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先说说RMI的工作原理,因为EJB毕竟是基于RMI的嘛。废话就不多讲了,RMI的本质就是实现在不同JVM之间的调用,工作原理图如下:
它的实现方法就是在两个JVM中各开一个Stub和Skeleton,二者通过socket通信来实现参数和返回值的传递。
有关RMI的例子代码网上可以找到不少,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extend the interface java.rmi.Remote实现,已经封装的很完善了,不免使人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下面的例子是我在《Enterprise JavaBeans》里看到的,虽然很粗糙,但很直观,利于很快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1. 定义一个Person的接口,其中有两个business method, getAge() 和getName()
2. Person的实现PersonServer类
3. 好,我们现在要在Client机器上调用getAge()和getName()这两个business method,那么就得编写相应的Stub(Client端)和Skeleton(Server端)程序。这是Stub的实现:
注意,Person_Stub和PersonServer一样,都implements Person。它们都实现了getAge()和getName()两个business method,不同的是PersonServer是真的实现,Person_Stub是建立socket连接,并向Skeleton发请求,然后通过Skeleton调用PersonServer的方法,最后接收返回的结果。
4. Skeleton实现
Skeleton类 extends from Thread,它长驻在后台运行,随时接收client发过来的request。并根据发送过来的key去调用相应的business method。
5. 最后一个,Client的实现
Client的本质是,它要知道Person接口的定义,并实例一个Person_Stub,通过Stub来调用business method,至于Stub怎么去和Server沟通,Client就不用管了。
注意它的写法: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_Stub();
而不是
Person_Stub person = new Person_Stub();
为什么?因为要面向接口编程嘛,呵呵。
这里就结合WebSphere来讲讲各个类的调用关系吧。
假定我们要创建一个读取User信息的SessionBean,需要我们写的有3个文件:
1. UserServiceHome.java
Home接口
2. UserService.java
Remote接口
3. UserServiceBean.java
Bean实现
WSAD最终会生成10个class。其它7个是什么呢?我们一个一个数过来:
4. _UserServiceHome_Stub.java
这个当然就是Home接口在Client端(动态加载)的Stub类了,它implements UserServiceHome。
5. _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Home_a940aa04_Tie.java
Home接口在Server端的Skeleton类,"a940aa04"应该是随机生成的,所有其他的相关class名里都会有这个标志串,Tie是Corba对Skeleton的叫法。
6. 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Home_a940aa04.java
Home接口在Server端的实现,当然,它也implements UserServiceHome。
7. EJSStatelessUserServiceHomeBean_a940aa04.java
由#6调用,create _UserService_Stub。(为什么#6不能直接create _UserService_Stub呢?后面再讲。)
8. _UserService_Stub.java
Remote接口在Client端(动态加载)的Stub类。它implements UserService。
9. _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_a940aa04_Tie.java
Remote接口在Server端的Skeleton类。
10. 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_a940aa04.java
Remote接口在Server端的实现,当然,它也implements UserService。并且,它负责调用UserServiceBean——也就是我们所写的Bean实现类——里面的business method。
那么,各个类之间的调用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简单的说,就是两次RMI循环。
先来看看Client端的程序是怎么写的:
在第一步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UserServiceHome(interface)定义的对象home,那么,home到底是哪个class的instance呢?用debug看一下,知道了home原来就是_UserServiceHome_Stub的实例。
从第二步开始,就是我们的关注所在,虽然只有简单的一行代码,
UserService object = home.create();
但是他背后的系统是怎么运做的呢?我们进入代码来看吧:
1. 调用home.create()
2. 实际是调用_UserServiceHome_Stub.create(),在这个方法里面,Stub向Skeleton发送了一个create的字串:
3. Server端的Skeleton接收Stub发来的request,并调用相应的方法:
4. Skeleton调用的是UserServiceHome的Server端实现类的create方法
5. #4又调用EJSStatelessUserServiceHomeBean_a940aa04.create()
至此,我们终于结束了第一个RMI循环,并得到了Remote接口UserService的Stub类_UserService_Stub,就是#5里面的result。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不直接create _UserService_Stub,而又转了一道#5的手呢?因为#4 extends from EJSWrapper,它没有能力create Stub,因此必须借助#5,which extends from EJSHome,这样才可以生成一个Stub。如果不是为了生成这个Stub,应该可以不走#5这一步。
OK, now we got the object which is instanceOf _UserService_Stub, and implements UserService
现在我们的Client端走到第三步了:
UserInfo ui = object.getUserInfo(userId);
继续看代码,开始第二个RMI循环:
1. 调用object.getUserInfo()
2. 实际是调用_UserService_Stub.getUserInfo(int arg0),在这个方法里面,Stub向Skeleton发送了一个getUserInfo的字串和arg0这个参数:
3. Server端的Skeleton接收Stub发来的request,并调用相应的方法:
4. Skeleton调用的是UserService的Server端实现类的getUserInfo方法
最后的最后,#4终于调用了我们写的UserServiceBean里的getUserInfo方法,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
至此,第二个RMI循环也终于结束了。
回顾一下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两次RMI循环的过程,下图(见链接)描述了整个流程:
http://www.pbase.com/image/27229257
黄色的1,6,10是程序员要写的,其余是系统生成的。
#1是Home interface, #2和#4都implements 了它。
#6是Remote interface, #7和#9都implements 了它。
#10是Bean实现。
EJB原理由来
首先,回到我最后给出的流程图。
Client端最原始的冲动,肯定是能直接调用#10.UserServiceBean就爽了。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
Client和Server不在一个JVM里。
这好办,我们不是有RMI吗,好,这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1. UserServiceBeanInterface.getUserInfo()
2. UserServiceBeanStub
3. UserServiceBeanSkeleton
4. UserServiceBean
用着用着,第二个问题来了,
UserServiceBean只有人用,没人管理,transaction logic, security logic, bean instance pooling logic这些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浮出水面了。
OK,我们想到用一个delegate,EJBObject,来进行所有这些logic的管理。client和EJBObject打交道,EJBObject调用UserServiceBean。
注意,这个EJBObject也是一个Interface,#6.UserService这个interface正是从它extends而来。并且EJBObject所管理的这些logic,正是AppServer的一部分。
现在的流程变为了:
EJBObject
1. UserService.getUserInfo()
2. UserServiceStub
3. UserServiceSkeleton
4. UserServiceImp
5. UserServiceBean
这已经和整幅图里的#6, #7, #8, #9, #10一一对应了。
现在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吗?不,第三个问题又来了:
既然是分布式开发,那么我当然没理由只用一个Specified Server,我可能需要用到好几个不同的Server,而且EJBObject也需要管理呀
OK,为了适应你的需要,我们还得加再一个HomeObject,首先它来决定用哪个Server(当然,是由你用JNDI String设定的),其次,它来管理EJBObject。
注意,这个EJBHome也是一个Interface,#1.UserServiceHome这个interface正是从它extends而来。并且EJBHome管理EJBObject的logic,也是AppServer的一部分。
现在的调用次序是
1. EJBHome.create()
2. EJBHomeStub
3. EJBHomeSkeleton
4. EJBHomeImp(EJSWrapper)
5. EJSHome
得到EJBObject
6. UserService.getUserInfo()
7. UserServiceStub
8. UserServiceSkeleton
9. UserServiceImp
10. UserServiceBean
现在已经完全和流程图的调用顺序一致了。
综上所述,EJB的调用确实很麻烦,但是搞的这么麻烦,确实是有搞的麻烦的道理,实在是不得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