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I型人、T型人、A型人

 

 

[百晓生]-I型人、T型人、A型人

 

 

培养T型技巧甚至A型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在认知上确认跨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认为“认知上的改变”是创新的七个来源之一。认知上的改变推进了思考上的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确实相信T型或A型可以取代I型的心智典范,并且采取行动实践之,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重新检验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优势智能(第一个大梦)。检验的同时,必须配合现在或过去就读科系或工作内容(第三个大梦)。


   天下没有“白读的书”,也没有“白过的日子”。已经成为事实的求学、工作或经验,都可以累积而成一种专业知识或技能。在华人社会中,正如胡适(1891~1962)所说,许多人就读的科系或工作内容并非依据自己兴趣,而是跟随社会常模或标准做选择,这也就是有些人会在求学过程或工作中得过且过、或抱怨学非所用的重要原因。然而,从T型或A型的跨领域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深化这些学习经验,然后再透过正式教育(如读研究所)或非正式教育(如工作中的学习、自学或从聆听分享中学习等)的管道,增进另一种专业知识,并且建构两种专业知识的交集融合,或结合一种专业知识的理论与实务经验。


   回想一下什么是你擅长也曾经想学但却“兴致未酬”的领域知识或技能?确认之后,可以开始规划正式或非正式教育的管道,并且付诸实现。知名专栏作家薇薇夫人退休后,下决心拜年轻的奚淞为师学画,以完成她童年的梦想,她乐在勤画中,不到5年已可以开画展了。


   第三,肯定“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态度,并主动实践。


   李奥纳德·巴登认为大部分具有两种专业知识或“语言”的A型或T型人物,都是在人生不同阶段中先后取得两种知识或学会两种“语言”,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在同一时间成就两种专业知识的。组织行为大师华伦·班尼斯(Warren Bennis)和罗伯·汤玛斯(Robert J. Thomas)在深度访谈25位70岁以上却仍是卓越领导人的怪杰(Geezers),和18位35岁以下却已是卓越领导人的奇葩(Geeks)之后(均见《奇葩与怪杰》),发现除了能够从成长中的历练经验建构人生的意义以外,他们也都维持赤子之心、有创意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能随着时代变迁与年龄的增长不断增进新知,必要时也能够弹性地典范转移。


   第四,寻求可以实践大梦的良师益友。


   广泛地阅读和分享自己所知,然后寻找T型和A型人物,以及他们追寻的历程,将他们视为你的良师益友,从他们的经验中建构自己实践大梦的意义。


   你当然也可以寻求擅长你想增进的知识领域之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做为你的良师益友,这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原理。


   第五,根据工作上的需要适时进修。


   20年前,一个青年想要进修,机会很少,可是今天处处充满进修机会,连网络上都可以让有智能的人适当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管道,展开自我成长的历程。


   第六,I型人物除了深度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也可以创造或把握机会横向发展。


   这种做法可以慢慢让自己成为T型人物。假如你擅长某一种专业,一方面要深化这个专业知能。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另起炉灶,学习另一种专业知识,促进这两种专业知识的交集融合,成为A型人物。


   然而比较容易进行整合的方式则是以深化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能,然后横向应用,从应用中增进知识,回头深化原来的专业,而成为T型人物。


   陈甫彦老师在淡大开授“视觉传播”的课程时,国际网络才要起步,多媒体制作只是个梦想,他则从平面摄影、网站建置到多媒体制作等等方向深化传播知能,然后横向发展,例如建置留学站(www.saec.edu.tw;www.ustady.org.tw)、网络剧院(www.cyberstage.com.tw)、金庸茶馆网站、博客来网站,然后再推广Tell Me More互动英语等多媒体英语学习出版品或素材,从横向发展中一方面增进这些领域的知能,一方面透过反思深化原来的传播专业知能。


   第七,寻找异质的人分享合作。


   人各有“智”,人也需要互补,在自己的人际网络中寻找擅长不同智能、领域、知识、专长或技巧的人,以自己擅长的部分建构T中的I,然后从别人的专长中学习横线的I,终究还是可以成为T型甚至A型人物。


   祝福你展开脚踏实地跨领域的学习成长之旅,让自己成为T型甚至A型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行性,天下,peter,百晓生,T型人,A型人,I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