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Key-Value小数据库tmdb发布:原理和实现

【原创】Key-Value小数据库tmdb发布:原理和实现


Key-Value 数据库是很早起比较典型的老式数据库,从Unix早期的dbm,后来的GNU版本的gdbm,还有ndbm,sdbm, cdb 以及功能强大的Berkeley DB (BDB)、还有这两年风头很劲的qdbm,都是典型代表。实际上来说,Key-Value 数据库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据库,只是一个简单快速的数据存储功能。

tmdb 也是差不多这么一个性质Key-Value小数据存储(DBM),设定存储数据目标量级是10W级,性能嘛也不是很好,算是一个小实验型产品。(tmdb 下载)

说说它的基本特点

  • 存储数据量级为10W,超过后性能下降的厉害
  • 因为存储特点决定,更适合存储只读数据,当然,它也是可以删除和修改数据的,只是比较浪费空间
  • Key长度不能超过64个字节,数据长度不能超过65536个字节,适合存储一些小数据
  • 使用的不是行级锁(Row-Level-Lock),而且是全局锁,所以并发读写情况下,性能不是很好
  • 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分离,备份情况下要全部备份
  • 接口API基本是按照传统的dbm的API来设定,整个库文件较小,可直接静态编译进程序

简单说说大致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基本是简单容易实现的方式来操作(主要是自己懒),大致说说实现,实现的比较糟糕,请不吝指教。


【 存储结构 】

索引使用的是静态索引,Hash表的长度不能动态扩容,缺省是 65535 Hash Bucket,如果冲突的情况使用开拉链法,那么如果冲突厉害,或者数据量大,自然大大增加了查找一条记录的时间,所以小数据量并且Key分布均匀下性能比较好(所有hash都是这样好不好 ^_^)。

上面特点说了,索引和数据文件是分离的,主要是为了动态扩容的时候不用做太多数据迁移和位置计算。

数据存储是单个文件,头部预留了256个字节的剩余,后面的都是用来存数据,所有数据都是 append 的方式,一个数据被删除,只在索引修改标志位,不会做实际数据迁移,也不会做空闲数据空间链表记录(偷懒啊),所以结构比较简单。

看一下索引文件的存储结构:

Index File Struct:
+-----------+----------------------+--------------+----------------+
| Header | Key ptr buckets | Key Record 1 |Key Record 2 .. |
+-----------+----------------------+--------------+----------------+
256Bytes262144Bytes(256KB) 76Bytes 76Bytes

预留了 256字节的头部空间,用来后续扩展,然后是 256K 的用来存储hash桶到一条Key的指针位置(Key Record),设定的是 65536 * 4 = 256K,所以整个索引文件不能超过2G数据文件,否则单个4字节的指针空间存储不下 (^_^)。
Key Record 是存储一个Key信息的记录,一个Key信息的结构:

Index key record
+-------+--------------+----------+----------+
| Flag | Key | Data ptr | Next ptr |
+-------+--------------+----------+----------+
4Bytes 64Bytes 4Bytes 4Bytes

Flag 4个字节是标志是否删除,或者别的。Key 是定长的 64 字节,Data Ptr 是数据指针,指到数据文件中具体Value的记录位置,也是4个字节,所以决定了数据文件大小也不能超过2G (^_^),Next ptr 是存储同样一个Hash值下一条记录的Key记录指针 (多么简单的设计啊,就是一个内存Hash Table)。

无论Key多长,为了保证性能,都是定长方式存储,所以这个如果Key多的情况,浪费比较严重,而且实际使用中,如果数据值比较短,一般索引文件会比数据文件更大。(-_-!)


再看看数据文件的存储结构:

Data File structure:
+----------------+----------------+-----------------+
| Header | Data Record 1 |Data Record 2.. |
+----------------+----------------+-----------------+
256bytes dynamics length dynamics length

256个字节的预留头,然后是每个不定长的数据记录,逐个往后排列。再看看单个数据记录的结构:

Data record
+--------+-------+------------------+----------+
| Flag | len | Data | Next ptr |
+--------+-------+------------------+----------+
4Bytes 4Bytes dynamics length 4Bytes

4个字节的标志位(预留),4个字节存储实际数据长度,然后是下一条记录的数据指针。

整个存储结构还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因为使用了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分开,所以很多方式实现就简单了,不过就是打开文件会多打开一个文件描述符。(^_^)


【 Hash算法 】

采用的是 BKDR Hash 算法,主要是性能比较好,其实 SDBM hash 和 Times33 都不错,不过我看这个性能更好,就选择了它。


相关Hash算法比较:http://blog.csai.cn/user3/50125/archives/2009/35638.html

【tmdb 性能测试】

基本下面的测试都是在Linux下面实现,大抵CPU都是双核或者多核,Kernel 都是 2.6,文件系统基本都是Ext3,但是在实际测试发现好的文件系统和好的系统配置,性能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 CentOS 5.4 测试

CentOS

  • Suse 11 测试

SUSE

  • Fedora 7 测试

Fedora

  • Cygwin 测试

Cygwin


插入数据 - 平均记录(忽略Cygwin测试):
10W: 3.69秒
50W: 22.44秒
100W: 49.14秒


读取数据 - 平均记录(忽略Cygwin测试):
10W: 2秒
50W: 13.26秒
100W: 32.82秒


【 tmdb 使用 】

tmdb-0.0.1下载http://heiyeluren.googlecode.com/files/tmdb-0.0.1.zip

使用比较简单,可以编译成so共享库或者a静态库,然后包含头文件后直接使用。目前内置的Makefile会编译出输出到 output目录,生成 libtmdb.so 和 libtmdb.a 两个库和 tmdb.h 头文件,一般我个人建议是直接使用静态库,无依赖,还保证版本正常。目前下载的包里有 tmdb_test.c 文件,是测试性能的代码,可以参考使用,缺省 make 会编译此文件到 output 目录,便于直接测试执行。

内置API:


有点特别的是打开数据库的时候,tdb_open 的 mode 参数只能是三个值:r/c/w:
r: read only,
c: create/truncate db,
w: read/write


使用代码示例:(db_test.c)


编译的时候记得加上库路径:(L 是库路径,l是库名, I是头文件路径)
$ gcc -o db_test db_test.c -L. -ltmdb -I.
$ ./db_test
tdb_open() db success.
tdb_store() test_key success.
tdb_fetch() test_key success, value: test_value.
Close db done


【 结束 】

基本上 tmdb 只是一个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小dbm,性能不咋地,只是一个实验品,欢迎大家提出更多想法和指正不足。

更多开源代码http://heiyeluren.googlecode.com
tmdb 下载http://heiyeluren.googlecode.com/files/tmdb-0.0.1.zip


相关参考:
APUE:
http://www.apue.com/
Haah 算法比较: http://blog.csai.cn/user3/50125/archives/2009/35638.html
bdb/gdbm/tc/sqlite3 性能测试: http://dieken-qfz.spaces.live.com/Blog/cns!586D665C0DEB512D!548.entry

你可能感兴趣的:(key-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