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总结

[toc]

Redis是什么

Redis是C语言开发的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对(key-value)的内存数据库,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消息中间件等。
这是一种NoSQL的数据库。Redis作为一个内存数据库:

  • 性能优秀,数据在内存中,读写速度非常快,支持并发10W QPS。
  • 单进程单线程,是线程安全的,采用IO多了复用机制。
  • 丰富的数据类型,支持字符串(strings)、散列(hash)、列表(lists)、集合(sets)和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
  • 支持数据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在磁盘中,重启时加载
  • 可以用作分布式锁。
  • 可以作为消息中间件使用,支持发布订阅

五种数据类型

  • string 是redis的最基本的类型,可以理解成与Memcached一模一样的类型,一个key对应一个value,values不仅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String类型是二进制安全的,意思是Redis的String类型可以包含任何数据,比如jpg图片或者序列化对象,String类型值最大能存储512M。
  • hash是一个键值对(key-value)的集合,Redis的Hash是一个String的key和Value的映射表,hash特别适合存储对象,常用命令:hget、hset、hgetall等。
  • list链表是最简单的字符串链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可以添加一个元素到链表的头部(左边)或者尾部(右边)常用命令:lpush、rpush、lpop、rpop、lrange(获取列表的片段)等。
    • 应用场景:list应用场景非常多,也是redis最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比如Twitter的关注列表,粉丝列表都可以用list结构来实现。
    • 数据结构:list就是链表,可以当消息队列用,redis提供了push和pop操作,还提供了操作某一段的API,可以直接查询或者删除某一段元素。
    • 实现方式:readis list的实现是一个双向链表,既可以支持反向查找和遍历,更方便操作,不过带来额外的内存开销。
  • set是String类型的无序集合,集合通过hashtable实现的,set的元素是没用顺序的,而且是没用重复的,常用命令:sdd、spop、smembers、sunion等。
    • 应用场景:set对外提供的功能和list一样是一个列表,特殊之处在于set是自动去重的,而且set提供了判断某个成员是否在一个set集合中。
  • Zset和set一样是string类型元素集合,且不允许重复元素,常用命令:zdd、zrange、zrem、zcard等
    • 使用场景Sorted set可以通过用户额外提供的一个优先级(score)的参数来为成员排序,并且插入有序的,即自动排序,当需要一个有序的并且不重复的集合列表,那么可以选择sorted set
    • 和set相比sorted set关联了一个double类型权重的参数score的参数,使得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照score进行有序排列,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 实现方式:redis sorted set的内部使用HashMap和跳跃表(skipList)来保证数据的存储和有序,hashMap里存放的成员到score的映射,而跳跃表里存放的是所有的成员,排序依据hashMap里存的score,使用跳跃表的结构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查询效率,并且实现上比较简单。

数据类型应用场景总结:

类型 简介 特性 场景
string 二进制安全 可以包含任何数据,比如jpg图片或者序列话对象
hash 键值对集合,即编程语言中的map类型 适合存储对象,并且可以像数据库中的update一个树形一样只修改某一项属性值 存储、读取、修改用户属性
list 链表(双向链表) 增删快,提供了操作某一元素的api 最新消息排列,可以充当队列和栈使用,消息队列
set hash表实现、元素不重复 添加删除查找的复杂度都是O(1)提供了求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 共同好友,利用唯一性
sorted set 将set中元素增加一个权重参数score元素按照score有序排列 数据插入集合时,已经进行了天然排序 排行榜,带权重的消息队列。

缓存问题

缓存会出现的问题,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热点数据失效

image

穿透

正常情况下,查询数据都是存在,那么请求查询一条根本不存在的数据,也就是缓存和数据库都查询不到这条数据,但是请求每次都会打到数据库上面,这种查询不存在的数据的现象就是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带来的问题:比如拿一个不存在的ID查询数据,产生大量请求到数据库中查询,可能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而宕机。

解决办法:

  • 缓存空值
    • 之所以会发生从穿透,就是因为缓存中没有存储这些空的key,从而导致每次查询都到数据库中查询,那么我们可以为这些key设置为null丢到缓存里面,后面在出现查询这个key的请求就直接返回null,并且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这样就不需要到数据库中查询了,但是需要设置过期时间。
  • 使用BloomFilter(布隆过滤器有一个问题,存在的不一定存在,不存在的一定不存在)
    • BloomFilter类似一个Hbase set用来判断某个元素(key)是否存在某个集合中,这种方式在大数据场景应用比较多,比如Hbase中使用他去判断数据是否在磁盘上,还有爬虫场景判断URL是否被爬取,这种方案可以在第一种方案中,在缓存之前再加一层BloomFilter,在查询时候先去BloomFilter查询key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直接返回,如果存在再走缓存->DB。流程图如下。
      image

如何选择?

  • 针对一些恶意攻击,攻击带来大量的key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采用第一种方式会缓存大量的不存在的key的数据,此时采用第一种就不合适,我们需要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过滤掉这些key,针对key异常多,请求重复率比较低的数据,没必要缓存,使用第二种直接过滤掉
  • 空数据的key有限,重复率比较多,我们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缓存

缓存击穿

在平常高并发系统中,大量的请求同时查询一个key,此时这个key正好失效,就会导致大量的数据请求到数据库中,这种现象称为缓存击穿

带来的问题?

会造成某一时刻数据库请求量过大,压力剧增

如何解决?

上面现象中是多个线程查询数据库的这条数据,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查询数据的请求上使用一个互斥锁,其他线程走到这一步拿不到锁就等着,等第一个线程拿到数据,然后做缓存,后面的线程进来发现已经有缓存了,就直接使用缓存。

热点数据集中失效

我们设置缓存的时候,一般会给缓存设置一个失效时间,过了这个时间,缓存失效,对于一些热点数据来说,当缓存失效以后会存在大量的请求过来,然后直接打到数据库中,从而导致数据库崩溃这情况就是热点数据集中失效

如何解决?

  • 设置不同的失效时间,为了避免这些热点的集中失效,那么我们在设置缓存过期时间的时候,让他们的失效时间错开,比如在一个基础时间上加一个或者减去一个范围内的随机值
  • 互斥锁,结合上面击穿的情况,在第一个请求数据库的时候对他加一个互斥锁,其余的查询请求都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从而保护数据库,但是由于回阻塞其他线程,此时系统吞吐量会下降,需要结合业务去考虑是否需要这么做

雪崩

缓存雪崩的额情况是说,当某一时刻发生大规模的缓存失效问题,比如缓存服务宕机会有大量的请求直接打到DB上,结果DB撑不住,挂掉。

解决方法:

  • 事前:使用集群缓存,保证缓存服务器的高可用,这种方案就是发生雪崩时对缓存集群实现高可用,如果使用redis,可以使用主从+哨兵,Redis Cluster来避免redis全盘崩溃的情况。
  • 事中:ehcache本地缓存+Hystrix限流&降级,避免MySQL被打死
    • 使用ehcahe本地缓存的目的也是考虑Redis Cluster完全不可用的时候,ehcache本地缓存还能支撑一阵
    • 使用Hystrix限流&降级,比如一秒来了5000个请求,可以设置假设只能一秒2000个,就能通过这个组件内,其他的剩余3000个走限流逻辑,然后调用自己开发的降级组件,比如设置一些默认值,来保护最后MySQL不会被大量请求打死。
  • 事后:开启Redis的持久化,尽快回复缓存集群,一旦重启后,就能从磁盘中,自动加载数据恢复内存中的数据。

redis为何是单线程

redis是单进程单线程的模型,因为redis完全基于内存操作,cpu不是redis的瓶颈,redis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的内存大小或者网络带宽。

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不会成为瓶颈,那就数量成章的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毕竟采用单线程会有很多麻烦)

redis为何那么快

redis是单线程,为什么还能这么快?总结一下有四点

  • redis完全基于内存,觉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迅速,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与HashMap,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O(1)
  • 数据结构简单,对数据操作也简单
  • 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不存在多线程导致的CPU切换,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没有死锁问题导致的性能消耗
  • 使用多路复用IO模型,非阻塞IO

redis和Memcached的区别

  • 存储方式上:Memcached会把数据全部存在内存中,断电后会挂掉,数据不能超过内存大小,Redis有部分数据存在硬盘上,这样能保证数据的持久性
  • 数据支持类型上:Memcache对数据类型支出简单,只支持简单的key-value,而redis支持五种数据类型
  • 使用底层模型不同:他们之间底层实现方式以及与客户端通信的应用协议不一样,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机制,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 value的大小:redis可以达到1GB,而Memcache只有1MB。

淘汰策略

redis六种淘汰策略如下:

策略 描述
volatile-lru 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kv集中优先对最近最少使用(LRU策略)的数据淘汰
volatile-ttl 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kv集中优先对剩余时间短的数据淘汰
volatile-random 从设置过期时间的kv集中随机选择数据淘汰
allkeys-lru 从所有kv集中优先对最近最少使用(LRU策略)的数据淘汰
allkeys-random 从所有kv集中选择数据淘汰
noeviction 不淘汰,若超过最大内存,返回错误信息

注:redis 4.0加入了LFU(最不经常使用的)淘汰策略,包含volatile-lfu和allkeys-lfu,通过统计访问频率,将访问频率最少,即最不经常使用的KV淘汰

持久化

Redis的持久化策略有两种:

  • RDB:快照形式是直接把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一个dump文件中,定时保存的保存策略
  • AOF:把所有的对Redis的服务器进行修改的命令都存到一个文件里,命令的集合。

Redis默认是快照RDB的持久化方式。

当RDB与AOF两种方式都开启时,Redis会优先使用AOF日志来恢复数据,因为AOF保存的文件比RDB文件更完整。

RDB

默认Redis是会以快照RDB的形式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的一个二进制文件dump.rdb。

工作原理:当Redis需要做持久化时,Redis会fork一个子进程,子进程将数据写到磁盘上一个临时的RDB文件中,当子进程完成写临时文件后,将原来的RDB替换掉,这样的好处是可以copy-on-write。

  • 优点:这种文件非常适合用于备份,比如可以在最近24小时内。
  • 缺点:如果需要尽量避免在服务器故障时丢失数据,那么RDB不合适因为,会丢失一部分数据

AOF

AOF可以做到全程持久化,只需要在配置中开启appendonly yes,这样redis每执行一个修改数据的命令,都会把他添加到AOF文件中,当redis重启是,将会读取AOF文件进行重放,恢复到redis关闭前的最后一刻。

  • 优点:使用AOF会让redis变的非常耐久,可以设置不同的Fsync策略,AOF的默认策略时每秒钟Fsync一次,在这种配置下,就算发生停机,也最多丢失一秒钟的数据。
  • 缺点,对于相同数据集来说,AOF的文件体积通常大于RDB文件的体积,根据使用的Fsync策略,AOF的速度可能会慢于RDB

持久化总结

如果非常关心数据,但是仍然可以承受数分钟的数据丢失,那么可以只使用RDB持久,AOF将Redis执行的每一条命令追加到磁盘中,处理巨大的写入会降低Redis的性能。

数据库备份和灾难恢复:定时生成RDB快照非常便于进行数据库备份,并且RDB恢复数据集速度也要比AOF恢复速度快。

当然,Redis支持同时开启RDB和AOF,系统重启后,Redis优先使用AOF恢复数据,这样丢失数据会最少。

主从复制

Redis单节点存在单点故障问题,为了解决单点问题,一般都需要对Redis配置从节点,然后使用哨兵来监听主节点的存活状态,如果主节点挂掉,从节点能够提供缓存功能。

关于主从复制过程:

  • 从节点执行slaveof[masterIP][masterPort]保存主节点信息
  • 从节点中的定时任务发现主节点信息,建立和主节点的Socket链接
  • 从节点发送ping信号,主节点返回pong,两边能互相通信
  • 链接建立后,主节点将所有数据发送给从节点(数据同步)
  • 主节点把当前的数据同步给从节点后,便完成了复值的建立过程,接下来,主节点就会持续的把写命令发送给从节点,保证主从数据一致性。

同步过程

Redis2.8之前使用sync[runId][offset]同步命令,redis2.8之后使用psynch[runId][offset]命令。

两者不同在于Sync命令仅支持全量复制过程,Psync支持全量和部分复制。

  • runId:每个redis节点启动都会生成唯一的uuid,每次redis重启后,runid都会发生变化。
  • offset:主节点和从节点都各自维护自己的主从复制偏移量offset,当主节点有写入命令时,offset=offset+命令的字节长度,从节点在收到主节点发送的命令后,也需要增加自己的offset,并把自己的offset发送给主节点,这样主节点同时保存自己的offset和从节点offset,通过对比offset来判断主从节点数据是否一致。
  • repl_backlog_size:保存在主节点上的一个固定长度的先进先出队列,默认大小是1MB

主节点发送数据给从节点,主节点还会进行写操作,这时候的数据存储在复制的缓冲区中。

从节点同步主节点数据完成后,主节点将缓冲区的数据继续发送给从节点,用于部分复制。

主节点响应写命令时,不但会把命令发送给从节点,还会写入复制积压缓冲区,用于复制命令丢失的数据补救。

image

上面是psync的执行流程,从节点发送psync[runid][offset]命令,主从节点有三种响应:

  • FULLRESYNC:第一次连接全量复制
  • CONTINUE:进行部分复制
  • ERR:不支持psynnc命令,进行全量复制
    image
    上面是全量复制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步:
  • 从节点发送psync?-1命令(因为第一次发送,不知道主节点的runId所以为?,因为是第一次复制所以offset=-1)
  • 主节点发现从节点是第一次复制,返回FULLRESYNC{runId}{offset},runId是主节点内的sunnId,offset是主节点目前的offset。
  • 从节点接收主节点信息后,保存info中
  • 主节点在发送FULLRESYNC后,启动bgsave命令,生成RDB文件(数据持久化)
  • 主节点发送RDB文件给从节点,到从节点加载数据完成这段期间主节点的写命令放入缓冲区。
  • 从节点清理自己的数据库数据。
  • 从节点加载RDB文件,将数据保存到自己的数据库中,如果从节点开启了AOF,从节点会异步重写AOF。

部分复制有以下几点说明:

  • 部分复制主要是redis针对全量复制的过高开销做出的一种优化措施,使用psync[runid][offset]命令实现。当从节点正在复制主节点,如果出现网络闪断或命令丢失等异常情况,从节点向主节点要求补发丢失的命令数据,主节点的复制积压缓冲区将这部分数据直接发送给从节点,这样可以报出主从节点复制的一致性,补发的这部分数据一般远远小于全量数据。
  • 主从链接中断期间主节点依然响应命令,但因复制链接中断无法发送给从节点,不过主节点内的复制积压缓冲区依然可以保存最近一段时间的写命令数据
  • 当主从链接恢复后,由于从节点呢之前保存了自身已复制的偏移量和主节点运行ID,因此会把它当做psync参数发给主节点,要求进行部分复制
  • 主节点接收到pysnc命令后首先核对参数runId是否与自身一致,如果一致,说明之前复制的是当前主节点,之后根据参数offset在复制积压缓冲区中查找,如果offset之后的数据存在,则对从节点发送+COUNTINUE命令,表示可以进行部分复制,因为缓冲区大小固定,若发生缓冲溢出,则进行全量复制
  • 主节点根据偏移量把复制积压缓冲区里的数据发送给从节点,保证主从复制进入正常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