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s的入门及巡检


   前言:由自己整理出来的一些东西,摘抄于各个地方,若有谬误之处,敬请指出。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针对sparc平台):

一、solaris的发展简介

                 二、solaris的安装及配置

                 三、solaris的基本管理

                 四、solaris的巡检及性能分析


一、solaris的发展简介

l 19 6 9 年,在 AT & T 贝尔实验室, Ken Thompson Dennis Ritchie 和其他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新的操作系统称为 U N I X
l 1971 UNIX 移植到 PDP-11 上,第一次得到实用。此时的系统全部用汇编语言写成;
l 1973 年用 C 语言重写 UNIX 核心,系统变得极为便于理解、修改和移植;
l 1977 UNIX 成为产品;同期开始被移植到各种类型的机器上,并产生了许多变种版本。
l 1981 Bell 实验室推出 UNIX SYSTEM III
l 1981 Bell 实验室推出 UNIX SYSTEM V
l 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是 BSD 版( Berkeley UNIX )。
l SUN 公司在 4.2BSD UNIX 基础上加进系统 V 形成 SunOS ,后来由 SunSoft 继续开发,形成 SYSTEM V 基础上的 Solaris
l 因此, SunOS4.x( 常被称为 Solaris1.x) 的命令风格与其他的 BSD 非常相似,只是由于后来改用了 System V 的版本 4 SVR4), 才使得 SunOS5.x( 也就是 Solaris 2.x) 发生了变化。

153537837.png


二、solaris的安装及配置

2.1、安装操作系统

在机器加电开机后PROM (OBP) 固件在就立刻运行。即进入OK模式。prom固件(也叫OBP,eeprom)的主要任务包括:1、测试并初始化系统硬件2、更改启动顺序和启动方式3、设置系统的一些底层系统参数,比如scsi id等。

助解:实际上,小型机与 pc 机仅仅只是硬件架构不同,在管理思路上有很多相似 的地方,大家可以把 sun 小型机的 prom ,当成是这个 pc 机的 BIOS。

区别于管理卡SC,从系统进入SC模式#.或者~.,但必须是同远程连接MGT口的ip或者串口连接。在SC模式下输入“break”切换到OK。

此时插入安装安装光盘,输入:boot (disk  cdrom  net 设备)/boot cdrom -s 光盘单用户启动,即可开始安装系统。

由于笔者没有装过solaris小机,详细步骤没法描述,但是估计也和其他系统差不多。。


2.2、安装后的系统配置

  1、装完之后,我们先来认识一下solaris的几个运行级别:

init 0  关闭操作系统,进入OK状态

        init 5 关闭系统并关闭电源
        init 6 重启系统,并进入多用户级别
        init s  单用户
        init 2 多用户无网络
        init q  重新执行 /etc/inittab
查看运行级别 who -r
shutdown 和halt

halt命令会进行sysnc(n参数不执行)进入OK状态

    和linux略有不同,在linux下级别5为X11图形界面,级别0为关机。


 2、然后我们会要来进行网络的配置,

配置IP:

solaris的IP由/etc/hostname.interface和/etc/hosts文件协同控制,即在/etc/hostname.interface写入网卡别名,在HOSTS中写入ip及对应别名,两者映射。

然后在/etc/netmasks写入掩码。

#ifconfig   hme0 inet ip_address netmask 子网掩码 up

不用重启直接生效。


在这里要重点区分hostname和网卡别名(也叫系统名,及网络上所看到的的名字)

修改主机名(hostname)可以使用hostname 命令来修改,也可以修改配置文件/etc/nodename。


配置默认静态路由:

编辑/etc/defaultrouter默认网关文件,写入网关IP。

#route add default gateway IP  立即生效。


配置多个路由:

soluA:

编辑/etc/gateways文件即可
文件格式
netdest.netgatewayroutermetriccnt[passive][active]
例如:
net128.50.0.0gatewaysword-rmetric1passive
如果只是主机则用
host128.50.0.0gatewaysword-rmetric1passive

soluB:

在/etc/init.d下面编辑文件solutionB
内容就是

#route add -net destination next-hopmetric

OR

#!/bin/sh
route add net 172.16.0.0 -netmask 255.255.0.0 172.16.0.8

然后再chmod0777/etc/init.d/solutionB使这个文件为可执行文件。
然后在/etc/init.d/下
ln solutionA /etc/rc2.d/S100solutionB令系统启动以后也启动solutionB


soluC

如果要把某条路由设为永久值,则可以把以上的路由命令加入到系统启动脚本中,比如将以 上的命令添加到 /etc/rc3.d/S98route 文件中,

或者在 /etc/rc2.d/S72inetsvc 文件中的倒数第二行 增加一行      

#route add  �Cnet  204.12.16.0  204.12.17.1


使用netstat -rn查看路由


配置DNS:

在/etc/resolv.conf文件中写入DNS

#vi /etc/resolv.conf
加入一条
nameserver DNSaddr

将/etc/nsswitch.conf文件 中

   host:file行改成host: files dns


   3、接下来是包的安装

pkginfo显示软件包信息
命令格式:pkginfo-d[device|pathname] -l pkg_name


利用pkgadd命令增加软件包,当软件包被成功地安装以后,向root发送一个邮件.
命令格式:
pkgadd-d[device|pathname]pkg_name

showrev �Cp patchname  显示当前已打的补丁

patchadd-p命令检查PATCH情况


以上这些就完成了系统基本安装,接下来就是系统的管理了


三、solaris的基本管理

因添加用户及文件权限之类的操作与其他unix系统类似,所以不再多介绍。


3.1新增硬盘和文件系统

首先看一张磁盘命名的图

212908306.png

我们在使用一块硬盘时,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识别硬盘

2、分区硬盘

3、高级格式化,建立文件系统并挂载

1、识别新硬盘

a)在系统启动界面提示"If the system hardware has changed...",并且倒计时时,按下Esc键,系统会自动监测硬件改动,新增的硬盘也会在列表中,但不要更改启动选项,F2 continue之后进入系统format就能看到新硬盘;

b)进入系统后。在根目录创建reconfigure文件,# touch /reconfigure,init 5重启系统,reconfigure文件可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引到系统自动监测新设备;

c)进入系统后,执行devfsadm、 drvconfig 命令,系统检测新增加的设备,这种方法不需要reboot;

2、分区硬盘

使用format命令查看分区情况和进行分区,菜单交互式式界面,简单易操作。分区完后会产生 /dev/dsk/c0d1s7类似的文件。

3、格式化分区

使用newfs partion 创建UFS文件系统,再touch一个mount点,将该文件系统挂载上去。同时将挂载信息写入# vi /etc/vfstab


相比较aix和hp-ux的lvm(逻辑卷管理),solaris的vm(卷管理)工具有所不同

Format是以磁盘Slice作为存放数据的基本单位,因而受到每个磁盘最多7个分区的限制。而Volume Manager以volume作为存放数据的逻辑单位,因此volume基本上没有数量上的限制。
Volume Manager的对象:物理对象和虚拟对象
�C物理对象:Physical Disk  VXVM Disk subdisk

      �C虚拟对象:Subdisks Plexes Volumes DiskGroups

使用Volume manage来管理存储资源的思路如下:

定义物理卷(vxdisksetup)

定义卷组(vxdg init)

定义逻辑卷(vxassist)

定义文件系统(newfs)


3.2 solaris的服务及nfs管理

solaris10以前是使用传统的/etc/initd.d/X来对服务进行启动和停止的。

停止一项服务,常用方法是将相应的 rc 脚本重命名为不再执行的名称,但在下一次系统升级后此更改将会失效。此外,基于 inetd 的服务是通过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即编辑配置文件)启用和禁用的。


在solaris10以后可以使用Service Management Facility(SMF,服务管理工具)来进行操作

svcs和svcadm两个命令来进行启动关闭或者重启


nfs服务器的设置:

1、编辑/etc/dfs/dfstab文件,添加:
share [ -F filesystem ] [ -o options ] [-d description ] pathname-to-resource
-----这个和命令行是一样的。。。
当想要快速共享的时候,可以直接运行命令,但会重启失效。


2、# /etc/init.d/nfs.server start
这样就ok了。

3、手工快速命令。
# shareall --共享所有列在/etc/dfs/dfstab中的共享资源。
# unshareall --取消所有列在/etc/dfs/dfstab中的共享资源。


nfs客户机设置。

安装好nfs服务器后,就可以用客户端使用共享资料了。首先要检测nfs服务器,然后安装。

3、1 检测nfs服务器。
# showmount [ -ade ]
* -a 显示已经已经使用的资源和来自哪个nfs服务器。
* -d 显示已经被远程安装的资源。
* -e 显示可以被安装的可以资源。一般用-e来查看远程主机的可以资源。

3、2 建立共享。
# mount [ -F nfs ] [ -o options ] path-to-resource path-to-local-mount-point
* -F nfs 指定共享文件系统,默认的。没必要指定。
* -o options 指定选项,例如权限。默认rw,可读/写。也可以ro--只读。
* path-to-rescource 指定nfs服务器的主机名和共享资源路径。
* path-to-local-mount-point 指定共享资源在本地的mount点。

例如:
# mkdir /export/home/games
# mount peng:/export/home/peng/games /exprot/home/games



4、solaris系统备份

ufsdump

5、solaris高可用群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入门,Solaris,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