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走过的弯路

看得出来,我们现在学英语,用的是“分析”的方法:把英语“支解”为音标、语法、惯用法。。。等等。学的人呢,不知不觉地就把一种技艺当成了一门学问来学。一方面,英语在学校里是一门主课;另一方面,像我这样读理工的,总爱“找规律”,爱钻研,爱追根问底。OK,就这样,“中了招”,走了弯路 �D�D 皓首穷经也学不好。不少人说,学了十多年也没学好,就是这样。
  English, 最好是去 learn(学会) 而不是去 learn about (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更不是去 study (研究)。
  我所走过的弯路之一,就是:我曾经不自觉地把英语当成一门学问去学;我曾经努力地去learn about English,我知道从语法、教学法开始,到奈达( Nida )的现代翻译理论这许多“外围”情况。相反,如果我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做“笨鸟”式的努力,相信一定会在掌握英语这一技能上“先飞”。
 
  前文说过:学语言,似乎“综合”法更合适些。语言,就“学会、应用”的目的而言,它只是一种技艺。它适合作“整体模仿”( global imitation )。
  然而,这种办法,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作为教学法,是注定行不通的。:(
  为什么?也许是因为:
  1.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倾向于把对象作越分越细的“分析”,支解。作为教学法,也总要冠以“科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主流的号称“科学”的考试方式,更是定下了主调。因此,大家会宁愿因走些“弯路”,而直奔“敲门砖”的捷径;
  2. 学的人,需要“糖衣”包裹着的药,吃起来舒服些。也就是说,要求讲解透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3. 教的人,如前文所说,也只能跟着“考试”走。更何况,还得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 �D�D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一种技艺化成一种高深的学问来教。
  总之,目前的客观情况就是这样。暂且表过不提。
  
  我所走过的弯路之二,就是:我曾经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精读”上,“精益求精”;从而影响了泛读量。
  也许大家都会同意,离开学校以后,“笔头”还玩的过来的人,多数不是单靠语文课本学过来的,而是看过好多的“课外书”。学英文也是这样。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这里的英语教学一向不太注重泛读量。而据我所知,香港的中学的课程设置上,泛读要求会高的多。一般是与“精读”并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英语,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