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二)

新的公司的老板是XDF的老师,在当地小有名气,看上去瘦瘦尖尖的脸给人一种精明而能干的感觉。新的办公地点楼层很高,窗外一片明媚,俯瞰这个城市,一切都那么的渺小。我终于有了一张单独的“办公桌”,其实就是一个类似网吧的电脑桌。这里隔开的每一小间,都是那些来上各种补习班的同学们,一般周末会比较多。我就和老板在一个屋子。另外的有两个技术人员,胖的叫小万,瘦高的叫小张。另外屋里还有两个小姑娘,弯弯和兰兰,他们做一些校对和录入工作。唯一的一点阴云是我得知之前有人拒绝了9k的薪酬和15%的股权。我没想太多,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力做好一件事情。

      于是团队就算基本成型了。接下来,我要看原来的东西的代码。check out代码,安装所需的环境,其实也不需要些什么特别的,就是那些东西。他们原来租用了一台阿里云服务器,跑着现在的东西的后台。我要做的就是先了解这套东西。代码不是很难,桌面端是用flex air做的,我虽然不是很喜欢flex,但是还是硬着头皮看了大部分的actionscript代码。由于这个东西是外包给几个人做的,每个人的代码风格都不一致,这很容易看出来。除了代码,就是看数据模型,连接数据库,分析各个表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个可以从他们的JPA注解中了解到。当然要完全了解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周六也要上班,每天晚上8点下班,早上8:30上班,这就是所谓的“正常”作息。我并不在意,现在也是闲着,周日有空,还能去看看房子,看看外甥女什么的。

    其余的时间就是熟悉了解原来的系统,差不多一周后,老板开始讨论到新的需求,他要根据每个用户的学习记录,“智能化”推送一些题目给用户针对练习。这里的智能化是不可能了。因为我们没有那么高深的算法来支持,但是,可用过一定的规则匹配,来完成。比如某个题目都会有出题人的考察意图,只要整理出来,那么如果用户某一类比较弱,我们就给他推送一些相应考点的题。我看了下原有的数据模型,是没有这些设定的,那很好,我也不想给别人差屁股。既然有了团队,有了老板的支持,那么还不如就自己设计一套,能够有很好的扩展。

    想法不错,我和老板说,我们要做成平台化的,不是写死的,内容是活的,除了英语考试,还有各种,考研,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都通用的。老板觉得很不错,但是很快他就拿着原来东西去北京找融资了,预计融资200w。临飞前一天居然没钱买机票。于是我赶紧给其网银支付。一共829块,之所以要写出来,是因为这个数字很有意思,以后再说。于是我开始对公司研发部门的从无到有的建设。首先,服务器必须要有,至少有个地方测试;然后要使用研发管理系统来管理研发任务,进度等等;最后,持续集成必不可少,能省去很多力气。

服务器在老板走了大概2周后到位,用于内部的测试和一些系统,对于E3-1230的cpu已经很不错了。价格也就是3000多。我于是花了一天时间才搞定服务版的系统安装,主要是U盘安装,而这个服务器的bios比较特殊,很是郁闷。我装的是ubuntu的服务版。接下来就是各种环境安装,java,svn,mysql,apache,hudson,jetty,maven等。然后做些配置。其中研发系统使用的是redmine,对比下jira,jira固然强大,但是作为创业公司就用用免费的redmine也不错。redmine的功能也还可以。将就下了。然后是hudson作为持续集成工具,配置好使用maven来构建项目。感觉一切都OK了,一个星期也就过去了。当然,除了配置管理员和IT管理员以及运维人员的工作外,还要兼顾研发人员。初步的分析,次系统的最大难度是要支持离线模式和海量数据的支持。

      离线模式主要是用户可以离线学习然后数据需要同步。海量数据就是用户的每个学习操作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以便作为后续的“智能化”分析的数据源。于是研究了下现在的一些非关系数据库。花了时间看了下亚马逊的nosql产品dynamo的设计论文。区别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对ACID的限制得严格遵守,这也导致了性能上的瓶颈。而对于nosql产品,并未严格的要求ACID,当然也不是就毫无保证,比如他有最终一致性来确保用户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nosql对于性能上的要求很高,用户需要随时可写。对于这样的一个数据存储服务,使用了各个节点之间的协作来完成。最后的算法就转变成了数据如何在各个节点保持一致性,可用性,任何一个节点的不可用都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其中有一些不明觉厉的算法思想,如果仔细研究下去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向吧。我考虑到新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所以还是先选用mysql这样的熟悉工具。

    很快一张张主要业务的表就出来了。其实这个可以通过jpa的注解去创建这些表。我把这个系统设计成一个平台类的,也就是不同的终端产品只是通过内容来区别不同的应用。而不是每个产品都有特殊的接口。这样即使新的产品要开发那么也只是针对内容的开发。而内容的开发就是一个内容管理系统来搞定。

   想法很好,可是谁来实现呢?我要忙着做设计,框架代码的搭建,各种sample代码的编写。于是小万被我安排去做后台管理系统。因为他之前也是做web开发的。应该没问题。而技术选型初步就是wicket,这是一个上手及其容易的开源项目。放弃使用spring mvc的那一套,因为我们还缺少美工,不能有很好的界面设计。而wicket把模型和美术设计分的很开,于是我们可以直接忽略了界面,因为这个目前毕竟是自己内部人员使用的系统。小张那边主要负责Android端的开发。小张开发了之前产品的部分,我对他还是比较有信心。他说起话来虽然有些结巴,但是逻辑思维不错,同事也散发出一股极其浓厚的烟屎味,他是一个铁杆烟民。

   任务安排好了,但是都很大而空,怎么办?

这时,研发管理系统排上用场了,在这个系统上,每个人需要将自己的任务细分化,这也是软件工程中传说的WBS,有时候这个环节最为关键,因为对于新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分解。我告诉他们,你们的粒度应该尽量小,这样好控制,如果你的任务是2个月才完成,那么等2个月后再去看,即便有问题也可能out of control了。果然这块很难,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预估自己的工作量。我也无力去搞培训。只能告诉他们,我们就按照一个星期的任务分解,每个星期需要完成什么,一周最后一天就大家来看成果(做demo)。

这很接近敏捷开发了。当然,没人说这是敏捷,因为没人知道啥是敏捷。

    我除了项目管理方面的事情,就是搭建框架,技术选型,然后编写样列程序,这样小万就能依葫芦画瓢跟我堆代码了。我的想法很好,可是小万同学很不配合,经常问些很简单而又毫无意义的问题。最后我发现他的代码很多问题,于是我不得不重构他的代码。再后来,我决定让他去研究下内容管理系统,而我专心把核心的框架代码搭建好。这时候,招人就不得不提上日程了。

   招人确实是个难题。首先,屁大点的公司,没名气,没实力,就没人来;其次,谁来招人,招来谁面试,面试完谁定待遇;最后,年末将至,没人会放弃年终奖甚至是年终100的购物券。

  最后我又多了个职位,人力资源。好不容易来了些人,发现都是想混口饭吃的。这样的创业公司,是没有混饭吃的职位的。找人的事情也就只能这样了。此时终于到了公司的发薪日,老板在北京远程指挥。他给我的薪水先打了个8折说是一个月试用期,然后按照来的天数,就给2000吧,我说机票钱呢,他说那就算800吧。我虽然很惊讶,但是想想29也不是多大个数。我平时也算豪爽了,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没钱的时候我都主动去充值。老板说吃饭的钱就回来再说了。发钱不久后,老板从北京带来了消息,融资的事情终于有了回应,现在很可能有一家比较大的基金会投资我们。距离老板出去也快两周了。于是督促我们赶紧找人把。我向自己的朋友伸出了魔手,他们都有很好的,稳定的工作,我也不能承诺什么,所以还是不能勉为其难。最后好不容打听以前的一个同事,一个小屁孩,感觉脑子不错,只是情商有点问题,但是现在是要人的时候,他也正想跳槽,于是把他挖来,还极力给老板为其争取待遇。我觉得他应该比小万强多了。于是来了负责桌面端开发。接下来,我的老朋友又从学校给拨过来个研究生,还不错,虽然只能做到年底,但是也算是还有几个月吧。有人来就有人走,兰兰是实习生,这时想回到学校,开始找工作了,这也宣告我们的食堂菜结束,因为我们都是用兰兰的卡。一切明了后,老板也回来了,说是要做点活动,拉一批用户,好和那家大基金投资人谈谈。

   具体活动便是向某个高校在讲课后派送考试资料,在资料里宣传自己。第一次印了500份。据说被抢光了。场面十分火爆,很多同学没有资料的非常着急,于是计划第二天印1000份发。我就盯着系统的数据库,看看有多少用户进来。老板第二天便走了,什么也没留下。这1000份的钱也没有,于是我便取了钱先垫上。最后数据库里多了200用户。效果很好,很不错。我继续着新系统的研发。老板那边基本敲定了投资方案,某著名投资基金投入250w占20%股份,还有某投资机构投20w占2%,而原来的校长5%稀释成2%。我们所谓的股权没提到,但是说是要4年兑现。终于有钱了。但是也得到一个我早已预料到的消息,我们可能搬去北京,那个我才离开2个月的地方。还有一个好消息也是坏消息,我定了房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