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型软件工程方法》之系列博文7
解一元高次方程的任务树
TREESOFT
目 录
7 解一元高次方程的任务树. 1
7.1 问题需求.... 1
7.2 算法设计.... 1
7.3作业树.... 2
7.3.1 选取初始弦端点.... 2
7.3.2 求弦截线与X轴的交点.... 3
7.3.3 求曲线上任意点的f(x). 3
7.3.4 求一元高次方程的根.... 4
7.4 任务树.... 5
7.4.1 任务.... 5
7.4.2 任务树.... 5
7.4.3 遍历编程.... 6
7.4.4 协作关系.... 7
7.5 结束语....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软件工程方法及其开发工具平台!
这是介绍《树型软件工程方法》的系列博文,请按文章标题所带的编号顺序阅读,否则你会看不懂本文。
笔者连续发表了6篇关于作业树的博文,讨论函数级程序模块的结构化设计,实际意图是为了推介一种全新的软件工程方法,称之为“树型软件工程方法”。由于涉及方法论,文章比较多,组织和发表的时间会比较长。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oschina的站长红薯先生,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鼓励我说:“等你都写完了,我们发一篇新闻,将所有文章汇总在一起给大家推荐一下”。我所说的树型软件共分三级:系统的结构树—事件树,事件的结构树—任务树,任务的结构树—作业树。有关作业树的基本内容已介绍完成,从本文开始将会陆续发文介绍任务树的有关内容。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网友们的支持与鼓励,你们给我的每一份留言,对我来说都是“字字值千斤”。此外,我所发表的博文都允许转载传播,若有为者“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既然是介绍“树型软件工程方法”的序列文章,后面的文章一定是与前面的文章相关的,没有读过前面的文章,后面的文章就一定读不懂,许多网友提的问题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在此我再一次将之前的6篇文章的阅读顺序排列如下:
1) 冒泡排序程序的结构化设计(内有作业树基本概念的定义)
2) 解一元二次方程程序的结构化设计(作业树应用实例)
3) 常用二分查找的作业树(作业树应用实例)
4) 底2分化查找的作业节(作业树应用实例,可以不看)
5) 作业树设计原理(比较费脑子,但很有趣,一定要看懂)
6) 作业树通用性证明(也比较费脑子,也很有趣,看懂后会感觉豁然开朗)
在阅读本博文之前,一定请按序先阅读上述文章。只要按序阅读,弄懂每一篇文章都不难。
现在言归正传,来讨论求解一元高次方程的任务树。
7.1 问题需求
用弦截法求一元高级方程f(x)=x3-5x2+16x-80=0的根。
用弦截法解一元高次方程是我们所熟知的,现在要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求解一个具体的一元高次方程。这个问题是从谭浩强先生的《C程序设计》中摘抄来的,认为比较适合于用来引出任务树的概念。
7.2 算法设计
如图7.1所示,曲线f(x)和X轴的交点为一元高次方程的根,求解方法如下。
1)取两个不同点x1、x2,如果f(x1)和f(x2)符号相反,则区间(x1,x2)内必有一个根。如果f(x1)和f(x2)同符号,则应改变x1、x2,直到f(x1)、f(x2)异号为止。
2)连接(x1,f (x1) )和(x2,f (x2) )两点的弦截线必交X轴于x点。x点的坐标可用下式来出。
x=(x1*f(x2)-x2*f(x1))/(f(x2)-f(x1))
如果│f (x)│<ε(设定的精度误差,如10-3 ),x就是一元高次方程f(x)=0的根,则过程结束。否则执行步骤3。
图7.1 弦截法求一元高次方程的根
3)如果f(x)与f(x1)同符号,则根必在(x,x2)区间内,以x取代x1转步骤2。否则f(x)与f(x2)必定同符号,则根在(x1, x )区间内,以x取代x2转步骤2。
7.3作业树
由上面的算法可知,弦截法解一元高次方程涉及四个Oq(原问题):选取初始弦截点;求弦截线与X轴的交点;求曲线上任意点的y值f(x);求原方程的解。按照结构化设计的要求,应该将这四个Oq分别形成函数或子程序,然后依算法逻辑形成调用关系。我们知道,每个Oq的求解都对应着一棵作业树,于是就有下面的四棵作业树。
图7.2 选取初始弦端点的作业树
选取初始弦端点的方法只有试探法。我们可以根据曲线y=f(x)在坐标图上的情况(如图7.1),大至看出曲线与X轴的交点,然后给出x1和x2的初值。如果满足f(x1)*f(x2)<0,则本Oq求解结束。图7.2便是求解本Oq的作业树,对应于C函数init()。图7.2中的控制节点C1的控制类型为“!d”,表示采用C语言中的“do…while”循环控
制,遍历编程该作业树后得到如下伪代码。
// In:选初始点//
init()
{//C1//
do
{
input x1,x2;
f1=f(x1);
f2=f(x2);
}
while (f1*f2>=0);
return;
}
7.3.2 求弦截线与X轴的交点
求弦截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也没有什么特殊算法,将曲线上两点的坐标(x1,f(x1))和(x2,f(x2))代入公式即可。相应的作业树示于图7.3,函数xpoint()的功能即是计算弦截线与X轴的交点(x,0)。这棵作业树的特点是没有控制节点(除初始节点外),是最简单的作业树,只有一级Tq,也就是Oq自身。
图7.3 本弦截点的作业树
7.3.3 求曲线上任意点的f(x)
图7.4 求曲线上任意点f(x)的作业树
求曲线上任意点f(x)问题的算法也很简单,将x值代入高次方程即可,求解作业树示于图7.4,也是一棵单级Tq的作业树。函数f(x)的功能是按f(x)的表达式计算y=f(x)。
有了上面3个Oq的求解子程序后,就可设计求解一元高次方程根的作业树了。显然,我们是将本Oq的求解程序作为main函数,按逻辑需要调用其它子程序,相应的作业树示于图7.5。
图7.5 求一元高次方程根的作业树
该作业树中控制节点C1的控制类型标志为“!d*”,其中“*”为控制结标志,“!d”为“do…while”循环的类型标志。遍历编程该作业树后可生成如下伪代码。
// Rt:解高次方程//
float x,x1,x2,y,y1;
main()
{// C1:迭代求方程根//
init();
y1=f(x1);
do
{// C2:新的x1或x2//
x=xpoint();
y=f(x);
if (y*y1>0)
{//根在(x,x2)区间//
y1=y;
x1=x;
}
else
{//根在(x1,x)区间//
x2=x;
}
}
while (fabs(y)>=e);
print(x);
stop;
}
7.4 任务树
我们看到,弦截法解一元高次方程的程序并不象此前叙述过的“冒泡排序”、“二分查找”等问题那样,只需一棵作业树就可以园满地表示其求解算法。弦截法解一元高次方程的程序由四棵作业树组成,每棵作业树对应于一个C函数。这就是结构化设计所要求的。实际上也可以将这四棵作业树并成一棵,但这样的作业树是非规范的,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将在后续的博文中叙述。
现在,我们来定义范畴比作业大一级的规范模块—任务。
作业树所表示的程序段称为任务。
上述断语是从程序作用范畴的角度来定义任务的。换句话说,任务是作业树所表示的程序段,作业树则是任务的结构树。也可以说这是从数学的角度来定义任务的,因为树是一种数学模型。另一方面,我们曾经指明,作业树是算法的树型图表示。什么叫算法?求解问题的计算方法就叫算法。由此可见,任务又可称为问题,任务是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常,人们将一个独立的概念称为问题,所以又可以说:
任务是可用算法描述的独立概念。
显然,这个定义不如前面的严密。什么叫独立概念,不好说也说不清楚。尽管如此,这个定义还是很有用的,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是用这个定义来确定任务的,程序设计时也经常依据这个定义来划分出任务模块。将任务的这两个定义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以发现任务。如何将独立概念形成任务,严格任务的作用范畴,将是我们在下一篇博文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由图7.5可以看出,解一元高次方程的四个任务之间是以函数调用的方式相互关联的,这种调用关系也形成一棵树,称为任务树。
图7.6 求解一元高次方程的任务树
在任务树中,如果任务A是任务B的父亲,说明A调用了B一次或多次。如果任务C既被任务A调用又被任务B调,则将C分别作为A和B的儿子。
按照上面的规定,解一元高次方程的任务树就如图7.6所示。这里,以扁长的六边形表示任务节点。六边形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注释部,一般存放任务简称;下部为标识部,存放任务的ID。与作业树类似,遍历编程任务树时,任务节点注释部的内容将被编写成注释行。任务的ID将参与组成相应作业树参数文件《作业表》的文件名。作业树中的每一个作业对应于《作业表》中的一条记录,存放相应作业的所有属性;作业节点编号,控制类型,控制逻辑表达式,注释内容,顺序部内容,父亲节点编号,…,等等。对于任务树,也有称之为《任务表》的文件,记录每个任务节点的相关属性。
在图7.6的任务树中,任务Rt是任务树的根节点,又称为“主任务”。显然,主任务是任务树对应程序的入口,每棵任务树有且只有一个主任务。任务树中除主任务外的其他所有任务都称为“协作任务”,他们一起协同主任务完成问题的求解。根据调用关系,协作任务Ini和Xp都被主任务调用过,都是Rt的儿子。协作任务Fx被所有任务调用,所以他是其它3个任务的儿子。同一个任务被多次调用的现象称为任务的复用。显然,Fx是一个复用任务。
与遍历作业树一样,也是通过遍历任务树形成程序的。对于遍历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任务,就去遍历相应的作业树。但要注意,遍历过程中遇到的复用任务只能被编程一次,不可重复编程。由于任务树所形成的程序是按调用关系运行的,任务程序模块的先后次序并不影响运行,故可以将任务树简化成只有两层的“任务目录树”,根节点仍为主任务,所有协作任务都作为主任务的儿子。图7.7就是对应于图7.6的任务目录树。这样简化并不会引起混乱,即便是某任务没有直接被主任务调用,但它至少会被某协作任务调用。对任务目录树遍历编程,既简单且不必判断复用任务的存在。今后,我们只画任务目录树,并且直接称任务目录树为任务树。
图7.7 与图7.6对应的任务目录树
任务树遍历编程规则:自上至下、从左向右遍历任务树。每进入一个任务节点,就遍历编程相应的作业树。对图7.7的任务树遍历后,就得到下面的任务节点顺序,继而就可以生成相应的伪代码。
//解高次方程//
Rootx(作业树的程序代码)
//选初始点//
Ini(作业树的程序代码)
//求弦截点//
Xp(作业树的程序代码)
//求曲线上点//
Fx(作业树的程序代码)
从上面遍历编程任务树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任务的程序模块是各自独立的,分别对应一个C函数。这从前面解一元高次方程的四棵作业树中也可以看出,任务之间是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任务程序模块放置的顺序并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我们称任务之间的调用和被调用关系为协作关系。任务之间相互协作,去求解由任务树所表示的问题。主任务是任务树中唯一不被其它任务调用的任务,其它任务都是协作任务。显然,协作关系是非控制关系。这有点象经济社会中公司之间的相互协作。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要求乙公司配套生产某产品。但乙公司并不受甲公司的控制,只要按合同要求完成相应产品就可以了。乙公司也可以不与甲公司协作。另一方面,甲公司并不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管,其也可以不与乙公司合作,另选别的公司。当然,我们这里没有选择的余地,所需调用的任务是唯一配套的。但调用者并不参与被调用者的内部控制,只要求被调用者提供正确的结果。
作业树中作业节点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关系,我们称之为同宗关系。什么叫同宗关系,下一篇博文会有详细讨论。我们知道,作业树本质上是程序流程图,节点之间是依严格的算法逻辑而相互联系的。任务树不属于程序流程图,它是结构图,是表示范畴比任务更大的程序模块的结构树。我们也称作业树为结构树,是任务的结构树。
7.5 结束语
我们看到,任务树的概念很简单,比作业树的概念要简单得多。但是,如何划分任务(子程序)却不容易,这在我们软件设计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辟如这里的例子“弦截法解一元高次方程”,是从谭浩强先生的《C程序设计》一书中摘抄来的,在那本书里关于这个问题的子程序化分就与这里的不同。任务对应的是C函数,如何确定C函数的范畴就是如何划分任务。设计作业树的重点是树内逻辑而不是作业划分,设计任务树的重点是任务划分而不是树内逻辑。在下一篇博文“任务独立规则”中将会讨论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