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英特尔发展史的尴尬瞬间(2)-SLOT1,一场未遂的绑架

奔腾 MMX是成功的,但它在PC平台上驰骋的时间并不长,英特尔很快就发现,独树一帜的扩展指令固然可以力压同侪,但并不足以追亡逐北。一样的指令架构,一样的硬件接口,一样的系统平台,AMD和Cyrix总是能找到苟延残喘的市场定位,开放和兼容此时成了绊脚石。
适时英特尔的计划究竟是怎样制定的此刻已难以查证。但弃Socket而推出独家专利的SLOT 1的决定,说到底就是想把以主板厂商为主的合作伙伴和迅猛发展的用户"绑架"到“Intel Inside”的战车上。
由于SLOT 1最初并不向第三方授权,原本脚踏两只船的VIA/SiS/ALi一时被逼上了绝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他们与AMD一同将Socket 7接口在不改变针脚的情况下升级为支持100MHz外频和AGP标准的Super 7,不仅成就了K6-2和K6-3,而且也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VIA便是其中的佼佼者(APOLLO PRO主板现在仍然活跃在2手市场上)。
回过头来看SLOT 1的Pentium II。英特尔曾言之凿凿地宣讲SLOT接口的好处。比如配合新的总线架构可以实现更高的内部带宽,比如有更好的电气性能,更有利于散热。倘若以上种种描述都是真实的,那你难免会诧异英特尔为何没有在SLOT接口上坚持下去,甚至于今天的四核Core 2仍然是工作在由Socket 478发展而来的接口上。
当面对英特尔步步紧逼的专利封锁,AMD除了挺直脊梁之外再无退路,决定不再仰他人鼻息苟且偷生,毅然决然地选择原Digital 公司的 Alpha 总线协议 EV6来设计下一代K7处理器,这就是Athlon家族的由来。
非常有趣的是,第一代K7处理器采用的Slot A接口表现在插槽上实际就是将英特尔的SLOT 1翻转一百八十度。除了黝黑了英特尔敝帚自珍的专利,如此巧妙地“兼容”也是直接抛向接插件生产商和主板厂商的橄榄枝,踏平门槛,坚定了他们支持AMD的信心。此后AMD一度推出自主芯片组产品来推广Athlon,与第三方芯片组厂商合纵连横,逐渐形成和英特尔分庭抗礼的局面。
对于用户们来说,使用SLOT 1接口处理器无疑是种噩梦。由于发热量大,第一批上市的Pentium II搞得怨声载道――热就热吧,想自己掏钱换个风扇还容易把主板上的塑料卡子掰崩了。后继推出的Pentium II很快把那个貌似神秘其实无用的CPU塑料外壳省了半拉,我们可以换上一个合适的散热器了;第一批赛扬干脆赤膊上阵,其中临时救场的300A阴差阳错地至少唱了半年主角;直至Pentium III和赛扬又都回到了Socket 370平台上,终于了断了SLOT 1的孽障。


slot1接口赛扬处理器
 
 
在这样一段纯属折腾人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件前所未有兼后继无人的产品――CPU转接卡,起初是为了让SLOT 1主板用户也能使用Socket 370处理器,后来又为用户实现主板所不能支持的100/133MHz外频立下奇功。这类产品起初由ASUS,MSI等主板大厂制造,貌似还有些技术含量,一片要卖将近百元。后来各家板卡厂商一拥而上,转接卡的价格也迅速跌到了30元以内,甚至像风扇一样成为附赠。
CPU转接卡是技术的进步还是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休闲,mmx,pentium,奔2,SLO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