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STP生成树协议

BPDU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s
802.1d STP     802.1w RSTP 802.1s    MSTP
STP spanning-tree protocol
RSTP rapid spanning-tree protocol
MSTP multilayer spanning-tree protocol
SSTP single spanning-tree protcol
RSTP  是STP扩展,其主要特点增加了端口状态的快速切换机制,能够实现网络拓朴的快速转换。
Root Bridge 根网桥 Root port 根端口 Designated port 指定端口 Pathcost 路径成本
目的MAC是多播地址 01-80-C2-00-00-00
SPA spanning-tree algorithm 生成树算法
bridge priority     网桥优先级     hello time    hello时间     forward  delay     转发延时    max age 生存时间
path cost    路径成本    port priority    端口优先级      disabled       关闭     blocking     锁定
listening        侦听               learing           学习         forwarding     转发
字节 字段 描述
2 协议ID 此处总为0
1 版本 STP的版本。802.1为0
1 消息类型 BPDU的类型(配置BPDU=ox00 TCN=ox80)
1 标志 TC/TCA
8 根ID 根网桥的网桥ID
4 路径开销 到达根网桥的STP开销
8 网桥ID 转发根网桥BPDU的网桥的ID
2 端口 转发根网桥BPDU的网桥的端口ID
2 消息寿命 从根桥发出BPDU之后的秒数,每经过一网桥就减一。即为跳数
2 最大寿命 网桥交根桥看作不可用前保留根桥ID的最大时间
2 hello 时间 根桥连续发出BPDU的间隔
2 转发延迟 网桥监听与学习状态所停留的时间。
算法就是为解决特定问题的一个公式或一组步骤。算法依赖与一套规则,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网桥ID (BID)是 生成树算法所使用的第一个参数。STP使用BID来决定桥接网络的中心,称为 根网桥或根交换机
2个字节网桥优先级。0-65535 。默认32768。0X8000
MAC地址。 24个bit的厂商ID。24个分配的。  BID中的MAC地址是交换机的一个MAC地址。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MAC地址池,每个STP实例使用一个作为 VLAN生成树实例的BID。
         (s,t) (u,v)
        s<u
       s=u,且t<v
      时 (s,t)<(u,v)
路径开销是生成树算法所使用的第2个参数,用来决定到根交换机的路径。
路径开销是用来衡量网桥之间的距离有多么近的。路径开销是两个网桥之间某条路径上所有链路开销的总和。
交换机是用路径开销来决定到根交换机的最佳路径。最短链路组合具有最小累计路径开销,并为到根交换机的最佳路径。
网络上所有交换机必须使用同样的标准。
端口ID是生成树算法使用的第3个参数,用来决定根交换机的路径。
IOS 8bit 8bit     COS 6bit 10bit
   s<u
   s=u , t<v
   (s,t)<(u,v)
端口优先级是一个可以配置的STP参数,在IOS上交换机其值的范围为0-255.。 标准128
端口号是catalyst 交换机用来列举端口的数字标志。IOS 为256个端口。
当一个BPDU到达交换机端口时,交换机会使用上面4个参数来判断该BPDU是否比该端口已经存储的BPDU更好。如果新收到的BPDU(或本 地生成的BPDU)更好,则替换原有的值。
当一个网桥第一被激活时,其上的所有端口 每隔2秒 (默认hello 时间)发送一次BPDU。
如果一个端口发现从其他网桥收到的BPDU比自己的更好,则本地端口就停止发送BPDU。如果有 20 秒(MAX AGE)的时间没有从邻居收到这个更好的BPDU,本地端口就重新开始发送BPDU。最大生存时间是最佳BPDU超时的时间。
选举一个根交换机
选举一个根端口
选举指定端口
在一个稳定状态的网络中,BPDU从根网桥流出,沿着这些无环支路到达网络中每一个网段。
root war 网桥战争 选举根交换机
一个网桥的根端口就是按照路径开销最靠近根交换机的端口。每一个非根交换机都必须选举一个根端 口。网桥跟踪根路径开销,它是到根交换机所经链路的开销之和。
当一个端口收到BPDU时该开销会增加,而它们发送时并不增加
桥接网络中的每个网段都必须有一个指定端口。一个网段的指定端口是连接在该网段上的一个桥接端 口,它通过该网段即向根交换机发送流量也从根交换机接收流量。这一方法的背后的思路就是假如每条链路只有一个端口来处理流量,所有的环路就会被打破。 一个网段的指定网桥就是包含该网段的指定端口的网桥。
根网桥
根端口
指定交换机
指定端口
接入端口在指定端口选举中不扮演角色。中继端口是用来连接其他交换机的。接入端口是用来连接到主机或路由器的。 STP  都是在中继端口上交互的。
BackboneFast
blocking start 阻塞状态
bridge ID 网桥ID
CST common spanning tree 公共生成树
Edge port 边缘端口
EtherChannel 以太信道
forward delay 转发延时
forwarding state 转发状态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col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
MST mono spanning tree 单生成树
multiple instance of spanning tree protocol MISTP 多实例生成树协议
per-vlan spanning-tree PVST 每VLAN生成树
prot aggreation protocol PagP 端口聚合协议
port number 端口号
port priority 端口优先级
uplinkfast
portfast
禁用状态是管理性的关闭STP状态。它不是正常STP端口过程的一部分。
阻塞状态
丢弃从所连接的网段上收到的数据帧和通过交换而来内部转发的帧。
接收BPDU并直接传递给系统模块
没有地址数据库
不传递从系统模块收到的BPDU
接收并相应网络管理消息,单并不传递他们
侦听状态
如果一个网桥在它启动或者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BPDU后就立即认为自己是根交换机,端口进入侦听状态。
丢弃所有连接网段收到的帧或其他端口交换来的帧
没有地址数据库
接收BPDU并直接传递给系统模块
处理从系统模块模块收到的BPDU
接收并响应网络管理消息
选举根交换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发生在侦听状态期间。在指定端口选举中失败的端口成为一个非指定端口,并回到阻塞状态。剩下的指定端口或根端口 在15秒后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状态
丢弃所连接网段上收到的帧
丢弃从其他端口交换来需要转发的帧
将位置状态包含进自己的地址数据库里
接收BPDU并直接传递给系统模块
接收,处理并传递从系统模块收到的BPDU。
接收并响应网络管理消息
学习状态开始创建桥接表。收集诸如数据源帧VLAN等信息的一种STP状态。
转发状态
转发状态是一种在端口上即接收又发送数据流量的STP状态
转发从所链接网段上收到的帧
转发从其他端口交换来需要转发的帧
将位置状态信息包含到自己的地址数据库
接收BPDU,并将其直接传递给系统模块
处理从系统模块来的BPDU
接收并响应网络管理消息
STP Overview
STP is a layer 2 link management protocol that provides path  redundancy while preventing loops in the network.
STP 是在数据链路层提供冗余并预防环路的管理协议
For Layer 2 Ethernet network to function proerly , only one active  path can exist between any two stations.
STP协议使两个站点间只有一条活跃的链路
Multiple active paths among end stations cause loops in the  network.
如果在站点间存在多个活跃的链路
If a loop exists in the network,end stations might receive  duplicate messages.
将可能导致站点接收到多个帧的副本
Switches might also learn end-staion MAC address on multiple Layer 2  interface.
交换机在多个接口上学习到相同终端的MAC地址
These conditions result in an unstable network.
这些情况使网络变的不稳定
Spanning-tree operation is transparent to end stations,which cannot  detect whether they are connected to a single LAN segment or a switched  LAN of multiple segments.
不论你是链接在一个LAN 分段上还是连接在多个分段上终端都是无法察觉的。因为STP是对终端透明的。
The STP uses a spanning-tree algorithm to select one switch of a  redundantly connected network as the root of the spanning tree.
STP通过算法计算出根。
The alogorithm calculates the best loop-free path through a  switched Layer 2 network by assigning
a role to each port based on the role of the prot in the acitve  topology:
并且拓朴中每个端口都会处在下面的某种状态
Root    A forwarding port elected for the spanning-tree topology
根       选举出的转发端口
Designated    A forwarding port elected for every switched LAN  segement
指定      每个分段选举出的转发端口
Alternate A blocked port providing an alternate path to root bridge  in the spanning tree
预备          处在监听状态的端口
Backup A blocked port in a loopback configuration
备份           锁定的端口
enable state                                                             enable on VLAN1
spanning-tree mode                                                 PVST+ (rapid PVST+ and MSTP are desabled)
switch  priority                                                       32768
spanning-tree port priority    (configurable on a per-interface  basis)        128
spanning-tree port cost (configurable on a per-interface  basis)               1000mb/s 4
100mb/s     19
10 mb/s     100
spanning-tree VLAN port priority (configurable on a per-vlan  basis)     128
spanning-tree VLAN port cost(confgiurable on a per-vlan  basis)             1000mb/s 4
                                                                                                                   100mb/s 19
                                                                                                                   10mb/s     100
spanning-tree  timers                                                     hello time     2 seconds
                                                                                     forward-delay time    15 seconds
                                                                                     maximum-aging time    20 seconds
                                                                                      transmit hold count 6 BPDUS
Bridge ID, switch priority and extended system id
The IEEE 802.1D standard requires that each switch has an unique  birdge identifier (bridge ID).
IEEE 802.1D 需要每个交换机都有唯一的桥ID
controls the selection of the root swtich.
来进行根网桥的选举
Because each VLAN is considered as a different logical bridege with  PVST+ and rapid PVST+,the
same switch must have a different bridge IDs for each configured  VLAN.
因为 PVST+ 和 快速 PVST+ 每VLAN生成树。就需要交换机针对每个VLAN 有不同的BID。
Each VLAN on the switch has a unique 8-byte bridge ID .
每个VLAN 都需要有唯一的8byte的桥ID
The 2 most-significant byte are used for the switch priority , and  the remaining 6 byte are derived from the switch MACaddress.
2 个字节来表示优先级。6格字节为交换机的MAC地址
The switch support the IEEE802.1t  spanning-tree extensions, and some of the bits previously used for the  switch priority are now used as the vlan identifier.
交换机支持 IEEE 802.1t ,把原来表示交换机优先级的bit用来表示vlan 号。
The result is that fewer MAC addresses are reserved for the  switch.and a larger range of VLAN IDs can be supportd. all while  maintain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bridge ID .
交换机优先级字段变成4bit。另外12bit来表示vlan ID。相加形成唯一的桥ID。
the 2 bytes previously used for the switch priority are reallocated  into a 4-bit priority value and a
12-bit extended system ID value equal to the vlan ID.
4bit 的交换机优先级+12 bit 扩展系统ID, 12bit  扩展系统ID等于VLAN ID
spanning-tree users the extended system ID, the switch priority,  and the allocated spanning-tree MAC address to make the bridge ID unique  for each VLAN.
生成树使用扩展系统ID。利用优先级 vlan号 MAC 地址生成唯一的桥ID。
support for the extended system ID affects how you manually  configure the root switch, the secondary root switch, and the switch  priority of a VLAN.

通过扩展系统ID 你可以手动配置VLAN 的根交换机,第二根和交换机优先级。

原始出处http://3layer.blog.51cto.com/57448/3877

STP的工作原理

          在交换机之间通过彼此交互BPDU进行比较,选出根网桥,根端口,指定端口,阻塞端口.

STP的相关术语及选举过程

         (1)根网桥:它是BPDU的发源地,在交换机上开启协议时,所有交换机都会向外发送以自己为根网桥的BPDU,同时接收其他交换机发来的BPDU,用发 来的BPDU与自己的BPDU进行比较,如果自己的网桥优先级比接收到的低,那么就认为其他交换机为根网桥,把优先级高的那个根网桥地址写进自己的 BPDU,之后自己停止发送BPDU.通过上述过程,直到选出根网桥为止.

        (2)根端口:到根网桥路径开销最小的那个端口即为根端口,每个非根网桥都有一个根端口,当根网桥发送BPDU时,路径开销为0,当第一个端口接收后,开 销累加为19(百兆链路为例)发送出去,当另一个交换机收到后同样把开销加19,传送出去,这样互相通告到根网桥的开销后选出根端口.比较各端口收到的 BPDU

        (3)指定端口:每个网段都有一个指定端口,它是比较各端口收到的BPDU,谁具有最小的算法值(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哪个端口就是指定端口.

       (4)阻塞端口:不为上述端口的就是阻塞端口,也就是逻辑阻塞端口.

       STP的比较过程

        BPDU是STP的协议数据包,它里面包括了上述比较的参数,有根网桥ID(网桥优先级+MAC地址),根路径开销,发送网桥ID,端口ID(端口优先 级+端口号).以上面的图为例,假设网桥ID:SW1<SW2<SW3,这样SW1有最小的网桥优先级,所以SW1为根网桥.当根网桥选好 后,比较第二个根路径开销参数选出根端口这时要根据每个非个根网桥必须有一个根端口的原则进行选举,2,3,4,5比较接收到根网桥的BPDU,2接收时 开销为19,3接收到为38(相反方向),4接到时为38,5接收到时19,所以2,5为根端口.之后选举指定端口,由于根网桥上的端口都是指定端口,所 以只需比较其它即可.每个网段必须有一个指定端口,那么只有3,4口连接的那个网段没有指定端口,只要在这个两个其中选举就可以,由于发出的BPDU的前 两项都是相同,就需要比较第三个参数才能有结果,3的端口ID为128+3,4的端口ID为128+4,3的端口ID小于4的端口ID,所以3为指定端 口,而4为阻塞端口.

        STP的增强特性

        (1)Portfast:为了加快ACCESS口的收敛.一般配置在工作站,服务器,路由器端口接入处.

       (2)Uplinkfast:加速冗余上行链路的收敛速度,解决上联接口的主备切换问题,一般配置在接入交换机上.

       (3)Backbonefast:加快感知间接故障收敛时间.

知识扩展点:(经典但比 较复杂,慢慢看)
A部分:MST(Multiple  Spanning Tree,多生成树)    结合了PVST+和802.1Q的优点,将多个VLAN映射到较少的STP实例。

       MST的概念:它是一种集成了PVST的多个生成树,CST低BPDU开销及RSTP的快速收敛等优点的一种生成树协议。

       MST的操作特性:

(1)将具有相同转发路径的VLAN映射到一个生成树中.

(2)根据用户对数据转发路径要求的不同来创建生成树实例.

(3)MST按照RSTP的方式收敛.

    MST的术语

(1)MST区域:MST提出区域的概念与OSPF中的区域大体是一样的,都是为 减小抖动范围(网络边缘设备的接入和断开会影响全网络的收敛,有些网络是用户通信时不涉汲到时,但没有区域概念用户网络也会引起收敛,这种收敛是不必要 的),限制各协议的范围(减小协议本身数据开销,如果没有区域所有开有MST协议的设备都会接收MST的BPDU,这样BPDU就形成了广播风暴).区域 内CISCO可支持16个生成树实例.

(2)IST(Internal Spanning  Tree):它是MST内部缺省的生成树实例,编号为INSTANCE  0,在MST区域内管理其他实例,默认所有VLAN都在IST中,像是默认情况下所有VLAN都在管理VLAN1中一样.在区域间进行互操作.

(3)MSTI(Multiple Spanning Tree  Internal):多生成树实例,也就是用户实例,是用户自己创建的,用来承载用户数据,编号为INTSTANCE 1 - 15  ,并且只具有本地意义.它的BPDU只在本地有效,如果想出去必须附在IST中传递.

(4)CIST(Common INTERNAL Spanning Tree  ):它是CST和IST的结合,在区域间时IST变成CIST,从大局看是CST的一部分,也就是CIST.

MST的操作过程


在图中上面为MST的区域1,下面为MST的区域2.操作分为区域内 操作和区域间操作.假设交换A,F为VLAN1的根,B,E为VLAN2的根.根优先 级:A<B<C<D<E<F

(1)区域内操作

      图中VLAN1属于区域1的IST,VLAN2属于MSTI1,由于IST和MST是两个在逻辑上相互独立的生成树实例,所以分别有各自的替代端口.在 IST中,A为根网桥1、6、3为指定端口,2 、5为根端口,4为替代端口,VLAN1堵塞  4号端口.在MSTI1中,B为根网桥,2、3、6为指定端口,1、4为根端口,5为替代端口,VLAN2堵塞5号端口.在区域内收敛时继承RSTP的快 速收敛属性.下面区域2也通过上述进行区域间互操作,对于IST:F为根网桥,11为替代端口,13、14、10为指定端口,9、12为根端口.对于 MSTI2:E为根网桥,11、12、9为指定端口,10、13为根端口,14为替代端口.

(2)区域间操作

         当7、8、15、16号端口连接时进行区域间操作,这时两个区域总体看为一个CST,进行内部根网桥,根端口,指定端口,替代端口的选举.选举过程略,结 果为A为根网桥,在区域间选举时由于C离A最近,所以相对于下面来讲C为根网桥,8或16、11、14、2、5为根端口,1、3、6、7、9、10、12 为指定端口,4、13、16为替代端口,所以用户数据经过6->5->7->8->9->14.上面是VLAN1的转发路 径.在C,D之间IST变成CIST进行交互BPDU.

(3)MST与STP互操作

      MST与PVST:当MST有端口在连续2个BPDU时间都收到了PVST的BPDU那么接收到PVSTBPDU的MST端口会回退到PVST状态,与 PVST共同工作.就好像从这个端口进去,从另外端口以另一种BPDU出去,完成衔接.

B部分:
在IEEE 802.1w标准里定义了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协议在STP协议基础上做了三点重要改进,使得收敛速度快得多(最快1秒以内)。

第一点改进: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  Port)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两种角色,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就会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无需等待两倍Forward Delay时间。

第二点改进: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网桥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 延地进入转发状态。如果是连接了三个以上网桥的共享链路,下游网桥是不会响应上游指定端口发出的握手请求的,只能等待两倍Forward  Delay时间进入转发状态。

第三点改进: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把其他网桥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  Port)。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由于网桥无法知道端口是否是直接与终端相连,所以需要人工配置。

可见,RSTP协议相对于STP协议的确改进了很多。为了支持这些改进,BPDU的格式做了一些修 改,但RSTP协议仍然向下兼容STP协议,可以混合组网。虽然如此,RSTP和STP一样同属于单生成树SST(Single Spanning  Tree),有它自身的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点缺陷:由于整个交换网络只有一棵生成树,在网络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会导致较长的收敛时间,拓扑改 变的影响面也较大。

第二点缺陷:近些年IEEE  802.1Q大行其道,逐渐成为交换机的标准协议。在网络结构对称的情况下,单生成树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在网络结构不对称的时候,单生成树就会影响网络 的连通性。

第三点缺陷:当链路被阻塞后将不承载任何流量,造成了带宽的极大浪费,这在环行城域网的情况下比较明 显。

这些缺陷都是单生成树SST无法克服的,于是支持VLAN的多生成树协议出现了。


PVST/PVST+

每个VLAN都生成一棵树是一种比较直接,而且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它能够保证每一个VLAN都不存在 环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以这种方式工作的生成树协议并没有形成标准,而是各个厂商各有一套,尤其是以Cisco的VLAN生成树PVST(Per  VLAN Spanning Tree)为代表。

为了携带更多的信息,PVST BPDU的格式和STP/RSTP  BPDU格式已经不一样,发送的目的地址也改成了Cisco保留地址01-00-0C-CC-CC-CD,而且在VLAN Trunk的情况下PVST  BPDU被打上了802.1Q VLAN标签。所以,PVST协议并不兼容STP/RSTP协议。

Cisco很快又推出了经过改进的PVST+协议,并成为了交换机产品的默认生成树协议。经过改进的 PVST+协议在VLAN 1上运行的是普通STP协议,在其他VLAN上运行PVST协议。PVST+协议可以与STP/RSTP互通,在VLAN  1上生成树状态按照STP协议计算。在其他VLAN上,普通交换机只会把PVST  BPDU当作多播报文按照VLAN号进行转发。但这并不影响环路的消除,只是有可能VLAN 1和其他VLAN的根桥状态可能不一致。

PVST/PVST+协议实现了VLAN认知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但是新技术也带来了新问 题,PVST/PVST+协议也有它们的“难言之隐”。

第一点缺陷:由于每个VLAN都需要生成一棵树,PVST  BPDU的通信量将正比于Trunk的VLAN个数。

第二点缺陷:在VLAN个数比较多的时候,维护多棵生成树的计算量和资源占用量将急剧增长。特别是当 Trunk了很多VLAN的接口状态变化的时候,所有生成树的状态都要重新计算,CPU将不堪重负。所以,Cisco交换机限制了VLAN的使用个数,同 时不建议在一个端口上Trunk很多VLAN。

第三点缺陷:由于协议的私有性,PVST/PVST+不能像STP/RSTP一样得到广泛的支持,不 同厂家的设备并不能在这种模式下直接互通,只能通过一些变通的方式实现,例如Foundry的IronSpan。IronSpan默认情况下运行的是 STP协议,当某个端口收到PVST BPDU时,该端口的生成树模式会自动切换成PVST/PVST+兼容模式。

一般情况下,网络的拓扑结构不会频繁变化,所以PVST/PVST+的这些缺点并不会很致命。但是, 端口Trunk大量VLAN这种需求还是存在的。于是,Cisco对PVST/PVST+又做了新的改进,推出了多实例化的MISTP协议。


MISTP/MSTP

多实例生成树协议MISTP(Multi-InstanceSpanning Tree  Protocol)定义了“实例”(Instance)的概念。简单的说,STP/RSTP是基于端口的,PVST/PVST+

是基于VLAN的,而MISTP就是基于实例的。所谓实例就是多个VLAN的一个集合,通过多个 VLAN捆绑到一个实例中去的方法可以节省通信开销和资源占用率。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把多个相同拓扑结构的VLAN映射到一个实例里,这些VLAN在端口上转发状态将取 决于对应实例在MISTP里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里的所有交换机的VLAN和实例映射关系必须都一致,否则会影响网络连通性。为了检测这种错 误,MISTP BPDU里除了携带实例号以外,还要携带实例对应的VLAN关系等信息。MISTP协议不处理STP/RSTP/PVST  BPDU,所以不能兼容STP/RSTP协议,甚至不能向下兼容PVST/PVST+协议,在一起组网的时候会出现环路。为了让网络能够平滑地从 PVST+模式迁移到MISTP模式,Cisco在交换机产品里又做了一个可以处理PVST  BPDU的混合模式MISTP-PVST+。网络升级的时候需要先把设备都设置成MISTP-PVST+模式,然后再全部设置成MISTP模式。

MISTP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既有PVST的VLAN认知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又拥有可以和 SST媲美的低CPU占用率。不过,极差的向下兼容性和协议的私有性阻挡了MISTP的大范围应用。多生成树协议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IEEE  802.1s中定义的一种新型多实例化生成树协议。这个协议目前仍然在不断优化过程中,现在只有草案(Draft)版本可以获得。不过Cisco已经在 CatOS 7.1版本里增加了M STP的支持,华为公司的三层交换机产品Quidway系列交换机也即将推出支持MSTP协议的新版本。

MSTP协议精妙的地方在于把支持MSTP的交换机和不支持MSTP交换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分别称 作MST域和SST域。在MST域内部运行多实例化的生成树,在MST域的边缘运行RSTP兼容的内部生成树IST(Internal Spanning  Tree)。

MST域内的交换机间使用MSTP  BPDU交换拓扑信息,SST域内的交换机使用STP/RSTP/PVST+  BPDU交换拓扑信息。在MST域与SST域之间的边缘上,SST设备会认为对接的设备也是一台RSTP设备。而MST设备在边缘端口上的状态将取决于内 部生成树的状态,也就是说端口上所有VLAN的生成树状态将保持一致。

MSTP设备内部需要维护的生成树包括若干个内部生成树IST,个数和连接了多少个SST域有关。另 外,还有若干个多生成树实例MSTI(Multiple Spanning Tree  Instance)确定的MSTP生成树,个数由配置了多少个实例决定。

MSTP相对于之前的种种生成树协议而言,优势非常明显。MSTP具有VLAN认知能力,可以实现负 载均衡,可以实现类似RSTP的端口状态快速切换,可以捆绑多个VLAN到一个实例中以降低资源占用率。最难能可贵的是MSTP可以很好地向下兼容 STP/RSTP协议。而且,MSTP是IEEE标准协议,推广的阻力相对小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速,protocol,bridge,forward,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