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运输系统 之一

我曾经参与过几个运输公司系统的项目开发,基本上大同小异。他们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做干线运输,只做点到点运输。他们的自有车辆比较少,覆盖面窄。如果客户的业务要求运到他们无法到达地方,直接转包给别的运输公司--他们的二级承运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成本较低,运送到达准时率、货物完好率比较高,同时有时间保障。这类公司通常认为中途的装卸会导致破损率升高,且耽误时间。缺点是车辆满载率无法保证,对车辆的调配要求比较高。同时外包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另一类是做干线中转业务,他们的车辆比较多,线路覆盖比较广,基本上不会把业务转包出去。通常他们的车辆都是装有多个城市的货物,在中途也需要卸货/装货。这种模式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覆盖面广,客户的信任度比较高。缺点是成本比较高,对时间的利用率比较低,货物的破损率也相对比较高。

这两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相信各自的经也不好念。相对来说,第一种模式更有竞争力,这类企业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转身很快,业务调整迅速,对客户的响应很及时。其实采用哪种模式更好取决于企业的策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遇到问题时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

还有一种观点将运输业务分为零担运输和整车运输。根据我们与客户的交流,这两类业务在实际运作中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分。

开发系统的时候自然要兼顾这两种模式,前者很好处理。难点在于配载单如何处理,配载单中的货物可能是要运到两个或更多城市的多条记录。实现的时候要关注在单点运输的时候不会对用户造成操作上的困扰,在多点运输的时候使用也很方便。我们最初的方案是通过配载单来做中转的装/卸货,先找到配载单然后再对货物记录直接操作。还有一种方案是直接找到要中转装/卸货的记录进行操作。两种方案都可行,关键是实现的时候要让客户更方便快捷。但我认为还有更好的方案,希望这方面的专家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里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无法做到通用的软件,要么各种规则都要兼容,要么就是强制用户遵循少量的规则。有人会说,提供配置选项,根据不同的规则由企业做定制。这个观点看似可行,其实有潜在巨大风险。一旦提供了配置功能,软件的复杂度是一个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服务,成本无形之中就增加了。

唉,软件,不好做呀。

推荐阅读:
解析运输系统 之二.
解析运输系统 之三.
解析运输系统 之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物流,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