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创新一个出发点

   按照常规算法,苹果当前市值约为3800亿美元,谷歌约为2900亿美元,苹果遥遥领先。但是库克掌舵以来,苹果一直没有像iPhone、iPad那样革命性的后续产品。众多的果粉和媒体,时不时就抬死人压活人,感叹库克败了乔布斯辛苦创下的家业。于是,近期有了另外一种非常规的算法,说苹果持有1450亿美元现金,而同期谷歌只有450亿元,一进一出,谷歌的实际业务价值已经超过了苹果。


   也不能说果粉和媒体毫无道理,当初iPhone和iPad闪亮登场,融极致的时尚、科技、设计于一身,甩开竞争对手几条街。如今一个三星就让苹果穷于应付,三星也没什么特别招数,就是贴身紧逼,韧劲十足。除了iPad依旧耀眼之外,苹果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


   三星的快速逼近情有可原,毕竟电子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后,从功能到外观,都会渐渐趋同,这是行业规律,乔布斯在世也无能为力。真正让果粉难以释怀的,是苹果不再引领时尚之先、不再酷了。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看,库克的做法无可非议,理由非常充分。苹果当初花大力气推出的iPod、iPhone、iPad,是公认的创新杰作。但是这些创新之于苹果,犹如春天播种,没有谁能事先保证旱涝保收。而现在,创新的产品彻底成熟,到了收获的秋天,是兑现当初创新的好时节。把iPhone的屏幕加长加宽,把iPad的屏幕缩小缩短,只要市场认可,能赚回大笔的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可以说,库克正在快速兑现,那些源自乔布斯时代的创新红利。再不抓紧时间,果实可能烂在地里,当初的创新就变成为他人做嫁衣了。


   苹果在自家领地大肆采摘的时候,他的竞争对手也在收获,收获的同时还在大力创新。谷歌推出了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眼镜、以及日益精致的Android。微软也在全力求变,Windows 8被很多用户抨击,但正是Windows 8,让人看到了微软革新的勇气和决心。


   按照以往印象,谷歌和微软属于实力派,推出的产品总是有浓郁的码农味道。而苹果是典型的偶像派,大腕风范加上20多年的技术底蕴,风采逼人。两三年前,用苹果产品感觉是在和国际巨星同台走秀,而用竞争对手的产品,那就是和县城文工团演员挤在市场买菜。


   苹果品牌带给用户的那种满足感,是苹果成功的直接原因。极致的用户体验、极致的工业设计,种种不计成本的创新,都是为了带给用户那种与众不同的满足感。


   创新,是付出,是改变;是成本,也是风险。企业创新,一定有自己的出发点,一定是多种利益风险的权衡妥协。


   苹果以往的成功,依靠的是酷。很自然的想法,是苹果应该坚持酷下去,通过种种创新,变得越来越酷,这也是果粉和媒体的期盼。但是,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也未必是库克的选择。如果苹果坚持做小众产品,坚持走科技奢侈品的道路,要继续酷下去,应该不是难事。对于“烂大街”的大众消费品,要一直酷下去就太难了,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现在更能理解,为什么乔布斯总是选择“封闭”。产品封闭、平台封闭、应用市场封闭,能够封闭的先统统封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上,更有可能兼顾高端品牌和实际利益。


   库克不得不面临选择,一个选择是走大众化路线,让苹果产品彻底“烂大街”。另外一个选择是走高端路线,不再一味追求销量,专注做高端。近期盛传苹果将推出低价iPhone,看来库克倾向于第一种选择。近期苹果给人创新乏力的感觉,原因不在于库克能力不足,而是库克在两个抉择之间犹疑和摇摆。也许库克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路线,利用苹果的上下游控制能力,大幅降低苹果产品的售价,彻底占领市场。


   难的不是创新,而是战略抉择。真正有了抉择,有了唯一的出发点,创新就有了坚定的方向。凭借苹果的实力,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会有让人惊喜的创新。


   个人心目中,苹果是和微软类似的公司,两者都渴望封闭,渴望把消费者赶进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然后瓮中捉鳖。两家公司的创新,多是在封闭上用力,而且都非常喜欢用专利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封闭。两者的差别,在于苹果产品更有品味。


   相比之下,谷歌的战略是开放。谷歌的种种创新,都是为更加开放做准备。从地图到汽车、从浏览器到眼镜、从Android到Go,种种创新,无不是为开放战略服务。


   封闭和开放,并没有伦理意义上的好坏之分,是企业自己的选择而已。也只有谷歌、苹果、微软这样量级的企业,才需要在封闭和开放两者之间站队。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需要经常反思德鲁克三个经典问题,明确自己的事业是什么、将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才能给创新一个坚实的出发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iPhone,创新,乔布斯,电子产品,竞争对手,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