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体会(6017)春晚是个好产品

春晚,学名“ 春节联欢晚会 ”,我的天,百度百科居然真的有……先转个 mop 的图,姜昆的相声……下面随便扯扯。
作 为一个产品设计师,看春晚自然会站在相应的角度去看,春晚的产品经理应该就是总导演郎昆吧(其实对于影视产品,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各自对应软件产品里的 什么角色,一直非常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和圈内人士聊聊,呵呵),今年的春晚,是我很多年来看得最认真的一次,也深深的体会到产品经理的不易。
首先,我猜春晚是一个“除夕夜,所有人都可以看,表现热闹、和谐、团圆的产品”,“满足所有人”其 实这在商业上是没逻辑的,但产品经理只是一杆枪,枪要听指挥,在公司里也是一样。对于这个目的,必然走低端路线。那么好,去做给最广大的“电视用户”看, 电视用户的特点和能看到这篇博文的人肯定有很大不同,这个大家多想想自己的长辈,二三线城市,乡镇农村,等等的生活就可以了。只要争取到这批用户,又因为 春节的团圆和谐气氛,在家里主流电视用户的带动下,很多非主流用户也会暂时抛弃上了一年的低俗网站,坐到电视机前换换口味,所以只要大家都“能看”,不管 是否“好看”都能达成目标。至于用户粘性,反正一年才一次,管他呢,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记得一个感觉而已。
其次,因为那个目的,产品的限制条件太多,需要照顾方方面面:最大的是“上面”;然后男女老少;工农兵商;少数民族;各个省份;去年的各种大事;各种节目类型……,如果你列出一个 feature list ,你会很痛苦的发现每个功能都不能砍, 所以出来的节目就只能是一锅大杂烩:必然有戏曲、儿童节目、军队题材、农民生活、穿得花枝招展的少数民族舞蹈、港澳台艺人、魔术、杂技、奥运、地震、神 七……这样,我们会发现总有一两个节目还算对胃口,反正那四个多小时又不会一直盯着看,更多的是和家人聊聊天(不同的人对一个节目好坏的评价真的可以完全 相反)。
而且,这几年来还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赞助商需求,比如姜昆的相声,就出现了“百度一下”,然后镜头刷的一转给了李彦宏一个特写,很儒雅的一笑,但我忍不住用最坏的恶意推测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文明用语> ,然后还有“招行卡”、“五粮液”、“金六福”,不一而足,我想产品团队一定加入了植入式营销的高手。有了商业利益在里面,产品设计难上加难,我想大家都有体会。
市场策略方面,春晚是典型的领先者策略:跟风,渐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春晚会抄一些网络上相对健康的段子,比如《本草纲目》和《辣妹子》的 remix 。已经复杂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产品,只有两个结果:变――找死、不变――等死。作为产品经理,最好的升级选择只能是和平演变,市场反馈其实做了很多年,只不过包装了一下叫做“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不知道分析的结果如何,但我愿意相信反响还是不错的,不然为什么年复一年的宛如脑白金广告,一样,一样,一样的呢……
市场细分方面,大家也意识到一台晚会无法满足所有人,所以也有产品的专业版本:戏曲晚会,歌舞晚会,公安部晚会……此外地方台的春晚也作为了一个很好的补充,山寨春晚今年也有了,终于在 1.0 的模式上进化出了 2.0 。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模式不同,使得他们正好契合不同的受众。
每 当有人骂春晚的时候,产品经理的思路应该像对待一个提需求的用户:骂的人是不是典型用户?他的观点能代表多少人?他的影响力多大?他是不是只是“嗓门大” 的用户?他说的是不是解决方案?他的本质需求是什么?把他的需求加入需求列表应该标什么级别?什么属性?……想完了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很糟,于是嫣然一 笑,定位没有问题,继续这么干。另一方面,看了又骂的人,首先不要急,春晚不可能突变,然后,一个本来就不是为你做的产品,你掺和个什么劲啊。
还只是说了和市场定位有关的一小部分,再想想现场直播,那么多人要调度,那么多设备机器,还要严格控制节目时间,再回顾一下文中加粗的,我相信大家都没做过这么复杂的产品,过年肉吃多了脑子也有点晕,继续Happy Niu Year,就这样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设计,产品,体会,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