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体会(0007)零零散散之二

Ø 四十多篇了,有些人问过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体会》最早是为了写给自己看的吧,作为一种记录,没有任何被动。但做产品应该是做给自己还是做给用户呢?这不 2008 3 月份又有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吵起来了,论题就是“产品设计,首先满足自己”,正方是 37Signals 代表着的是产品经理(或管理人员),著有著名的《 Getting Real 》,还没拜读过;而反方 Don Norman 代表着的是设计师,著有《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Ø 互联网产品有一点幸福,因为可以比较简单的做AB-Test,其实就是对照试验。比如我有100万用户,不知道某个功能做成什么样子好,那就可以把两套方案都做出来,给A1万个人先用方案AB1万个人先用方案B,拿到数据结果以后,再决定剩下的98%用户该怎么办。这样的低成本很多传统行业的同学羡慕不已。
Ø 2008 年阿里巴巴集团策略是打造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培育“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对比《维基经济学》的四个基础法则:开放、对等、共享以及全球运作。实在是太像了,还有篇文章可以看看:《马云的顿悟:阿里巴巴在维基经济学中成长》。
Ø 敏捷要求测试很强势,敏捷里面的单元测试还有个重要的作用是通过TC的编写来细化需求和设计(类似的,会通过设计过程来细化需求)。
Ø 不同部门/公司的合作,最令人抓狂而无奈的是,对你而言高优先级需求,在他那边根本排不上(目标不同)。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有项目KPI机制与职能部门KPI相辅相成,让项目经理有权考核其他部门的协作人员。
Ø 用户使用产品里的功能,进而推及生活中做事的原则,有一条是:偶尔为之的事情只要满意解,经常做的事情必须最优解(其实也是尽量优而已)。
Ø 在特种部队式的组织里,可以做一个特种兵;但如果你进入了基地组织,那就抓紧时间进入管理层!
Ø 对于产业来说,微笑曲线意味着公司要去做价值高的部分;那么推及个人,每个公司里的职务也是有微笑曲线的,自己想清楚了,也要去做价值高的部分。前段浏览了《全新思维》,里面说的也有这个意思,我们要做机器、别人替代不了的工作,就必须是融入个人情感、软技能的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设计,产品,体会,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