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4-3
生成主分区
可以继续这个过程,直到配置了所需空间,或对新硬盘分配的所有空间。完成分区配置之后,用
w
命令保存改变。如果要重新开始,则用
q
命令退出而不保存改变。
使用新分区之前,要先将其格式化为
ext2
、
ext3
或
vfat
文件系统。这个过程将在本章稍后详细介绍。
二、管理现有硬盘
如果在很大的硬盘上安装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
,则可能还会有一些多余空间。记住,硬盘上可以配置最多
15
或
16
个不同分区,取决于该盘是
IDE
还是
SCSI
盘。本节要切换可引导分区,增加一个新的扩展分区,然后增加和删除一个逻辑分区。
让分区可引导很简单。在
fdisk
实用程序中,运行
a
命令。选择相应主分区,
fdisk
实用程序即会增加可引导标志。图
4-4
显示了这个过程。
图
4-4
让分区可引导
可以在计算机前两个硬盘之一的可引导分区上安装
GRUB
或
LILO
之类的引导装入器。
根据图
4-2
所示的配置,新硬盘中还有多个自由柱面。
Boot
列下面的空间是空的,标为
Linux
分区。
熟悉
fdisk
实用程序后,生成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很简单。但是,也可以选择不同柱面。
三、修改分区表
fdisk
实用程序可以配置
LVM
的交换空间分区,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的分区。
用
Linux fdisk
实用程序生成新分区时,其默认建立带
Linux
标志的新分区。可以将每个分区配置成基本
Linux
格式:
ext2
、
ext3
、
xfs
、
reiserfs
等等。但是,还有几个其他标注分区的方法。
用
fdisk
实用程序打开要改变的分区所在的硬盘。
在
fdisk
实用程序中,用
t
命令改变分区标志。要选择分区名,然后输入所要系统的十六进制码。例如,下图命令将
/dev/sdb5
逻辑分区变成
Linux
交换系统:
图
4-5
生成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4.2.2
磁盘格式化
一、分区格式化
Linux
将使用
mkfs
命令进行格式化。如果已经正确地格式化分区,只要使用这个命令,
Linux
就会将分区重新格式化为相同文件系统,否则要用
-t
选项指定要建立的文件系统类型。还可以先检查坏块,之后再格式化,为此要使用
-c
选项。
这些命令很简单。例如,
-t
命令将
/dev/sdb1
分区格式化为指定的文件系统类型:
# mkfs -t ext2 /dev/sdb1
# mkfs -t ext3 /dev/sdb1
# mkfs -t vfat /dev/sdb1
# mkfs -t reiserfs /dev/sdb1
另一种格式化成
ext3
文件系统的方法是使用下列命令
(-i
生成日志
)
:
二、调整
分区格式
很容易将格式化为
ext2
文件系统的旧分区转换成
ext3
。事实上,
ext3
文件系统与
ext2
基本相同,惟一的差别是
ext3
文件系统包括日志。
因此,如果对
ext2
文件系统生成日志,则其自动变成
ext3
文件系统。只要使用
tune2fs -j
命令即可。例如,下列命令将格式化为
ext2
文件系统的
/dev/hda1
分区转换成
ext3
:
4.2.3
磁盘挂载
一、手动挂载与卸载
读取和写入
Linux
分区之前,首先要挂载目录。需要指定分区、所挂载目录和分区的格式、
mount
命令的典型语法如下:
# mount -t format partition directory
format
可以配置分区格式,如
ext2
、
ext3
或
vfat
。
partition
是要挂载的硬盘设备,如
/dev/ sda1
或
/dev/hda1
。
directory
也称为挂载点,是对这个分区分配的
Linux
目录结构,如
/boot
、
/home
或
/var
:
换句话说,可以用下列命令将
/home/mj
目录挂载到格式化成
ext3
文件系统的
/dev/sdb1
分区:
# mount -t ext3 /dev/sdb1 /home/mj
这比通常的命令更复杂。
/etc/filesystems
配置文件中列出了格式,
mount
命令可以检查这个文件,找出与
/dev/sdb1
分区相应的格式。因此只要使用下列命令即可:
# mount /dev/sdb1 /home/mj
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如果在
/etc/fstab
配置文件中增加下列语句,只要指定分区或目录即可:
/dev/sdb1 /home/mjext3 defaults 1 2
这时可以使用下列命令:
# mount /dev/sdb1
# mount /home/mj
有时要卸载目录。例如,在许多计算机中,
Linux
会锁定光碟驱动器,
直到用如下命令卸载目录:
注意,这个命令是
umount
,而不是
unmount
。
二、开机自动加载
Linux
在引导过程中用
/etc/fstab
文件按不同方式挂载分区和目录。如图
4-6
所示,每个文件系统有几个相关的参数。这些参数确定文件系统如何挂载、数据如何读取、文件系统有哪些相关用户权限,等等。
图
4-6 /etc/fstab
确定文件系统如何挂载
可以看出,
/etc/fstab
中每一行有六个不同字段。表
4.3
列出了这些字段,从左到右进行介绍。
大多数情况下,用
LABEL=/
之类的清单检查计算机上的分区数据,寻找要挂载的实际分区设备,如
/dev/hda3
。
还有其他挂载选项,如
usrquota
与
grpquota(
设置配额
)
、
noauto(
保证
Linux
引导时不寻找光碟或软盘
)
和
user(
让任何用户挂载文件系统,如光碟
)
。
表
4.3 /etc/fstab
字段
列号
|
字段
|
描述
|
1
|
Label
|
要安装的文件系统
(
如
/usr)
或分区
(
如
/dev/sdb1)
|
2
|
Mount Point
|
要挂载的分区或文件系统所在目录
|
3
|
Format
|
文件系统格式类型,如
ext2
、
ext3
与
reiserfs
|
4
|
Mount
Options
|
默认选项包括
rw(
读写
)
、
suid(SUID
权限
)
、
dev(
终端与磁盘之类的块设备
)
、
exec(
二进制文件
)
、
auto(
自动挂载
)
、
nouser(
只有根用户可以挂载
)
和
async(
数据异步读写
)
|
5
|
Dump Value
|
1
表示文件系统自动写入磁盘
|
6
|
Filesystem Check Order
|
需要
fsck
的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为
1
,本地计算机上的其他文件系统为
2
,交换、虚拟、光碟、软盘和远程目录为
0
|
三、按需加载
1
、更改自动加载文件
#vi /etc/auto.master
添加一行
/media/test /etc/auto.misc --timeout=15
#/media/test
是挂载的真实目录
2
、更改文件
/etc/auto.misc
#vi /etc/auto.misc
/abc -fstype=ext3 :/dev/sdb5
#abc
是虚拟目录的名字
3
、重新启动自动加载服务
4.3
磁盘管理扩展
对于磁盘,除去分区格式化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操作,例如交换分区的增加与删除,
Raid
的配置和
LVM
的管理等。
4.3.1
交换分区调整
Linux
的交换分区,相当于
Windows
系统的虚拟内存,通常来说,交换分区大一些好,所以,我们适时的需要增加交换分区。
实例,将交换分区增加
100M
1
、使用虚拟设备生成空文件
#dd if=/dev/zero of=/tmp/swapfile1 bs=10M count=10
2
、生成交换分区文件
3
、激活交换分区
4
、交换分区永久生效
#vi /etc/rc.local
添加
swapon /tmp/swapfile1
4.3.2
配置
raid
磁盘
一、
RAID
简介
计算机制造商们全面打起了提速战。作为计算机最重要的外部存储设备,硬盘当然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速度更快的硬盘。即便如此,硬盘存储仍然摆脱不了系统性能瓶颈的角色。不仅如此,硬盘存储在数据安全上也是问题多多。现在人们的工作已无法摆脱计算机,这一方面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潜在的危险也是明摆着的:一旦硬盘的数据损坏,人们长时间的工作就可能毁于一旦。
那么,有没有基于现在的硬盘提升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的技术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
RAID
技术。
RAID
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D.A. Patterson
教授在
1988
年提出的。
RAID
是
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的缩写,直译为
“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
,也简称为
“
磁盘阵列
”
。后来
RAID
中的字母
I
被改作了
Independent
,
RAID
就成了
“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
,但这只是名称的变化,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改变。简单地讲,
RAID
技术就是利用多个硬盘的组合提供高效率及冗余的功能。
二、
Raid
的常用级别
具体实现起来,
RAID
的级别很多,各级别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级别。
RAID 0
RAID 0
需要至少两个硬盘,是没有任何保护的,它只是将两个或多个相同型号及容量的硬盘组合起来,而当系统提取数据时,它可以同时由所有硬盘(同一个阵列里)读出数据,速度会比一个硬盘快得多。而亦因为它没有任何的数据保护,只要其中一只硬盘出事,所有数据便会被破坏。所以
RAID0
通常应用在一些非重要资料上,如影像撷取。磁盘阵列的总容量为各个硬盘容量之和。
RAID 1
这个级别由两个(只有两个)硬盘组成,亦可称为镜像(
Mirroring
)。每一个资料均会相同的写在两个硬盘上,镜像就是因为两个硬盘的内容将会一模一样,但对于系统来说都只会见到一个硬盘。当然,资料写入的时间可以会长一点,但读则没有影响,因为两个硬盘是可以同时读取资料的。磁盘阵列的总容量为其中一块硬盘的容量。
RAID 5
这个级别也是需要至少三个硬盘。数据会分割跟
RAID3
一样,但并不会有一个特定的硬盘将来储存校验值,所有数据及校验值都会分布在所有硬盘上。
RAID 5
消除了
RAID3
在写数据上的瓶颈,可以提供高速数据读取并针对多用户模式,
RAID 5
所提供的功能及表现是有
RAID
级别之中最好的。
RAID5
常使用缓冲技术来降低性能的不对称性。与
RAID3
一样,如果组成磁盘阵列的硬盘相同,磁盘阵列的总容量也为各个硬盘容量之和减去一块硬盘的容量。
RAID5
级以合理的价位提供了最佳的性能和数据安全性,因此目前它很受欢迎。
三、
Raid
的种类
基于不同的架构,
RAID
可以分为
:
软件
RAID (
软件
RAID)
软件
RAID
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
Windows
、
Netware
及
Linux
。软件
RAID
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
RAID
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
―
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
―
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
RAID (
硬件
RAID)
硬件
RAID
通常是一张
PCI
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
RAID
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
RAID
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
RAID
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
在系统里,硬件
RAID PCI
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四、
Redhat Enterprise Linux5
实现
raid
1
、创建
Raid5
设备
mdadm -C raid
设备名
-
lraid
级别
-
nraid
磁盘数
磁盘分区
1
磁盘分区
2
磁盘分区
3
#mdadm -C raid0 -l5 -n3 /dev/sdb1 /dev/sdb2 /dev/sdb3
2
、使用
Raid
设备和使用其它磁盘分区一样,先格式化,后挂载。
#mkfs.ext3 /dev/md0
#mount /dev/md0 /mnt/aaa
3
、
raid
设备的修复
#mdadm raid0 -f /dev/sdb3
#
标记损坏设备
#mdadm raid0 -a /dev/sdb5
#
添加新设备到阵列中
# mdadm raid0 �Cr /dev/sdb3
#
移出损坏的设备并查看
4.3.3
配置
LVM
如果没有逻辑卷管理系统
(LVM)
,则安装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
期间一定要确定如何将硬盘分区。一旦硬盘分区之后,就很难扩大各个分区的空间。
例如,假设在另一分区中建立
/home
目录。事先计划了
10
个用户所需的空间。但随着公司扩大,需要
20
个用户所需的空间。如果没有逻辑卷管理系统,则很难扩大
/home
分区长度,需要备份
/home
中的文件,寻找具有足够空间的分区,然后将文件恢复到这个分区。
逻辑卷管理系统可以在不同文件系统之间重新分析磁盘空间块。利用逻辑卷管理系统,就可以在
/var
之类的文件系统中还有多余空间时,将多余空间分配给
/home
目录。
可以在安装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
期间生成逻辑卷管理系统卷组,也可以用下面几节介绍的方法,生成和管理逻辑卷管理系统卷组。即使安装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
期间已经生成逻辑卷管理系统卷组,也请继续往下阅读。如果不能用本节介绍的命令增加与减少逻辑卷长度,则逻辑卷管理系统也没什么用。
4.5.1
LVM
基础
逻辑卷管理系统实际上是硬盘中不同物理段的映像。集合到一个逻辑卷之后,
/home
与
/usr
之类的文件系统可以挂载到这个卷中。逻辑卷可以重新组织,包括增加的硬盘空间。
下面简要介绍逻辑卷管理系统的功能,要了解逻辑卷管理系统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几个基本定义:
物理卷(PV
,Physical volume)
物理卷通常对应于硬盘上的标准主分区或逻辑分区。
物理块(PE
,Physical extent)
物理块是磁盘空间块。物理卷分成几个等长的物理块。
逻辑块(LE
,Logical extent)
逻辑块是磁盘空间块。逻辑卷管理系统中的逻辑块长度与这个系统中的物理块长度相同,每个逻辑块对应于特定物理块。
逻辑卷(LV
,Logical volume)
逻辑卷是逻辑块的集合,可以在逻辑卷中挂载
/usr
与
/boot
之类的文件系统。
卷组(VG
,Volume group)
系统中的逻辑卷集合起来即可形成卷组。配置逻辑卷管理系统时,大多数命令那是针对卷组的。
4.5.2
生成物理卷
首次实现逻辑卷管理系统时,最好在新硬盘上配置。安装硬盘之后,先不要安装任何分区。可以在整个硬盘上建立一个逻辑卷管理系统。例如,如果硬盘是辅助
IDE
接头上的从盘。则
Linux
设备为
/dev/hdd
,要在这个盘上建立物理卷,用下列命令:
如果已经用
fdisk
之类的实用程序建立分区,则可以在特定分区上建立物理卷。首先运行
fdisk
实用程序,改变所要分区的系统
ID
。进入
fdisk
实用程序菜单之后,可以用下列命令改变硬盘上的假想分区号:
Command(m for help)
:
t
Partition number(1―15)
:
1
Hex code(type L to list codes)
:
8e
不要对需要保留数据的任何分区使用这个命令。一旦改变
Linux
逻辑卷管理系统类型,就可以用下列命令生成物理卷:
配置两个或多个物理卷之后,下一步要生成卷组。
4.5.3
生成卷组
卷组是一个或几个硬盘上配置的物理卷的集合。增加更多物理卷时,可以将其加进现有卷组。
生成卷组很简单,甚至可以用下列命令指定所要的卷组名
(
如
programs)
:
# vgcreate programs /dev/sdc1 /dev/sdd1
生成卷组之后,可以用下列命令将物理卷加进现有卷组:
# vgextend programs /dev/sde1
然后可以将卷组组织成物理卷中可以建立的块。
4.5.4
生成逻辑卷
最后要生成逻辑卷,挂载
/home
与
/var
之类的文件系统。们首先要知道卷中物理块的长度。为此可以使用
vgdisplay
命令。用上节生成的卷组时,命令如下:
可以看出,其中包括这个组的最大逻辑卷与物理卷个数、卷组长度和卷组中的物理块长度。
然后即可用下列命令生成所要长度的逻辑卷:
# lvcreate -l num_of_PEs programs -n logicvol
上例中新的逻辑卷名为
logicvol
。由于物理块长度为
4MB
,因此,如果要建立
200MB
的
logicvol
逻辑卷管理系统分区,则可以将
num_of_PEs
改成
50
。
这样就生成了新设备
/dev/programs/logicvol
。现在可以像任何其他硬盘分区一样,格式化和挂载这个设备。例如,下列命令将其格式化为
ext3
文件系统,将其挂载到
/tmp
目录:
# mkfs -j /dev/programs/logicvol
# mount -t ext3 /dev/programs/logicvol /tmp
现在很容易增加
/dev/programs/logicvol
设备长度。假设还有多余的物理块,只要用
lvextend
命令。下列命令将
/dev/programs/logicvol
长度增加到了
300MB
:
# lvextend �CL 300M /dev/programs/logicvol
4.4
使用外挂设备
4.4.1 U
盘
/
移动硬盘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
已经提供了移动存储设备的自动识别能力。将你的
U
盘或者移动硬盘插入
USB
口中,等待系统识别一小会,然后在控制台状态下输入如下命令:
则系统会将你的
U
盘以
sd?
的形式显示出来,这个?部分可能为
a
、
b
、
c
等,也可能为
a1
、
a2
、
a3
等,表示的是你的硬盘设备的顺序,你只需要根据你的
U
盘的容量找出对应的标示即可。
你如果您有多个
USB
设备话,则设备名在
Linux
下分别表示为
sda
、
sdb
、
sdc
等。
接着,在
/mnt
目录下建立一个挂装
USB
存储器的目录:
然后再运行装载设备命令,将
USB
设备挂装到
/mnt/usb
目录下:
#mount -t msdos /dev/sda1 /mnt/usb
其中
sda1
标示你的
U
盘,
usb
标示你的
U
盘被挂载的目标目录。
注意:如果在
fdisk
中显示您的
USB
设备的文件系统为
FAT32
,请使用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sb
命令装载
USB
设备。
运行如下命令即可查看
USB
存储器中的文件信息:
然后你就可以像对待硬盘一样对
USB
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拷贝、删除等操作了。
使用完毕,不要忘了执行卸载任务,否则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执行
即可,执行完毕就可以放心地取下
U
盘了。
4.4.2
刻录机的使用
1
、检查刻录机
2
、刻录光盘
#cdrecord -v speed=4 dev=0,3,0 my.iso
3
、擦除光盘
#cdrecord --dev=0,3,0 --blank=fast
4.4.3
光盘使用
光盘格式是一种发行大型软件程序和多媒体游戏以及演示的常用格式,多数可从销售点中购买的软件都使用光盘形式。接下来将介绍如何在
Red Hat Linux
系统下使用光盘。按照默认设置,光盘会被自动挂载,桌面上还会出现一个光盘图标,用户可以使用这个图标来卸载并弹出光盘。右击光盘图标载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可以看到所有可用的选择,例如,要卸载并弹出光盘,在菜单上选择“弹出”命令即可。
也可以使用命令行的方式来挂载和卸载光盘:
#mount /mnt/cdrom
→
挂载光盘
#umount /mnt/cdrom
→
卸载光盘
4.4.4 ISO
镜像制作使用
1
、
ISO
镜像的制作
如果你从网络安装,通常会用到
ISO
镜像。
从光盘制作
ISO
镜像
#dd if=/dev/cdrom of=/mnt/iso.f1.iso
2
、
ISO
镜像文件的使用
#mount -o loop /tmp/a.iso /mnt/iso
这些文章很详细大家不看,一大损失啊!!!
这够长的了供大家支参考呵呵!!!!
留几个问题吧!!很常用!
1
:磁盘和磁盘分区是如何在
linux
系统中表示的?
2
:如何在
linux
中添加一块硬盘?
3
:什么是
LVM
?其优点是什么?如何使用
LVM
进行逻辑卷管理?
4
:
Raid
常用的分为几种?
5
:
ISO
镜像文件如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