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
的版本更新速度比较快,截止今天,稳定正式的版本是
u-boot-2009.11-rc2
,而
TI
最新的
EVM
开发包里的
UBOOT
是
1.2.0
版本,国内很多公司还一直使用
u-boot-1.1.4
和
u-boot-1.1.6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追风跟上最新版本,程序跑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有兴趣研究研究也不错,毕竟最新版本增加很多实用的功能。在移植之前,我们简单介绍
u-boot
这些版本架构的变化。从
u-boot-1.3.0
到
u-boot-1.3.2
基本上架构是一样的,而从
u-boot-1.3.3
到
u-boot-1.3.4
,架构相对
u-boot-1.3.2
变化比较大。从
u-boot-2008.10
开始,
nand flash
驱动变化非常大,
u-boot-2009.03
增加强大的
lzma
压缩解压功能,
fs
支持
yaffs2
,
u-boot-2009.06 nand flash
变化更大。到
u-boot-2009.11.1
增加
DM6467 DM365
的支持。
关于
u-boot-1.3.4
的移植,本人的博客也介绍在三星
s3c2440
上移植过,我们在这里主要针对
davinci
平台。由于
UBOOT
功能很多,要全部把移植的东西立刻写出来,对本人还是有难度,所以中间会先发布有关
montavista linux-2.6.18
的移植,如何把
DSP
程序先跑起来,等等。由于本人的主要工作是开发产品,卖卖
DM6446
核心板、
DM6437
核心板,及相关开发板,智能视频监控
IVR
,推推
DSP
方案,所以博客更新速度比较慢,其实写博客的目的,有很大的部分就是想和全国各地朋友交流技术。
同时这里要感谢
51CTO
的小松管理员,把本人的开发攻略改为推荐博文。
回到移植正题,我们一步一步把
UBOOT
跑起来,把内核也跑起来。鉴于学习的目的,本人这里不提供
patch
。
第一步:解压和简化
UBOOT
从
ftp.denx.de
下载
u-boot-1.3.4.tar.bz2
或
u-boot-1.3.4-rc2.tar.bz2
,然后解压到你的工作目录,很多人解压完后,
就马上进入正题,修改makefile什么的,本人觉得不用那么急。首先删除和平台不相关的文件和文件夹,目的让UBOOT更简化,好理解,减少虚拟机的存储空间,便于备份(每次有进展的修改后,备份和修改记录很重要,这是良好习惯):
在顶层目录:把文件
avr32_config.mk
,
blackfin_config.mk
,
i386_config.mk
,
m68k_config.mk
,
microblaze_config.mk
,
mips_config.mk
,
nios2_config.mk
,
nios_config.mk
,
ppc_config.mk
,
sh_config.mk
,
sparc_config.mk
删除;文件夹
lib_avr32
,
lib_blackfin
,
lib_i386
,
lib_m68k
,
lib_microblaze
,
lib_mips
,
lib_nios
,
lib_nios2
,
lib_ppc
,
lib_sh
,
lib_sparc
,
nand_spl
,
onenand_ipl
,其他就不要删了。
在
board
目录下:只保留
davinci
文件夹,其他平台板子全部干掉!男人就要狠一点。而
davinci
也只保留
TI
自己的
dv-evm
文件夹,这也是我们要修改的平台,
schmoogie
、
sffsdr
、
sonata
是其他公司基于
davinci
上的板子,你可以删掉,也可以参考。当然,还是在
board\davinci
目录下,你可以
COPY dv-evm
并改成你公司的板子的名字,然后在顶层修改
makefile
支持你公司的板子,下一步再说。
在
cpu
的目录:只保留
arm926ejs
,其他
CPU
全部干掉。进入
arm926ejs
目录,同时把
at91sam9
、
omap
、
versatile
文件夹删除,保留
davinci
和其他文件。
在
include
目录:把文件夹
asm-avr32
、
asm-blackfin
、
asm-i386
、
asm-m68k
、
asm-microblaze
、
asm-mips
、
asm-nios
、
asm-nios2
、
asm-ppc
、
asm-sh
、
asm-sparc
删除掉。进入
configs
目录,只保留
davinci_dvevm.h
,其他
*.h
文件全部删除调!
做完以上的工作后,
UBOOT
相当简洁,其实还有一些文件和文件可以再删,不过已经没必要,我们删除的对象是其他不相关的平台。备份一下这个源版本,便于日后自己修改的
UBOOT
和这个源版本比较。
第二步:链接交叉编译环境
如果你已经看过本人有关《
DAVINCI DM6446
开发攻略――环境搭建篇》,按里边描述的方法,对交叉编译环境进行搭建,那么下面编译工作就好进行了。
修改顶层makefile:
在144行:把CROSS_COMPILE = arm-linux-改为CROSS_COMPILE = arm_v5t_le-
在282行:把ALL += $(obj)u-boot.srec $(obj)u-boot.bin $(obj)System.map $(U_BOOT_NAND) $(U_BOOT_ONENAND),改为ALL += $(obj)u-boot.srec $(obj)u-boot.bin $(obj)System.map $(U_BOOT_NAND) $(U_BOOT_ONENAND) u-boot.img,就是后面添加u-boot.img
在308行:./tools/mkimage -A $(ARCH) -T firmware -C none \后面,添加和注销以下代码:
-a 0x$(shell grep "T _start" $(TOPDIR)/System.map | awk '{ printf "%s", $$1 }') \
-e 0x$(shell grep "T _start" $(TOPDIR)/System.map | awk '{ printf "%s", $$1 }') \
-n 'u-boot image' -d $< $@
# -a $(TEXT_BASE) -e 0 \
# -n $(shell sed -n -e 's/.*U_BOOT_VERSION//p' $(VERSION_FILE) | \
# sed -e 's/"[ ]*$$/ for $(BOARD) board"/') \
# -d $< $@
(注意要加tab键)
这里这样做的目的,生成的u-boot.img可以被上篇介绍的UBL给BOOT起来,而u-boot.bin可以被TI提供的uart_load.exe 和uartapp.bin 软件方式(soft boot)启动起来,便于生产和测试。
在源makefile文件2416行:就是davinci_dvevm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6ejs dv-evm davinci davinci
根据这一行,你可以参考TI 这个做法定义自己的板子,添加自己板子的config,比如加入:
davinci_dm6446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6ejs dm6446 davinci davinci
然后在board\davinci目录下,
使用
mkdir dm6446
cp �Cf dv-evm/* dm6446/
同时进入include/configs/目录,使用cp �Cf davinci_dvevm.h davinci_dm6446.h
注:其实直接在TI dv-evm上移植也可以,没必要定义自己的板子和配置。这里只不过给大家举个例子。
编译工作:
$make distclean
$make davinci_dm6446_config
$make
看是否编译全部通过,是否生成u-boot.bin和u-boot.img等文件,同时检查你的交叉编译环境是否建立好,没问题继续往下进行。
第三步:移植板子驱动和配置
1、
修改davinci_dm6446.h
首先说说本人板子的信息:DDR2
――
256M-Byte
,
NAND
――
128M-Byte
――
2K Page
;
通用网口
PHY
芯片,没有
NOR FLASH
和
ATA
。
/*=======*/
/* Board */
/*=======*/
#define DV_EVM
#define CFG_USE_NAND
(支持NAND
)
#define CFG_NAND_LARGEPAGE
(支持2K Page
的NAND
)
//#define CFG_NAND_SMALLPAGE
(表示支持
512
字节
Page
)
//#define CFG_USE_NOR
(表示支持
NOR FLASH
)
。。。。。。。
/*===================*/
/* SoC Configuration */
/*===================*/
#define CONFIG_ARM926EJS /* arm926ejs CPU core */
#define CONFIG_SYS_CLK_FREQ 297000000 /* Arm Clock frequency */
#define CFG_TIMERBASE 0x01c21400 /* use timer 0 */
#define CFG_HZ_CLOCK 27000000 /* Timer Input clock freq */
#define CFG_HZ 1000
#define CONFIG_SOC_DM644X
(SOC
为DM644X
)
/*====================================================*/
/* EEPROM definitions for Atmel 24C256BN SEEPROM chip */
/* on Sonata/DV_EVM board. No EEPROM on schmoogie. */
/*====================================================*/
//#define CFG_I2C_EEPROM_ADDR_LEN 2
//#define CFG_I2C_EEPROM_ADDR 0x50
//#define CFG_EEPROM_PAGE_WRITE_BITS 6
//#define CFG_EEPROM_PAGE_WRITE_DELAY_MS 20
(如果你的板子没有
I2C
接口的
EEPROM
,把上面的代码注释掉)
/*=============*/
/* Memory Info */
/*=============*/
#define CFG_MALLOC_LEN (0x10000 + 128*1024) /* malloc() len */
#define CFG_GBL_DATA_SIZE 128 /* reserved for initial data */
#define CFG_MEMTEST_START 0x80000000 /* memtest start address */
#define CFG_MEMTEST_END 0x81000000 /* 16MB RAM test */
#define CONFIG_NR_DRAM_BANKS 1 /* we have 1 bank of DRAM */
#define CONFIG_STACKSIZE (256*1024) /* regular stack */
#define PHYS_SDRAM_1 0x80000000 /* DDR Start */
#define PHYS_SDRAM_1_SIZE 0x10000000 /* DDR size 256MB */
#define DDR_8BANKS /* 8-bank DDR2 (256MB) */
有关
DDR Memory
这里不需要修改,因为本人的板子是
256M
的。除非你的板子是
128M
才改为:
SIZE 0x08000000 DDR_4BANKS
。
/*====================*/
/* Serial Driver info */
/*====================*/
串口驱动不用改。
/*===================*/
/* I2C Configuration */
/*===================*/
I2C
驱动可以不用改。也可以注释掉,如果你不想在
UBOOT
操作任何
I2C
的动作。
/*==================================*/
/* Network & Ethernet Configuration */
/*==================================*/
网络配置也不需要修改
/*=====================*/
/* Flash & Environment */
/*=====================*/
由于最开始我们已经定义好
CFG_USE_NAND
和
CFG_NAND_LARGEPAGE
的信息,所以这里也不需要修改;
/*==============================*/
/* U-Boot general configuration */
/*==============================*/
这里主要定义
UBOOT
的一些操作,比如命令行显示字符串,
delay
等待时间的长短,这些根据个人要求修改,不改也可以。
/*===================*/
/* Linux Information */
/*===================*/
UBOOT
要把一些参数信息传给内核
linux
使用,
linux
内核运行的时候需要这些配置信息,内核能够识别这些字符串信息。先把以下两个定义注释掉,
//#define CONFIG_BOOTARGS xxxxxxxxxxxxxx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xxxxxxxxxxxxxxx
如果你要从
NAND FLASH
启动:
#define CONFIG_BOOTARGS “mem=120M console=ttyS0,115200n8 noinitrd ip=off root=/dev/mtdblock3”
(
mtdblock3
表示文件系统放在
LINUX
内核分区)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 nboot 0x80008000 0x700000"
(把
linux
内核从
FLASH BOOT
起来,下面会介绍
UBOOT
的命令)
如果你还在调试阶段,建议你使用
NFS
文件系统:
#define CONFIG_BOOTARGS “mem=120M console=ttyS0,115200n8 noinitrd rw ip=dhcp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1.251:/home/<useraccount>/nfs/tirootfs,nolock”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 nboot 0x80008000 0x700000"
本人的
redhat linux
的主机地址是:
192.168.1.251
,即
SERVER IP=192.168.1.251
板子的
IP
是:
192.168.1.188
如果你没有路由器给你分配
IP
地址,参数行里使用:
ip=off
mem=120M
:本人定义前
128M
给
linux
系统
,
后
128M
给
DSP
和图像缓冲区等;
nboot 0x80008000 0x700000:讲明本人把内核放在nand 地址为0x700000,通过nand boot的命令把内核从nand 0x700000地址导入DDR 0x80008000地址
/*=================*/
/* U-Boot commands */
/*=================*/
这里有很多功能的定义,包括
#include <config_cmd_default.h>
里边定义的,不需要的功能可以使用
#undef
,从而减小
UBOOT
生成
BIN
文件的尺寸。比如
#undef CONFIG_CMD_DHCP
#undef CONFIG_CMD_DIAG
#undef CONFIG_CMD_EEPROM
#undef CONFIG_CMD_LOADB /* loadb */
#undef CONFIG_CMD_LOADS /* loads */
2、
修改board/davinci/dv-evm/dv_board.c里的有关自己板子的配置
在int board_init(void)函数里,因为本人的板子使用/EM_CS2作为NAND FLASH的片选信号,故在PINMUX0寄存器里,有关AEAW必须关掉。
/* Enable EMAC and AEMIF pins */
//REG(PINMUX0) = 0x80000c1f;
REG(PINMUX0) = 0x80000000;
只使用
EMAC
否则UBOOT 启动不起来。
在int misc_init_r (void)函数里,因为本人没有使用I2C EEPROM存储MAC 地址,所以要注释掉
#if 0
/* Set Ethernet MAC address from EEPROM */
if (i2c_read(CFG_I2C_EEPROM_ADDR, 0x7f00, CFG_I2C_EEPROM_ADDR_LEN, buf, 6)) {
printf("\nEEPROM @ 0x%02x read FAILED!!!\n", CFG_I2C_EEPROM_ADDR);
}
else
{
tmp[0] = 0xff;
for (i = 0; i < 6; i++)
tmp[0] &= buf[i];
if ((tmp[0] != 0xff) && (getenv("ethaddr") == NULL)) {
sprintf((char *)&tmp[0], "%02x:%02x:%02x:%02x:%02x:%02x",
buf[0], buf[1], buf[2], buf[3], buf[4], buf[5]);
setenv("ethaddr", (char *)&tmp[0]);
}
}
#endif
一般MAC地址保存到NAND,降低成本。
………
#if 0
i2c_read (0x39, 0x00, 1, (u_int8_t *)&i, 1);
setenv ("videostd", ((i & 0x80) ? "pal" : "ntsc"));
#endif
如果你的板子没有
TI
的视频采集芯片
TVP5146
之类的,上面的功能最好去掉。
3、
网口驱动移植:Cpu/arm926ejs/davinci/
ether.c
因为
DM6446
芯片上集成
EMAC
和
MDIO
,所以直接使用
PHY
芯片就可以了,驱动就使用
UBOOT-1.3.4 TI
默认的驱动,而不是
TI EVM
使用的
PHY_LXT972
。直接使用
GENERIC PHY
,有个地方需要修改,否则网口工作不起来,本人也是从一个网友那里查到类似的信息,在
static int dm644x_eth_phy_detect(void)
函数里,改成:
#if 0
for (i = 0; i < 32; i++) {
if (phy_act_state & (1 << i)) {
if (phy_act_state & ~(1 << i))
return(0); /* More than one PHY */
else {
active_phy_addr = i;
return(1);
}
}
}
return(0); /* Just to make GCC happy */
#else
active_phy_addr = 1;
return(1);
#endif
由于本人的开发板使用
GPIO
对
PHY
芯片进行复位,所以在
static int dm644x_eth_hw_init(void)
函数里,加入
GPIO
复位的支持,同时文件头部加入
#include <asm/arch/hardware.h>
。
可以说,
UBOOT
移植到这里,基本上可以跑起网络了,
TFTP
应该没问题了,但是有关如何烧写
UBL
,烧写
UBOOT
,
LINUX
内核等文件,以后再慢慢聊吧,一步一步来,《
UBOOT
移植(
2
)》以后会推出来,下一篇直接到
MonaVista linux-2.6.18
的移植(
1
),先让系统通过网络和串口跑起来,由简单到复杂。
继续
make
一下,生成
u-boot.bin
和
u-boot.img
,
COPY u-boot.bin
到
WINDOWS
底下,使用
uart_load.exe
和配套
uart.bin
文件,就可以把
u-boot.bin
给跑起来。如果有
linux
内核编译出来并使用
UBOOT tool
目录下的
mkimage
工具生成
uImage
,在
UBOOT
命令行下:
U-Boot > tftp 80008000 uImage
#######################################
U-Boot > bootm 80008000
## Booting kernel from Legacy Image at 80008000 ...
Image Name: linux-2.6.18
Image Type: ARM Linux Kernel Image (uncompressed)
Data Size: 1509948 Bytes = 1.4 MB
Load Address: 80008000
Entry Point: 80008040
Verifying Checksum ... OK
XIP Kernel Image ... OK
OK
Starting kernel ...
Uncompressing Linux...................................................................................................... done, booting the kernel.
Linux version 2.6.18_pro500-davinci_evm-arm_v5t_le ([email protected]) (gcc version 4.2.0 (MontaVista 4.2.0-16.0.32.0801914 2008-08-30)) #1 PREEMPT Sun Mar 7 01:07:16 CST 2010
CPU: ARM926EJ-S [41069265] revision 5 (ARMv5TEJ), cr=00053177
Machine: DaVinci EVM
……………………………………………………………
当出现上面的信息后,说明以上u-boot-1.3.4
的移植是成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上做法移植u-boot-2009.11-rc2,也可以跑起来,只不过CROSS_COMPILE ?= arm-linux-不是放在顶层makefile了,而是放在lib_arm/config.mk里,改成CROSS_COMPILE = arm_v5t_le-就可以编译了。
补充有关
DM6446 BOOT
的一点知识:如果板子没有任何程序,
RBL
会通过串口
0
发送
BOOTME
命令上来,运行
uart_load.exe
,会接到
RBL
的命令,然后握手通信,下载
uart.bin
到板子上,并运行起来,
uart.bin
程序就是小小的
BOOT
,通过串口
0
和
PC
通信,下载
u-boot.bin
,并把
u-boot.bin
给运行起来。所以
UBOOT
移植到上面的步骤,可以进入
linux
内核移植的工作了。
本文出自 “ 集成系统-人生观”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http://zjbintsystem.blog.51cto.com/964211/282387
本文出自 51CTO.COM技术博客