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服务器:192.168.5.13_ubuntu
从服务器:192.168.5.11_centos
================== 1> 在两台主机上分别安装rsync===================
ubuntu安装如下:
# apt-get install rsync
编译安装:下载这个免费的软件
rsync.samba.org/ 或者 samba.anu.edu.au/rsync
去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的版本
解压缩进目录后执行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正常情况很快就安装完毕,rsync 服务器架设比较简单,可我们安装好rsync后,并没有发现配置文件以及rsync服务器启动程序,因为每个管理员可能对rsync 用途不一样,所以一般的发行版只是安装好软件就完事了,让管理员来根据自己的用途和方向来自己架设rsync服务器。
=====================2> rsync服务器的配置 =====================
在/etc目录下创建一个rsyncd的目录,我们用来存放rsyncd.conf,rsyncd.secrets和rsyncd.motd文件;
rsyncd.conf 是rsync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
rsyncd.secrets是用户密码文件;
rsyncd.motd配置一些服务欢迎及说明信息;
a>创建修改 rsyncd.conf
rsyncd.conf 是rsync服务器主要配置文件,我们来个简单的示例;比如我们要备份服务器上的 /tmp/目录 ,在/tmp/ 中,我想把test目录和test.php文件排除在外;
zhouda# cd /etc
zhouda# mkdir rsyncd
zhouda# cd rsyncd
zhouda# vi rsyncd.conf
写入(保证文件中每行没有空格):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port = 873
address = 192.168.5.13
#uid = nobody
#gid = nobody
uid = root
gid = root
use chroot = yes
read only = yes
#limit access to private LANs
#设置可访问的主机:如果多个ip则用空格隔开:192.168.5.3 192.168.5.4 192.168.5.5或者设置区间 192.168.5.3/5
hosts allow=192.168.5.11 192.168.5.14
hosts deny=*
max connections = 5
motd file = /etc/rsyncd/rsyncd.motd
#This will give you a separate log file
log file = /var/log/rsync.log
#This will log every file transferred - up to 85,000+ per user, per sync
transfer logging = yes
log format = %t %a %m %f %b
syslog facility = local3
timeout = 300
#方括号中设置模块名
[linuxsirhome]
#要同步服务器的目录路径
path = /www/
list=yes
ignore errors
#auth users是必须在服务器上存在的真实的系统用户,如果你想用多个用户,那就以,号隔开;比如 auth users = roger,linuxsir
auth users = roger
#从服务器访问需要的密码文件
secrets file = /etc/rsyncd/rsyncd.secrets
comment = linuxsir tmp
#设置不同步的目录或文件用空格隔开
exclude = test/ test.php
可以在这块创建个shell脚本来启动rsync服务:vim start.sh
#!/bin/bash
#先删除rsyncd.pid,以免报错
rm -f /var/run/rsyncd.pid
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rsyncd.conf
b> 创建修改密码文件rsyncd.secrets
zhouda#cd /etc/rsyncd
zhouda#vi rsyncd.secrets
写入:
roger: roger
退出保存。
修改权限密码文件的权限:
zhouda#chmod 600 rsyncd.secrets
c> 创建修改rsync.motd文件
rsyncd.motd是定义rysnc 服务器信息的,也就是用户登录信息。比如让用户知道这个服务器是谁提供的等;类似ftp服务器登录时,我们所看到的 linuxsir.org ftp
……。 当然这在全局定义变量时,并不是必须的,你可以用#号注掉,或删除;如:
zhouda#vi rsyncd.motd
写入:
welcome!
===================== 3> 启动rsync服务=======================
zhouda#/usr/bin/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rsyncd.conf
============ 4> 主服务器已经配置好rsync!下面我们设置从服务器============
从服务器只需安装rsync即可,然后运行:
zhouda# /usr/bin/rsync -vzrtopg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linuxsirhome /tmp
#因为没有指定密码文件,所以需要手动输入主服务器上的设定的密码
输入密码:roger
roger是指定密码文件中的用户名
::linuxsirhome 表示在rsyncd.conf中设置的模块名
/tmp是从服务器目录(192.168.5.11/tmp)
到此为止,rsync的两台主机之间(192.168.5.11/tmp和192.168.5.14/tmp)的rsync同步已经配置完毕,只要在从服务器执行上述命令输入密码即可同步。
注:下面这个命令行中-vzrtopg里的v是verbose,
z是压缩传输,
r是recursive,
topg都是保持文件原有属性如属主、时间的参数。
u是只同步已经更新的文件,避免没有更新的文件被重复更新一次,不过要注意两者机器的时钟的同步。
--progress是指显示出详细的进度情况,
--delete是指如果服务器端删除了这一文件,那么客户端也相应把文件删除,保持真正的一致。后面的[email protected]::linuxsirhome中,之后的linuxsirhome是模块名,也就是在/etc/rsyncd /rsyncd.conf中自定义的名称,roger是指定模块中指定的可以同步的用户名。最后的/root/www是备份到本地的目录名。在这里面,还可以用-e ssh的参数建立起加密的连接。
可以用–password-file=/root/rsync.pass来指定密码文件,这样就可以在脚本中使用而无需交互式地输入验证密码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密码文件权限属性要设得只有属主可读。
zhouda#/usr/bin/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password-file=/root/rsync.pass [email protected]::linuxsirhome /root/www
==================5> 设置主从服务器定定时自动同步==================
自动同步要用到从服务器上的crond服务,关于crond的介绍请参考:linux定时执行系统
我们在从服务器即192.168.5.11的/root/www目录下创建两个rsync.sh文件和rsync.pass文件。
rsync.sh文件是crond要执行的脚本文件。
rsync.pass是保存主服务器密码的文件。
a> 创建rsync.sh文件
zhouda#cd /tmp
zhouda#vi rsync.sh
写入:
/usr/bin/rsync -vzrtopg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linuxsirhome /root/www --password-file=/root/www/rsync.pass
退出保存。
b> 创建rsync.pass密码文件
zhouda#vi rsync.pass
写入:
roger
退出保存并修改权限:
zhouda#chmod 600 rsync.pass
zhouda# chmod 777 rsync.sh
c> 配置crond服务
zhouda#crontab -e
添加一行:
*/1 * * * * /root/www/rsync.sh //即每分钟同步一次
退出保存。
设置完毕,首先自己也手工执行下./rsync.sh,看看是否能正常运行.
以后每隔一分钟即会把主服务器/www目录更新至从服务器/root/www.
具体参数: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q, --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c, --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b, --backup 创建备份,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
--backup-dir 将备份文件(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录下。
-suffix=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软链结
-L, --copy-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
--copy-unsafe-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H, --hard-links 保留硬链结
-p, --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S, --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
-n, --dry-run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W, --whole-file 拷贝文件,不进行增量检测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
-B, --block-size=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默认是700字节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
--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
--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没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force 强制删除目录,即使不为空
--numeric-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
--timeout=TIME IP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
--size-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
--modify-window=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默认为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创建临时文件
--compare-dest=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z, --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认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
--blocking-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
--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把 rsync 错误报告说清楚 http://blog.chinaunix.net/uid-13954085-id-158637.html
Rsync configure:
配置一:
ignore errors
说明:这个选项最好加上,否则再很多crontab的时候往往发生错误你也未可知,因为你不可能天天去看每时每刻去看log,不加上这个出现错误的几率相对会很高,因为任何大点的项目和系统,磁盘IO都是一个瓶颈
Rsync error:
错误一:
@ERROR: auth failed on module xxxxx
rsync: connection unexpectedly closed (90 bytes read so far)
rsync error: error in rsync protocol data stream (code 12) at io.c(150)
说明:这是因为密码设置错了,无法登入成功,检查一下rsync.pwd,看客服是否匹配。还有服务器端没启动rsync 服务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错误二:
password file must not be other-accessible
continuing without password file
Password:
说明:这是因为rsyncd.pwd rsyncd.sec的权限不对,应该设置为600。如:chmod 600 rsyncd.pwd
错误三:
@ERROR: chroot failed
rsync: connection unexpectedly closed (75 bytes read so far)
rsync error: error in rsync protocol data stream (code 12) at io.c(150)
说明:这是因为你在 rsync.conf 中设置的 path 路径不存在,要新建目录才能开启同步
错误四:
rsync: failed to connect to 218.107.243.2: No route to host (113)
rsync error: error in socket IO (code 10) at clientserver.c(104) [receiver=2.6.9]
说明:防火墙问题导致,这个最好先彻底关闭防火墙,排错的基本法就是这样,无论是S还是C,还有ignore errors选项问题也会导致
错误五:
@ERROR: access denied to www from unknown (192.168.1.123)
rsync: connection unexpectedly closed (0 bytes received so far) [receiver]
rsync error: error in rsync protocol data stream (code 12) at io.c(359)
说明:此问题很明显,是配置选项host allow的问题,初学者喜欢一个允许段做成一个配置,然后模块又是同一个,致使导致
错误六:
rsync error: received SIGINT, SIGTERM, or SIGHUP (code 20) at rsync.c(244) [generator=2.6.9]
rsync error: received SIGUSR1 (code 19) at main.c(1182) [receiver=2.6.9]
说明:导致此问题多半是服务端服务没有被正常启动,到服务器上去查查服务是否有启动,然后查看下 /var/run/rsync.pid 文件是否存在,最干脆的方法是杀死已经启动了服务,然后再次启动服务或者让脚本加入系统启动服务级别然后shutdown -r now服务器
错误七:
rsync: read error: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104)
rsync error: error in rsync protocol data stream (code 12) at io.c(604) [sender=2.6.9]
说明:原数据目录里没有数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