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央银行概论》串讲复习

 
第一章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银行的产生
1 .银行的概念:从宏观上说,它是商品和货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从微观上说,它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
2 .货币经营业如何发展为银行业?
3 .现代银行产生的主要途径:从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
1 .中央银行的产生源于银行业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其产生的经济、理论基础。经济基础:
( l )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
( 2 )银行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中央银行的建立。
( 3 )政府需要建立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融通资金和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理论基础:第一阶段(1694 一1914 年)一一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原理。
               第二阶段(一战以后一20 世纪60 年代末)�D 凯恩斯主义。
               第三阶段(20 世纪70 年代之后)�D 分权制衡。
 
三、中央银行产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1 .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是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2 .一般说来,享有货币权(单选)是具备了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这是普通银行转变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标志。
3 .初创时期成立的中央银行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瑞典国家银行和英格兰银行。
瑞典银行:世界上最早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但不是最早拥有 垄断货币发行权
英格兰银行:最早拥有 垄断货币发行权 ; 银行的银行 ;其它银行的 最后贷款者
美国中央银行的发展:1 776 年一一美国第一银行;1816 年一一美国第二银行。
 
四、中央银行初期阶段的特点(多选、简述)
中央银行由普通银行演变;实力最强的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开始行使的职能是政府的银行和发行的银行,后来才逐渐成为银行的银行;仍兼营商业银行业务;并不完全由政府出资,一般为私人银行或私人和政府合资的股份银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普遍推行阶段
1 .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通过立法将其职能确立并确保其职能的实现,形成了中央银行制度。
2 .中央银行制度推行阶段发展的原因特点。
原因:新国家的产生;来自国外的支持;重建币制的需要;货币发行的制度化。特点:为适应政治、经济的客观需要而建立;活动重点在于稳定货币;中央银行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
1 .中央银行制度在推行阶段发展之后的变化。
2 .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阶段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制度有了重大发展;中央银行成为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货币政策运用向综合配套发展;各国中央银行加强了国际合作。
 
三、几个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 .英格兰银行建立和发展。
2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 .日本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4 .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
掌握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多选、简述)
 
第三节 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银行1 .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2 .孙中山的广州中央银行。3 .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二、新中国的中央银行
1 .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特点: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职能并存;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举;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定金融物价。
2 . 1953 年一1983 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特点:政企不分;职能萎缩。
3 . 1984 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的特点:结束了中国人民银行双重职能的状况;有了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宏观金融调控手段;对金融的宏观调控逐渐由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手段,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是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基石。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与作用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特殊性表现在:(多选)
( l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以调节宏观经济为己任;
( 2 )中央银行是监管金融业及其金融活动的机构;
( 3 )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4 )中央银行地位的特殊性。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
1 .根据各国中央银行法的规定,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模式的3 种类型:独立性较强形态;独立性稍次形态;独立性较弱形态。(多选)
2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业务和资金关系;政策上的关系。
3 .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多选)
( l )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具有制约性;
( 2 )对其他金融机构具有监督管理职责;
( 3 )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按照中央银行承担的任务来划分,中央银行的职能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名词):指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
2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特征: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
3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4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理解含义)(简述):指中央银行经理国家金库业务,向政府提供信用,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监督金融机构,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并管理国家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它主要执行以下职责: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财政金融顾问;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中央银行直接对政府贷款或代表政府在金融市场借款;中央银行代理政府进行黄金与外汇交易;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5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一般仅限于银行,其它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它不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不与企业或居民直接发生关系。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中央银行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者;中央银行是全国票据清算中心。
 
二、按照中央银行的性质来划分,中央银行的职能为服务职能、监管职能和调控职能。(论述:三种职能如何协调配合共同作用)
1 .中央银行服务职能:以一个银行的身份提供金融服务。
2 .中央银行监管职能:指中央银行的金融行政管理。
3 .中央银行调控职能:指中央银行以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身份,通过金融手段,对全国的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其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作用
 
一、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的意义。
稳定币值的措施: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对金融市场的管理。
 
二、调节信用,调节经济
调节信用包括调节信用总量和调节信用结构。(选择、简答)中央银行对信用总量和信用结构的调节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三、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集中清算既节约了现金使用,又节省了流通费用。加速了银行间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周转;加速社会资金周转。
 
四、开展并推进国际金融的合作与交流
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金融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和推进国际金融合作交流的内容。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共同特征。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全国的金融业实施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依据中央银行职能的第二种分类方法,《 中国人民银行法》 概括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三大职能:调节职能、监管职能、服务职能。
 
三、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部门的关系
1 .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2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论述)
3 .中国人民银行与各商业银行的关系
4 .中国人民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
 
 
第三章 中央银行法与中央银行制度
 
 
 
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概述
 
一、中央银行法的含义及其性质
1 .中央银行法:就是按照国家意志,规定有关调整中央银行的组织活动及其关系的法律规
 
2 .中央银行法的性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中央银行法的主要内容(简述)
1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立法
2 .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立法
3 .中央银行的组织体系立法
4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立法
5 .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监管立法
 
三、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法
1 .美国的中央银行法一一《 美国联邦储备法》
2 .新加坡准中央银行法�D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
3 .中国的中央银行法一一《 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和资本所有权的类型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1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即采取总、分行制,分行是总行的下一级组织,总行和分行组成中央银行统一体。
2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的中央银行机构。
3 .多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在国内建立较多的中央银行机构。
4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与普通银行职能不分,国家设立一家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它同时又办理普通银行业务。
5 .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内没有真正专业化的、具备完全职能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几个履行有限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组成一个准中央银行体系的制度形式。
6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把同一个货币联盟联系在一起,由参加这个联盟的国家共同建立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7 .决定中央银行制度类型的主要因素: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发达程度;国家政体。
 
二、中央银行资本所有权类型
1 .国家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2 .集体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3 .混合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4 .多国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资本额与资本结构
中央银行的资本额与资本结构各个国家的规定不同。
掌握国家所有制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混合所有制中央银行资本所有权的规定。
 
第三节 中央银行机构的组织形式
 
一、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1 .最高权力机构集中掌握决策权和执行权的中央银行。
2 .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中央银行。
3 .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内部职能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1 .中央银行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综合部门;特殊业务部门;一般业务部门。
2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单一型;分设型;混合型。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制度及其组织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度的变迁
中国人民银行制度经历了复合型中国人民银行制度、 单一制一元式 中国人民银行制度。
 
二、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机构的改革
1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并对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
2 .中国人民银行的决策机构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体制及其产生方式
1 .《 中国人民银行法》 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体制及其产生方式。
2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任务: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指导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年度增长规模;定期分析货币及经济形势;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分配原则;其它有关货币政策的事项。
3 .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职责:领导、保证、管理、监督、协调。
 
 
 
第四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类型
1 .货币政策(名词):中央银行为实施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2 .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效应。
3 .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含义);紧缩性货币政策(含义);均衡性货币政策(含义)。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二、货币政策的特征(简答)
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2 .货币政策着眼于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标,使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保持平衡。
3 .货币政策以间接调控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干预。
4 .货币政策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论述)(多选)
1 .总体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
2 .影响国际收支水平
3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4 .促进宏观经济实现总量均衡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
1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分为:最终目标;中期目标;效果目标。
2 .广义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效果指标。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各国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分别掌握它们的含义,可以作为多选。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1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
3 .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
4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
5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建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意义
1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含义(名词)。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又统称为营运目标,它们是一些较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具有效力。
2 .建立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意义:
( l )建立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为了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程度,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 2 )由于货币政策的时间滞后现象,也有必要建立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选择的标准
一般有五个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了解它们的含义,简答。
 
三、西方国家常用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多选、简述)
1 .常用的中介目标主要有: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量等。
2 .常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短期利率、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阶段性。(双目标向单一目标的转变)
2 .确立以稳定币值为取向的货币政策目标的意义。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和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曾把贷款总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 .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基础货币等成为中国货币政策当前主要的中介目标。(多选)
 
 
 
第五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及货币传导机制
 
 
 
第一节 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基本内容(选择)
( l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组成
(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
( 3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作用的猛烈性
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机制:即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及银根的松紧情况,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相应地调节。
3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产生于它的猛烈性特点。
 
二、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对申请再贴现票据资格地规定;对再贴现规模的规定。
2 .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告示作用;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和超额准备金,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活动,从而对市场上的货币量进行调节;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具有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的作用。
3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三、公开市场政策
1 .公开市场政策的内容及其目的
2 .公开市场政策的特点与效果
3 .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二节 中央银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选)(简述)
1 .消费者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一种信用管理措施。
内容:在消费者运用消费信用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时,规定首次付款的最低金融、偿还期限以及可购买消费品的种类。
中央银行运用消费者信用控制工具是为了规范和调控消费信用。
2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中央银行对使用贷款进行证券交易的活动加以控制。
内容:中央银行依据金融市场状况,调高或调低法定保证金的比率,以此控制流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数量。
中央银行运用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工具的效应。
3 .不动产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房地产贷款所规定的某些限制性措施。
内容:规定不动产贷款的最高额度、分期付款的期限、首次付款的金额及还款条件等。中央银行运用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的效应。
4 .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的含义(名词)
优惠利率的形式
中央银行运用优惠利率目的及其效应
 
二、直接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的信用业务进行的干预和控制。
主要措施: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额、特种存款。
 
三、间接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中央银行运用各种间接办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施加影响的一种控制手
 
主要措施:道义劝告、窗口指导、金融检查、公开宣传。
 
第三节 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建立、调节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
 
二、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政策的建立、调节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再贴现政策的改革
 
三、公开市场政策
1 .公开市场政策的建立、调节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公开市场政策的改革
 
四、再贷款政策
1 .再贷款政策的内容与类型
2 .再贷款政策的变化与改革
 
五、利率政策
1 .利率政策的含义及其内容
2 .计划利率的弊端
3 .利率体制的改革(论述)
 
六、其他政策工具
窗口指导、直接干预、消费者信用控制等。
 
第四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
1 .货币政策的传导环节和内容
 
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变量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形式
 
二、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论述)
1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传导环节方面
( 2 )传导效果方面
 
2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
 
 
 
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一、货币发行业务与货币发行制度
1 .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基本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的含义:一是指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2 .货币发行分为: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
3 .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多选)
 
二、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多选)
1 .垄断发行原则
2 .信用保证原则
3 .弹性原则
 
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1 .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现金准备;证券准备。
2 .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比率:指用作货币发行的准备与货币发行量之间的比率。
3 .几种主要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现金准备发行制;证券保证准备制;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比例准备制。(名词、多选)
 
四、几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发行制度比较(简答、论述)
1 .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2 .英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3 .日本的货币发行制度
4 . 多国一币 的发行制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
 
一、存款业务的意义及其特点
1 .存款业务的目的、意义
( l )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 2 )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 3 )有利于国内的资金清算
2 .存款业务的特点:存款动机的特殊性;存款原则的特殊性;存款对象的特殊性;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
 
二、准备金存款业务
1 .准备金存款的含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2 .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按照存款的类别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按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
规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
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率的内容。
 
三、国库存款业务
1 .国库制度:指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的组织管理与业务程序安排。
2 .中央银行办理国库存款业务的意义
3 .国库存款的构成
 
 
四、其他存款业务
1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2 .特种存款
3 .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
4 .外国存款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
 
一、发行中央银行债券
1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目的
2 .中央银行债券发行的对象
 
二、对外负债
1 .中央银行对外负债业务的目的
2 .中央银行对外负债业务的内容
 
三、资本业务
中央银行自有资本来源渠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国有机构;私人部门。(简述)
 
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货币发行业务规定及其程序
1 .货币发行权的规定
2 .人民币发行的程序
 
二、准备金存款业务
1 .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对象、缴存的比例
2 .支付准备金的范围
3 .支付准备金的比例及其变动
 
三、其他存款业务
1 .政府存款
2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3 .特定机构存款。
 
 
 
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一节 中央银行贷款业务和再贴现业务
 
一、贷款业务
1 .中央银行贷款业务的对象: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贷款。(多选)
2 .中央银行贷款的种类(多选)
3 一些国家对贷款业务的主要规定
4 .中央银行贷款应注意的问题(简述)
 
二、再贴现业务
1 .再贴现业务: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2 .主要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再贴现金额和利率的确定;再贴现票据的规定;再贴现额度的规定;再贴现款的收回。
 
三、贷款业务和再贴现业务的重要性
 
第二节中央银行有价证券买卖业务
 
一、有价证券买卖业务的目的和意义
买卖有价证券的目的和意义: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有价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
1 .有价证券业务与贷款业务相同之处
2 .有价证券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
 
三、有价证券买卖业务的种类及其业务操作
1 .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种类
2 .美国等国家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交易方式
 
第三节 中央银行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一、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的目的和意义
1 .中央银行保管黄金、外汇储备的目的:黄金外汇是清算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手段。
2 .中央银行保管黄金、外汇储备的意义:稳定币值;稳定汇价;调节国际收支。
 
二、国际储备的种类和构成
1 .国际储备的构成: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普通提款权。
2 .国际储备必须具备安全性、收益性和兑现性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贷款业务
1 .对商业银行贷款
2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
3 .对政府的贷款
4 .其他贷款
 
二、再贴现业务
1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1986 年首先开办再贴现业务
2 .再贴现业务的发展
 
三、公开市场业务
1 .买卖有价证券的主要种类:短期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券。
2 .国债一级交易商的选定
3 .买卖有价证券业务应具备的条件
 
四、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1 .规模管理
国家外汇储备一3 个月进口用汇+10 %偿债率+15 %外资企业汇出利润+50 %外国证券投资+其他不确定因素
2 .经营管理
 
 
 
 
第八章 略
 
 
 
 
 
第九章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概述
 
 
 
第一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
1 .金融监管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有不同的含义
2 .现代意义的金融监管的内涵:一国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准则和程序,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约束债务人的行为,确保金融主体和金融业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业有序地运行和健康地发展,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日益增强了各国之间的关联程度,要求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合作;
2 .计算机和电讯业的发展正在推动世界各国由产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并促使银行业发生重大变革;
3 .国际金融市场扩大,金融风险增大;
4 .银行并购活动日趋激烈,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加大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监管难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体制
 
一、 多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
1 . 多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形成的基础
2 . 多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
 
二、 二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
1 . 二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形成的基础
2 . 二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
 
三、 一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
1 . 一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形成的基础
2 . 一元化 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
 
四、跨国金融监管体制
1 .跨国金融监管体制形成的基础
2 .跨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
 
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体制
1 .中国传统的 大一统 中央银行监管体制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3 .中国人民银行同其他监管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
可以以论述题的方式出现。
 
第三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预防性管理
预防性管理的含义
1 .市场准入
2 .资本充足性
3 .流动性管制
4 .业务范围的管制
5 .贷款风险的控制
6 .外汇风险管理
7 .准备金管理
 
二、存款保险
1 .存款保险:指国家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地稳健经营与安全,在金融体系中设立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规定本国金融必须参加存款保险并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
2 .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
3 .存款保险的目的和对象
4 .存款保险的标的和存款损失的赔偿
5 .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和体制
在中国怎样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大论述)
 
三、紧急救援
1 .紧急救援的意义
2 .提供紧急救援的方式(简述)
 
第四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则和主要手段(重点)
 
一、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则
1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2 .依法监管原则
3 . 内控 外控 相结合的原则
4 .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
5 .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二、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
1 .依法实施金融监管
2 .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
3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施金融监管。
 
 
 
第十章 中央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
 
 
 
第一节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一、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发展
1 .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的主体
2 .商业银行的一般特征: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存款货币。
3 .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创造者
4 .商业银行的业务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
 
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论述)
1 .对商业银行准人与退出的监管
2 .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监管: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监管;对商业银行放款的监管;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
3 .对商业银行违规的处理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
1 .商业银行风险:指其在资产和负债运用中存在的风险,属于微观金融风险。特点:风险的传统性;风险的体制性;风险的隐蔽性。(多选、简答)
2 .防范商业银行风险采取的主要措施(简述)
( l )建立风险监管的信息流通和政策协调系统;
( 2 )建立风险预防系统;
( 3 )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 4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 5 )建立风险的处理系统。
 
第二节 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征及其职能
1 .政策性银行: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金融机构。
特征:由政府创立或参股;不以盈利为目标;具有确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特殊的融资原则;有单独的法律依据。
2 .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一般职能;特有职能。
3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二、政策性银行的监管体制
1 .政策性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依附型;相对独立型;中间型。
2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3 .政策性银行的监管体制(简述)
 
三、对政策性银行监督的主要内容(简述)
1 .防止政策性银行非银行化和商业化
2 .中国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内容
 
四、政策性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简述)
1 .政策性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和摩擦;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优惠待遇趋于取消;三是政府补贴不堪重负;四是效率低,并损害金融体系的稳定。
2 .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趋势:继续保留,进行相应调整;转变为非国有化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取消或新设。
 
中国为什么实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政策?或论述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论述)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一、外资银行的组织形式及其经营活动的基本点
1 .外资银行的组织形式:分行、附属机构、联营机构和代表办事处。(多选)
2 .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经营的目的
3 .外资银行经营活动的特点。
 
二、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及其监管的主要内容(本节重点)
1 .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
2 .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简述):开业管理;资本管理;业务经营管理;机构数量及地域的限制;准备金和保证金制度;利率的限制;税收管制;日常的监督和管理。
3 .对外资银行国际统一监管规定(这也是一个重点)
 
三、中国对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内容
1 .开业监管:地域限制;资金要求;资格要求
2 .业务监管:业务种类限制;存款准备金要求;资金运用的限制;人员聘用限制。
 
四、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本节重点)(论述)
1 .外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 .对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的措施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第一节 中央银行对金融信托业的监管
 
一、金融信托业的特征及其发展
1 .金融信托:指货币资金、证券、财产等的拥有者,为了达到更好地运用和增值其财产的目的,委托金融信托经营机构代为管理,运用或处理的法律行为。
2 .金融信托业的产生与发展
3 .金融信托业的基本特征:对受托人有特定的要求;金融信托具有金融和财产管理的双重职能;金融信托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受托人对信托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受托人可以依法取得一定的收益和报酬。
4 .中国的金融信托业的发展及其定位改革
 
二、对金融信托业监管的主要内容(本节重点)(简述)
1 .对金融信托机构的监管
2 .对金融信托业务的监管:资本金管理;提缴存款准备金管理;财务报表管理;对金融信托业业务范围的监管。
 
三、中国金融信托业的风险管理(论述)(重点)
1 .中国金融信托业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金融政策风险;产业政策风险;企业方面的风险
内部风险:决策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经营性风险
2 .对金融信托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 l )完善金融信托立法、健全信托业的风险管理,需以完备的信托法制为前提;
( 2 )加强金融信托业的内部管理;
( 3 )加强投资风险控制;
( 4 )加强对逾期贷款的管理;
( 5 )加强资金负债比例管理;
( 6 )建立对金融信托业的资信评估制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对融资租赁业的监管
 
一、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类型、特征
1 .融资租赁(名词解释):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三方当事人,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构成。
2 .融资租赁的类型(多选、简述):直接融资租赁;转融资租赁;回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国际融资租赁。
特征: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承租人对租赁设备及供货人具有选择权和责任;租赁财产的保养、维修、保险及无形损耗的风险,均由承租人负责;租赁信用集融资和融物于一体,兼有融资、投资、贸易、管理功能。
3 .融资租赁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对融资租赁业监管的主要内容(重点)(简述)
中国人民银行对融资租赁业准入、变更、退出、业务范围、资金等的监管,内容如下:
1 .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条件;
2 .申请设立融资租赁机构的审批程序;
3 .融资租赁机构的变更与终止审批;
4 .对融资租赁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
5 .对融资租赁公司资金监管;
6 .对融资租赁合同的监督。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典当业的监管
 
一、典当业的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1 .典当:古代典当指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向劳动人民进行放贷的高利贷机构;现代典当是指以实物质押形式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临时性贷款的融资活动,是以实物所有权(或使用权)暂时转移为特征,以资金运动为核心的一种金融行为。
2 .国外、旧中国、新中国典当业的发展状况
3 .中国典当业的基本特征:典当资本微薄;典当利率颇高;放款条件宽松;融资性;自愿性;期限性;不等价性。(了解)
 
二、中国人民银行对典当业的监管
1 .中国设立典当业的基本条件
2 .对典当业的设立审批及其业务范围的监管。
 
三、其他有关部门对典当业的监管。
 
四、对典当业监管的主要措施:(简述)
1 .要加快制定对典当业监管的办法;
2 .要解决典当业的机构审批无序,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
3 .要解决典当业的混业经营;
4 .要统一收费标准;
5 .加强典当业的自律管理。
 
第四节 中央银行对财务公司的监管
 
一、财务公司的发展及其基本职能
1 .财务公司:国外财务公司是一种不能吸收存款,只能承担贷款,并能提供类似银行各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中国,财务公司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 .中国财务公司的建立与发展
3 .财务公司的基本职能(多选、简述):服务功能;融资中心功能;信贷中心功能;投资中心功能;结算中心功能。
4 .国外财务公司功能的变化趋势
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进一步多样化;
财务公司大规模介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其寻求扩大资金来源的鲜明特征。
 
二、对财务公司的监管(重点)(简述)
1 .中央银行对财务公司监管
( l )设立及变更
( 2 )经营业务
( 3 )资金
2 .对财务公司整顿、接管及解散的监管如何防范财务公司金融风险(论述)
 
第五节 中央银行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
 
一、合作金融的发展及其特征
1 .合作金融:按合作制原则组建起来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
2 .合作金融的出现及其发展
3 .中国合作金融的发展及其改革
4 .合作金融的特征:自愿性;互助性;民主性;利益相关性。(多选、简述)
 
二、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主要内容(一般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准入、资本、资产负债比例、风险基金、财务、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监管,包括:
1 .市场准入监管;
2 .资本限制;
3 .资产负债比例限制;
4 .风险基金和财务监督;
5 .经营原则和业务范围监管。
 
三、农村信用社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论述)
1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表现: 高风险社 较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特别艰巨;不良贷款比重大,信贷资产质量差;自有资本金严重不足,潜在风险较大;存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金实力分散,经营风险大,经营亏损严重;成本费用过高,经济效益下降,业务经营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
2 .农村信用社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
( l )加强信贷管理工作,建立必要的制度;
( 2 )设置安全性监测指标;
( 3 )资金流向的监管;
( 4 )资本金风险管理;
( 5 )建立内控机制;
( 6 )建立中央银行最后援助制度。
 
 
第十二章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监管的体制及其主要原则
 
一、金融市场的构成与分类
1 .金融市场:实现货币信贷,办理票据承兑贴现、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经营外汇买卖、黄金买卖等的市场。
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简述、多选):金融市场的参加者;金融工具;服务于金融市场活动的各种类型的中介机构。
3 .金融市场依据不同标准分类的主要内容(多选)
( l )按期限划分:货币市场(l 年以内)和资本市场(l 年以上)
( 2 )按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划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 3 )按证券买卖的程序划分:证券的发行市场和证券的交易市场
( 4 )按地理范围划分:地方性、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
( 5 )按市场的职能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二、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
1 .复合双重职能监管体制:以资本市场为例,指证券交易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设在同一实体内,同时兼具组织证券交易和监督管理的双重职能的体制。
2 .单一职能监管体制:以资本市场为例,指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的监督管理机构在实体上相对分离,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监管机构在职能上是专门的、单一的。
3 .两种监管体制的比较(简述)
4 .中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
 
三、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原则(多选、简述、论述)
1 .依法持续监管原则;
2 .自我管理和国家监督相结合原则;
3 .信息公开原则;
4 .防止欺诈和操纵行为原则。
 
第二节 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一、货币市场的特征与作用
1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1 年期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2 .货币市场包括的子市场:同业拆放市场、回购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
3 .货币市场的特征(多选、简述):变现性强;流动性高;风险性小;调控性好;公开性强;灵活性大;市场统一性;利率市场化。
功能作用:货币市场成为金融机构调节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场所;货币市场利率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
 
二、中央银行对票据市场的监管
1 .票据市场: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上的凭证,如发票、仓单、提单及保单等;狭义的票据是指以支付一定金额为目的的特种证券,即依法发行的,由自己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2 .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
3 .中国人民银行对票据市场监管的主要措施
( l )建立健全贴现贷款机制;
( 2 )改进现行贴现再贴现利率体制;
( 3 )拓宽再贴现行业和品种;
( 4 )加强商业信用票据化、规范化发展;
( 5 )充分发挥再贴现政策手段使用;
( 6 )严格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三、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
1 .同业拆借市场:指银行同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为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而相互调剂融通的场所。
2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中国人民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
( l )同业拆借参加对象的资格审订;
( 2 )坚持同业拆借基本原则;
( 3 )拆借利率和拆借期限的控制;
( 4 )拆借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比例限制;
( 5 )强化对证券回购等新的拆借方式的管理。
 
四、中央银行对短期债券市场的监管1 .短期债券市场:指期限为1 年以下(含1 年)
2 .中央银行对短期国债市场的监管措施
( l )健全国债发行信息披露制度;
( 2 )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
( 3 )调整短期国债品种;
( 4 )充分发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职能,
( 5 )在法律建设方面,需尽快出台《 国债法》 的短期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的市场。使其起到统一市场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五、中央银行对大额可转让存款单市场的监管
1 .大额可转让存款单:简称CD 单,是商业银行为吸收资金而发给存款人的有一定金额、一定期限、约定利率、可以流通转让的存单。
2 .大额可转让存款单与定期存款的区别
3 .中国人民银行对大额可转让存款单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
 
一、外汇市场监管的含义和外汇监管体制
1 .外汇:是一国持有的外国货币以及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 .外汇市场监管:指一国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外汇的收支、使用、结算、买卖以及汇率和外债变化等进行监管。
3 .中国外汇监管体制
 
二、对外汇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1 .对外汇业务的监管
2 .对违反外汇业务规定的处罚
3 .对外汇交易中心的监管
 
三、外汇风险及其防范(重点)(简述或论述)
1 .外汇风险:指在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中,因未预料到的汇率或利率的突然变动,给外汇持有人带来的经济收益或损失。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储备风险。
2 .防止汇率风险的措施:经营的多样化;分散筹资;货币选择
转嫁汇率风险的措施(重点)(论述):在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或称套头交易;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上进行调期交易;提前或推迟外汇收付;使用货币保值条款。
 
第四节 中央银行对外债的监管
 
一、外债的含义及其范围
1 .外债(名词):直接从国外筹借并需以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2 .外债包括的范围: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外国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买方信贷;外国企业贷款;发行外币债券;国际金融租赁;延期付款;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其它形式的外债。
 
二、对外债监管的主要内容(简述)
1 .对外国政府贷款的监管
2 .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监管
3 .对世界银行贷款的监管
4 .对境外发行债券的监管
 
 
  如需要完整版,加我QQ免费领取(仅限前十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概论,2008,休闲,复习,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