对于特定节点x2i,从S到它的路径可以经过状态1 的n1中的任何一个节点x1i,对应的路径长度就是d(S,x2i)=d(S,x1j)+d(x1j,x2i)。由于j有n1种可能性,所以要计算找到最小值。

      按照上述方法,从第二个状态走到第三个状态,一直走到最后一个状态,就得到了整个网络从头到尾的最短路径。

本文涉及到的人物及其著作:

安德鲁 · 维特比、欧文 · 雅克布斯、海蒂 · 拉玛尔、乔治 · 安泰尔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通,数学之美,cdma,维特比,维特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