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论道大数据之六 : 打破对“精准性”的执着

    wKiom1O2IZrD0d8_AAD38DkZzFg354.jpg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被利用。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我们才能打开一扇从未涉足世界的窗户。”    

    我们首先要接受大数据本身的“混杂”性,过去企业要通过数据作出决策需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上下很大功夫,先要确定样本源,其次作样本随即抽取,再详细地记录抽取样本的一切细节,进而作出判断。然而,样本的抽取存在着大量缺陷和隐患,首先采样的随机性非常困难,而且分析过程中的偏见也无法避免,结果会相去甚远。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首先要打破旧的思维和观念,那就是对“精准性”的执着。现在,用户姓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发现捕捉到用户的行为轨迹,比如,过去我们对数据分类的关注点会放在: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婚姻、子女等这样的静态数据上,而企业营销者需要得到和关注的是消费者的“动态数据”,购买商品的信息,何时购买、在那里购买,其次是要寻购数据,指用户有潜在需求但还没有购买的产品,这些可以通过大量动态标签来识别,在用户上网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捕捉到,这些信息都将对企业产品价值。还有一个就是体验数据,客户购买之后的评价会影响品牌的忠诚度,体验数据涉及语义分析。比如想了解用户对公司品牌正面还是负面的反馈,可以通过太糟糕、太贵这一类负面词语中“太”、“糟糕”、“贵”关键词来识别。

     有了这个前提,对大数据的洞察和应用才可以说有了商业实现的可能。

wKiom1O2IcHwNjBUAAG1PNZrDcs396.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时代,商业大数据,数据精确性,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