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热点商业模式随笔第五章―开放式商业模式

前言:
第一章:商业模式面面观
第二章:长尾商业模式
第三章:免费商业模式
第四章:平台商业模式
第五章:开放式商业模式
第六章:完美商业模式——印钞机
第七章:商业模式创新规律 

开放式商业模式概述

“开放”的反面便是“封闭”,而所谓“开放式商业模式”也是相对于“封闭式商业模式”而被定义的。
在封闭式商业模式下,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从最初的概念阶段开始,设计、开发、生产,再到销售,直至最后的服务,都是在封闭状态下、由自身完成的,整个过程并没有其他方的参与。与此相反,开放式商业模式一方面将内部技术知识、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等开放给合作伙伴,允许合作伙伴从中受益的同时,自身也获得受益;另一方面,采用开放式商业模式的企业,也积极引入外部技术知识以加快自身研发进度,集成外部产品以丰富自身产品线,将外部服务纳入自身业务流程中,以向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相信很多读者已经意识到,其实开放模式并不新鲜,也不罕见。确实如此——这种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捕捉商业机会的方式,几乎伴随着整个商业历史。然而,“开放”作为一种创新机制与商业模式,直到2003年才被Henry Chesbrough正式提出并得到重视。在Henry的定义中,开放式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两类:由内到外(Inside Out)和由外到内(Outside In),由内到外模式使得企业可以分享合作伙伴的商业机会,而由外到内模式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并加快自身的研发进度。

开放式商业模式有很多著名的实践者,如宝洁的“连接与发展”战略,通过在技术创业家、互联网平台和退休专家中间建立桥梁,连接了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世界的研发活动,研发生产率大幅提升;而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则通过汇集并开放专利,创造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典型案例点评
开放式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通过智力换取商业机会,而IT与互联网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所以开放式商业模式在该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延展。在本章中的经典案例解析中,笔者没有沿用之前章节的惯例,以某具体公司为例展开论述,而是分别从技术与产品、价值网络、知识产权三个角度分析IT与互联网行业的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形态。之所以采用这种思路,一方面是笔者认为这才是开放式商业模式在该行业内发展之真正令人激动之处,另一方面是希望读者能够突破一两个具体公司案例的界限而拓宽视野。

技术与产品的开放——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从技术与产品角度,“开放”意味着异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显然,操作系统兼容了不同厂家的硬件,屏蔽了硬件的差异性,然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很差,在一种操作系统上运行良好的软件,在另一种操作系统却不能工作。因此,操作系统并不能支持软件技术与产品的开放性。
 
为解决IT系统的开放性问题,必须寻找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行业标准,能够兼容不同异构系统,使得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采用不同编程语言的软件之间可以相互操作。SOA承担了这个使命,虽然在SOA之前,曾经出现过CORBA,DCOM, COM+, RMI等技术或规范,然而真正实现支持异构系统,并且被行业内广泛接受的规范,只有SOA。
 
SOA定义了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架构。服务层是这个架构中的基础,每个服务高度内聚,可以被应用直接调用以实现其逻辑。 服务之间通过简单、精确定义的接口进行交互,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讯模型,这种架构为开放式商业模式在IT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不同厂家的产品,只要符合SOA规范,都能很好的集成,因此可以很方便的组装两个(甚至多个)厂家的产品以实现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纵观当今软件行业引人注目的“战略联盟”关系,在技术与产品层面,其背后都有SOA的影子。以IBM为例,与SAP、Oracle以及国内的用友等都有很多合作。“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SOA让行业内的不同厂家时而竞争,时而合作。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是开放式商业模式的一个突出表现。
 
价值网络的开放——CBM(Component Business Model)
在软件行业,SOA无疑是被广泛接受并采用的标准规范,从技术与产品层面解决了开放性的问题。那么,如果上升到企业架构层面,也应该有一个标准或者方法论,能够在整个价值网络中融合多家企业的的服务,将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如此以来,在整个价值网络中,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格局。
IBM公司的GBS部门提出的CBM(Component Business Model, 组件业务模型)企业架构方法论,为价值网络或业务流程的开放提出一条思路。与其他企业架构方法论如TOGAF等不同,CBM从业务流程角度整合内外资源,在整个价值网络中实现开放。
 
在整体企业架构中,通过纵向的职能层次(战略规划,管理控制,操作执行)与横向的业务能力(如财务,服务提供,客户关系等,因行业不同有所区别),将整个企业架构划分为一个矩阵,而矩阵的每个单元就是一个业务组件。每个业务组件具有很强的内聚性,相对独立,不一定与“部门”一一对应,完全以“服务”的方式对其他业务组件提供接口,例如,“业务组件”在进行业务活动时,不能直接使用“IT组件”的资源,而必须购买“IT组件”的服务。不同的业务组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
矩阵中的业务组件,可以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以是外部。当业务流程中的某个业务组件本企业内部不能提供时,可以引入外部业务组件;甚至有时即使企业内部能够提供,但是综合考虑服务质量与价格后欠缺竞争力,企业仍然被建议采用外部业务组件。当然,企业应该在所有的业务组件中,找到哪些是业务流程的核心组件,重点培养这方面的业务能力,形成技术壁垒以突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非核心组件,则应该战略性放弃。
 
读者一定会发现CBM与SOA体系的相似性!的确如此,SOA不仅是一个标准规范,更是一个理念,CBM正是基于相同的理念而建立起来的。
 
下图是CBM的一个示例。

 
研发流程的开放——专利共享,合作开发等
市场的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加快产品研发进程,最大化的追求机会窗(Opportunity Window),当竞争日趋激烈时,企业之间便自觉地形成联盟。
 
当今IT行业的技术壁垒是由一项项专利构成了,各个企业不余遗力的鼓励员工发明更多的专利,或用于防守,或主动进攻,甚至形成行业技术垄断。在这方面百年老店IBM无疑是行业翘楚——2011年IBM迎来了百年华诞,其专利数再创新高,达到惊人的6180项,连续19年蝉联榜首。最近几年,IBM被认为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输出源,Google, 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等纷纷从IBM购买大量专利。
 
出售专利的背后动机可以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专利偏离了IBM当前的业务重心,留着不仅对自身的帮助不大,还客观上阻碍了行业的技术发展。对于这些专利,IBM要么出售,要么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2011年,IBM与三星电子签订了专利共享合同,通过专利的交叉许可,两家公司都可以从中受益,加速自身的研发进度。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三星以4894项专利位居榜眼,两家专利大户的合作前景可期。
 
除了专利分享外,IT企业往往通过与大学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同进行新兴技术的前瞻性研究。这也是一举多得的明智之举,一方面可以加快研发进度,还可以借助于大学与科研院校的影响力,强化自身在业界的领导地位,另外,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发掘并吸引有潜力的毕业生。
 
通过专利共享与合作开发等举措,企业开放了自身的研发流程,凝聚外部力量以强化自身。
 
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进一步的专业细分,一家企业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通吃整个产业链,甚至在自己优势领域,也不能做到全方位领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开放式商业模式,“开放”早已跨越行业,在商业社会中无处不在,相比于长尾、免费、平台等商业模式,开放式商业模式显然更加普遍与深入。
 
通过对上述经典案例的评述,再回顾商业模式的9个构造块,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封闭式商业模式,开放式商业模式在以下4个构造块上有明显创新:
关键业务(KA):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关键业务是开放自身的研发流程、业务流程,与合作伙伴的流程集成。
重要伙伴(KP):开放式商业模式下的企业选择与自身优势互补的伙伴,共同创造、捕捉商业机会。
成本结构(CS):就研发合作来讲,企业降低了研发费用,但是往往需要购买或交换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
收入来源(RS):因为合作,企业的商业机会得以扩大。此外,出售知识产权也可以获得丰厚受益。
 
虽然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通吃整个产业链,但是通过开放,巨头们仍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化的占领整个产业链的关键领域,维护自身行业领导者的地位。所以,虽然无数家企业被卷入其中,但开放式商业模式最终还是巨头们的游戏,做局者的舞台。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IT行业热点商业模式》 第六章:完美商业模式——印钞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it,创新,商业模式,行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