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花瓶竞标赛

第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于12月10 日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这个号称世界三大选美赛事之一的比赛,已是连续第三年在中国,在三亚市举办。比起第53届第一次来中国时的轰轰烈烈,媒体对比赛的关注已明显降温,群众的热情也在减退。是世姐赛缺少新意?是因为与中国水土不服?还是“美女经济”本身已经风光不再?

世界小姐“着凉感冒”?

“世界小姐”组委会曾多次宣布,此次比赛的参与选手达到125名,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而11月30日却最终证实:今年的世姐选手只有102名,比2004年的109名,2003年的106名还少。

冰岛小姐尤娜(中)、墨西哥小姐达菲(左)和波多黎各小姐英格瑞分别获得第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冠、亚、季军。新华社记者摄

事前宣称所有参赛选手将前往温州、成都、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城市进行巡游,但最后却大大“缩水”,只去了温州和上海,而且并非全员出动,到上海去的只有一半选手。

海南当地一家大报,2004年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前夕,用了将近2个月时间连续发稿,对赛事进行预热,并屡屡采用整版组图报道,至比赛结束发稿百条左右。但今年直到比赛前1天,也只发了50余条报道,且大都只占用次要版面。

12月6日,2005年世姐总决赛晚会2张起价3000美元的至尊金票公开拍卖,分别以3700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万元)和3400美元被竞拍走。而2003年第53届世姐赛时向全国拍卖总决赛晚会金票,却拍出了28万元、10万元的天价。

新浪网2003年组织的世姐调查,参与投票网友高达11万余人次;2004年的类似调查,参加者减少到2万余人;今年类似的调查,截至比赛前一天,吸引来的网友竟不到2千人。

搜狐作为2005年的世姐赛中文官方网站,开展了2005“世界小姐”总决赛冠军网上竞猜活动,截至9日上午8点,总投票数也只有1306票。着实惨淡。

12月3日,参加第55届世界小姐评选活动的来自世界五大洲的50多名佳丽,冒着细雨登上“上海风采”号游轮,用她们美丽的眼睛欣赏浦江两岸风光。(新华社记者张明摄)

赛前一日,记者走上三亚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一位莫姓女青年说:“我对第一年的中国小姐和世界小姐冠军比较有印象,虽然名字不记得,但如果看到还是能认出来的。但是这两年的就记不清了。”记者问她知不知道10日就是总决赛,她摇头称,最近工作忙,没时间关注。一位中年男子表示自己每年的世姐三亚巡游都去看了,他说:“第一年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想看,因为没见过嘛,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后来当然也愿意看,不过就没那么热情了。”一位男青年则表示自己根本不关心世界小姐选美,凑巧看到新闻就“瞄瞄”,没有特别注意。“这只是偶尔的消遣罢了,哪里会专门留意这个。”

“寒流”从哪里来?

让“世姐”着凉的“寒流”从何处来?从三亚市民的说法中,已经隐约透露出一点痕迹。

爱尔兰小姐、加拿大小姐和中国小姐分别获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冠、亚、季军(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

首先就是“审美疲劳”。搜狐在12月9日推出另外一项网上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希望世界小姐比赛在中国举办多久?”虽然参加的人数不多,但超过50%的网友认为,“只办三年就够了”。

最近红透半边天的《超级女声》节目,明年将停办,据节目策划方――天娱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观众喜欢看新鲜,今年超女的火爆让这个节目到达了一个顶峰,为了保证观众对节目的新鲜感和关注度,决定明年停办。此举被业内人士赞为“十分聪明”。

反观世界小姐,从1950年到现在,年年举办,虽然美女年年新,但就象一位看了三年世界小姐总决赛(彩排)的三亚市民说的:“美女看多了,也累!”

其次,与中国“水土不服”。记者在今年总决赛的前一天采访了中国小姐赵婷婷。她表示,第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谁会胜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观众的投票,但中国内地并没有开通投票热线,虽然也可以在世界小姐英文官方网站上投票,但是“很麻烦”。“这些对我的比赛成绩都是非常不利的,但是我也没有办法。”

2003年,世界小姐总决赛头一次在中国举办时,冠军诞生的这一刻曾让中国百姓好奇又激动(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

在中国连续举办三届总决赛,却没有充分照顾内地观众的参与性,这不得不说是世界小姐组委会的失当。记者在翻看网友留言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人在问“在哪个电视台能看到总决赛?”而且往往得不到回答,更不要说之前专门为观众投票而拍摄的佳丽介绍宣传片了,内地观众即使想打长途电话投票,也缺乏充分了解选手和比赛规则的渠道。世界小姐英文网站内容比较全面,在上面投票也有效,但对于全球众多没有掌握英文的观众而言,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他们投票的权利。况且每投一票还要收取一美元,这又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观众制造了个不大不小的障碍。

就象一位三亚市民所说:“想去现场看总决赛也没钱呀,买门票最便宜也要几百块,一家人都去的话就是上千块了,这个比赛还是有钱人去看吧。”

此外,审美眼光不同降低了认同感。以下是记者问三亚市民“世姐美不美”得到的答案:“还可以吧。当然我的想法可能和人家专业评出来的不一样,自己喜欢的和最后的冠军总不是同一个人。不过人家选出来了看多了也觉得美。”

2005年“世界小姐”总决赛三亚大巡游(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巡游的时候去看了,有些地区的人我们看不惯,不过人家自己觉得美就美嘛。”

“世界小姐比赛就是在选西方人的美女,她们跟东方人不能放在同一个标准上来看,就象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打分一样。我觉得这个比赛选不出世界公认的美女,‘外国美女’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美女”该败败火了?

2003年世界小姐进入中国,有媒体称这标志着中国“选美年代”的开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从2003年起,在中国举办的选美活动层出不穷。除了中国自己举办的首届中国小姐选举、首届上海小姐选举之外,环球小姐、国际小姐和世界小姐大赛也在中国举办了分赛和决赛,此外还有“校园选美”、 “网络选美”等活动接二连三地在各地举行。而据统计,2004年,仅在国内举行的全国规模的选美和模特大赛就有百余场,再加上众多的地方大赛,大大小小的选美比赛不下1000场。

秘鲁小姐、多米尼加共和国小姐和美国小姐分别获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冠、亚、季军(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

《中国妇女报》一篇文章写道:著名经济学家胡必亮曾表示,选美活动确实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会有好处。当然,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经济发展还得依赖于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业等方面。“如果‘美女经济’变成了一种把美女当成一种商品、一种工具来刺激消费或者来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的做法,这肯定是不对的,这是对美、对美女的歧视和侮辱,是一种不健全、不健康的观念。”

有评论称:“美女”泛滥成灾,是在文化暗示中误导社会价值观。一个个选美活动“造星”的成功带来了财富、名气,但造成歧视劳动和知识、寄托形象的畸形观念。据媒体报道,一群小学生、中学生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一些学生竟脱口而出:“当美女!”另外,“美女经济”背后实际上是挑剔的男权眼光。为谁而“美”呢?主要是迎合男性的口味,观赏与被观赏、消费与被消费,这种关系使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强化,女性独立人格被贬低。

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人们应该用正常的心态看待世界小姐比赛。对于美,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概念。总之,美无定式,现在有部分人拼命去炒作各类选美,有多大意义呢?在中国有女政治家吴仪,也有像吕植等为中国科学奉献青春的女科学家,敢问她们的综合素质哪位世界小姐能赶得上?我希望人们应该把心思用在振兴国家上,目光聚焦在那些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人身上或是社会弱势群体上。"(完)


北京花瓶赏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