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副处级官员涉案,经济数据泄密终有人买单

在经历了数次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提前泄露的事件后,终于有人为泄露事件买单了。据有关报道称,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与央行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副研究员伍超明因涉嫌提前泄露经济数据而被带走调查。

国家终于对宏观经济数据泄密这事下手了。

国家统计数据泄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观众们总是会发现一些机构和个人的预测有着惊人的“巧合”。宏观经济数据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提醒你物价又涨了,房价死都不降等等,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占尽先机的重要倚仗。在目前经济大势紧张波动的背景下,提前泄露的统计数据,无疑触动着各式各样利益相关者的神经。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统计数据的保密?

首先,经济数据的保密,事关当前经济形势的稳定。2011年,我国面临着很大的通胀压力,统计数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CPI等数据,会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经济运行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会影响公众及各类利益相关者对于经济的预期,从而又进一步影响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另外,宏观经济数据作为国家决策的依据,会影响国家对各类经济实体的发展前景的调控态度,提前泄漏的数据,可能造成相关利益者如券商、企业、投资者等的非法利己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其次,经济数据的保密,事关整体的国家保密体系。经济数据的轻易泄露,反映出国家保密体系的建设依然有所欠缺。尽管我国设有保密局,以及各种保密规章制度,但泄密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对于泄密事件的追查与整改还不够彻底,这无疑会影响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

宏观经济数据泄漏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无疑是由于制度和体系上的缺失和不足。有一句话说的好,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不能做坏事,而坏的制度可能会让好人也会做坏事。反映在当前的保密制度建设中,对于涉密人员的制度教育不足,而且缺乏足够的技术手段加以限制,如对于数据的接触权限,传播控制,数据加密等,都比较欠缺。

其次,对于泄密行为的追查和处罚力度不足。经历了几次泄露事件后,由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以及媒体的压力,决策层才对数据泄密的防范与追查加大了力度,这首先显示了我们对于信息保密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接触权限控制和完整的审计,对于数据的保存、传输、使用等的安全缺乏有效保护,事后追查也显得有心无力。

数据保密,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部署一定的信息防泄漏技术是基础。对于经济数据这一类重要的经济数据,必须采用严格的权限控制手段,谁可以看到,谁不可以,都必须严格明确,并用访问控制技术加以限制;另外,对于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也必须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严格的限制移动设备,控制网络传输,以及Email、即时通讯等不安全的应用等,都是必须要做到的点。对于非常重要的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存是必然的选择。除此之外,做好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审计十分重要,这有利于发现违规行为并及时制止,同时可以留存证据。这一方面,国内有比较多的厂商提供成熟的方案,比如我们的“全面审计–严格管控–透明加密”三重保护的信息防泄漏解决方案,就是很好的选择。

其次,加强整体的信息防泄漏制度建设。再强大的技术,也只能是被动的防止信息泄漏或者被泄露。如果当事人主动的泄密,技术就无能为力。比如在此次事件中,CPI的数据只是简短的冰冷的数字,完全可以由当事人在获取之后通过各种沟通形式泄漏给其他人,想要使用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无疑困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于涉密人员的教育与监督,是必然的选择。参考目前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高考的封闭阅卷,可能会对经济数据的保密有所启示。

结语

宏观经济数据的保密,事关国家的稳定运行,以及整体的国家保密体系建设,投入多大的资源进行管理都不为过。目前看来,单一的强调技术或管理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结合技术与管理,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统筹规划,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国家的信息安全水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数据泄漏,休闲,信息防泄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